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1203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模具,其中的冷却系统对获得良好的塑件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系统主要是针对形状较为规则的塑件产品,其结构较为简单,但当遇到的塑件产品的几何形状较为复杂的深腔制品的情况时,需要使用结构复杂的冷却管路,且往往不能很好的进行冷却,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包括一个冷却水主流道和多个依次与冷却水主流道相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水主流道包括一第一进水口和一第一出水口,所述冷却通道远离冷却水主流道的一端封闭,还包括与所述冷却通道的数目相同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一导流头,其上设有一进水口,一出水槽和一水管安装孔,所述进水口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一侧面,所述水管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顶面,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水管安装孔相连通,所述出水槽也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侧面,该出水槽的一端穿透所述导流头的顶面;和一水管,所述水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冷却通道的内径,其长度小于所述冷却通道的长度;所述水管通过所述水管安装孔与所述导流头紧固连接;所述导流结构密封的插设于所述冷却水主流道和冷却通道内,所述导流头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导流头的出水槽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和下一个导流结构的导流头的进水口或所述第一出水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水管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顶面的中心。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结构过盈配合的密封插设于所述冷却水主流道和冷却通道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水管安装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水管通过其上的外螺纹与所述水管安装孔的内螺纹的相互配合与所述导流头紧固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水口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一侧面,所述出水槽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相对于进水口的另一侧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头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头的侧面底部设置有密封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头的底面开设有螺纹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头的底面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可以适应不同几何形状的产品的需求,应用范围广。2、增强了冷却水主流道的冷却效率,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0021]3、所述导流头上设有一进水口,一出水槽和一水管安装孔,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和可靠性,便于冷却系统的安装和拆卸;4、所述导流头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可以制成标准件,大大简化了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5、所述导流头的侧面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面,使得该构件在安装时准确稳定,且不易转动;6、所述导流头的另一端面设置有螺纹孔,使得冷却管路的拆卸维修更加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导流头的一优选方案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导流头一优选方案的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导流头一优选方案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导流头一优选方案的再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导流头的另一优选方案的轴侧立体透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导流头的另一优选方案的俯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导流头的再一优选方案的轴侧立体透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导流头的再一优选方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如图I、所示,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包括一个冷却水主流道I和多个依次与冷却水主流道I相连通的冷却通道2,所述冷却水主流道I包括一第一进水口 10和一第一出水口 11,所述冷却通道2远离冷却水主流道的一端封闭,还包括与所述冷却通道2的数目相同的导流结构3。如图2至图11所示,所述导流结构3包括一导流头31,其上设有一进水口 310,一出水槽311和一水管安装孔312,所述进水口 310开设于所述导流头31的侧面,所述水管安装孔312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顶面的中心,所述进水口 310与所述水管安装孔312相连通,所述出水槽311也开设于所述导流头31的侧面,该出水槽311的一端穿透所述导流头31的顶面,所述导流头31的侧面设置有两个定位面313 ;所述导流头31的侧面底部设置有密封圈314 ;所述导流头31的底面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315。和一水管32,所述水管32的外径小于所述冷却通道2的内径,其长度小于所述冷却通道2的长度;所述水管安装孔312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水管32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水管32通过其上的外螺纹与所述水管安装孔312的内螺纹的相互配合与所述导流头31紧固连接。如图I所示,所述导流结构3过盈配合的密封插设于所述冷却水主流道I和冷却 通道2内,所述导流头31的进水口 310与所述第一进水口 10相连通,所述导流头31的出水槽311连通所述冷却通道2和下一个导流结构3的导流头31的进水口 310或所述第一出水口 11。如图I所示,使用时将组装好的导流结构3插入冷却水主流道I和冷却通道2中,导流头31通过定位面313与模具相互定位,形成过盈配合,并通过密封圈314密封,所述水管32插入所述冷却通道2中。所述进水口 310与第一进水口 10相连通,所述出水槽311与下一个导流结构3的导流头31的进水口 310相连通。当接通冷却水时,如图I中箭头所示,冷却水通过进水口 310进入水管32中,并从水管32的另一端进入冷却通道2中,再从冷却通道2流至出水槽311并进入下一个导流结构3的导流头31的进水口 310,依次类推,最终从第一出水口 11流出,从而达到冷却具有复杂几何形状深腔制品的目的。当需要进行拆卸式,仅需要通过导流头31底面的螺纹孔315将该导流头31从模具的冷却水主通道I和冷却通道2中拔出即可。如图3至图7所示,以上所述导流头31的一优选方案中,所述进水口 310开设于所述导流头31的一侧面,所述出水槽311开设于所述导流头31的相对于进水口 310的另一侧面,即所述出水槽311的位于导流头31侧面的开口的垂线与所述进水口 310的轴线成180 度。如图8和图9所示,以上所述导流头31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出水槽311的位于导流头31侧面的开口的垂线与所述进水口 310的轴线的夹角为钝角。如图10和图11所示,以上所述导流头31的再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出水槽311的位于导流头31侧面的开口的垂线垂直于所述进水口 310的轴线。导流头31的上述不同的优选方案可以实现冷却水主流道I的水流流向的转换。所述出水槽311和进水口 310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仅限于上述三个角度,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包括一个冷却水主流道和多个依次与冷却水主流道相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水主流道包括一第一进水口和一第一出水口,所述冷却通道远离冷却水主流道的一端封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冷却通道的数目相同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 一导流头,其上设有一进水口,一出水槽和一水管安装孔,所述进水口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一侧面,所述水管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顶面,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水管安装孔相连通,所述出水槽也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侧面,该出水槽的一端穿透所述导流头的顶面; 和一水管,所述水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冷却通道的内径,其长度小于所述冷却通道的长度; 所述水管通过所述水管安装孔与所述导流头紧固连接; 所述导流结构密封的插设于所述冷却水主流道和冷却通道内,所述导流头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导流头的出水槽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和下一个导流结构的导流头的进水口或所述第一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顶面的中心。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过盈配合的密封插设于所述冷却水主流道和冷却通道内。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安装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水管通过其上的外螺纹与所述水管安装孔的内螺纹的相互配合与所述导流头紧固连接。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一侧面,所述出水槽开设于所述导流头的相对于进水口的另一侧面。
6.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头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面。
7.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头的侧面底部设置有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头的底面开设有螺纹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头的底面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包括一个冷却水主流道和多个依次与冷却水主流道相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水主流道包括一第一进水口和一第一出水口,所述冷却通道远离冷却水主流道的一端封闭,还包括与所述冷却通道的数目相同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密封的插设于所述冷却水主流道和冷却通道内。本实用新型集成度和可靠性高,结构简单,降低了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成本;可以适应不同几何形状的产品的需求,应用范围广;增强了冷却水主流道的冷却效率,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文档编号B29C45/73GK202685247SQ20122019114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杨海明, 杨金表, 林金华 申请人:厦门海盛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