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861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注塑加工模具,确切地说是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对塑料等材质的零部件进行注塑成型加工作业是,液态原料的流动性直接对工件的成型效率及成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了提高液态原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性,往往需要在注塑成型模具中设置模具加热机构用于对模具加热,目前在实际使用中,注塑成型模具的加热方式往往是以高温水或高温油通过管路在模具内部流通用以实现对模具加热的效果,这种做法,虽然达到提高模具温度,改善原料流动性的目的,但由于做为介质的水或油的加热温度往往相对较低,因此严重限制了模具加热性能并影响原料的流动性及成型性能,于此同时,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另需要通过模胚转接到注塑设备上,因此导致成型模具的使用灵活性和效率也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发明的注塑成型模具,以满足实际生产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该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注塑模具加热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助与提高和改善注塑原料的流动性和表面成型质量,另一方面可有效简化了注塑模具的加热结构,提高了注塑模具使用灵活性及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前模板、前模仁、后模板及后模仁,其中前模仁嵌于前模板内,后模仁嵌于后模板中,前模板与后模板及前模仁和后模仁均相抵并构成密闭的成型腔体,前模仁与前模板间及后模仁与后模板间设隔热槽进行隔离,前模板内设蒸汽加热循环管及水路调温循环管,且所述的蒸汽加热循环管及水路调温循环管均环绕前模仁分布并在前模板侧表面设蒸汽接口及水循环接口,后模板内设冷却水循环管,冷却水循环管环绕后模仁分布并在后模板侧表面设冷却水接水口。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热槽宽度不大于3毫米。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槽位于前模板、后模板外表面与蒸汽加热循环管、水路调温循环管及冷却水循环管之间位置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注塑模具加热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助与提高和改善注塑原料的流动性和表面成型质量,另一方面可有效简化了注塑模具的加热结构,提高了注塑模具使用灵活性及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如图1和图2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前模板1、前模仁2、后模板3及后模仁4,其中前模仁2嵌于前模板1内,后模仁4嵌于后模板3中,前模板1与后模板3及前模仁2和后模仁4均相抵并构成密闭的成型腔体,前模仁2与前模板1间及后模仁4与后模板3间设隔热槽5进行隔离,前模板1内设蒸汽加热循环管6及水路调温循环管7,且所述的蒸汽加热循环管6及水路调温循环管7均环绕前模仁2分布并在前模板1侧表面设蒸汽接口8及水循环接口9,后模板3内设冷却水循环管10,冷却水循环管10环绕后模仁4分布并在后模板3侧表面设冷却水接水口1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热槽5宽度不大于3毫米。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槽5位于前模板1、后模板3外表面与蒸汽加热循环管6、水路调温循环管7及冷却水循环管10之间位置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注塑模具加热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助与提高和改善注塑原料的流动性和表面成型质量,另一方面可有效简化了注塑模具的加热结构,提高了注塑模具使用灵活性及工作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