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476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板材折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

背景技术:
在家电行业,尤其是冰箱,为了保证冰箱的保温性能,人们需要在冰箱门内设置一个保温层,目前,人们主要采用聚氨酯发泡机将两种聚氨酯材料作为保温材料的挤入到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内,并由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喷射到冰箱门的保温层内,其中现有的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有两个进料口,两种聚氨酯材料各从一个进料口进入到混合头内,但是现有的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的内部比较简单,仅仅为一个空腔,这样两种聚氨酯材料在混合头内的混合效果也就不是很好,容易出现两种聚氨酯材料混合不均匀的情况,这样填充到冰箱门的保温层内的两种聚氨酯材料也就混合的不均匀,从而造成冰箱门的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差的缺陷,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材料混合不均匀、保温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包括主腔体和辅腔体,所述的辅腔体与主腔体固连,所述的主腔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出料腔、润滑仓、主油腔,所述的出料腔的下端固设一个喷射口,所述的主腔体内竖直设置一个能够上下摩擦滑动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的第一活塞杆的下端伸到出料腔内,所述的第一活塞杆的上端伸到主油腔内,所述的第一活塞杆的上端水平固设一个第一活塞,所述的第一活塞在主油腔内,所述的主腔体的上端固设一个第一油管,所述的第一油管的内部与主油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一油管与主油腔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一活塞的上方,所述的主腔体的中部固设一个第二油管,所述的第二油管的内部与主油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油管与主油腔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一活塞的下方,所述的辅腔体内设置一个辅油腔,所述的辅腔体内设置一个混合腔,所述的辅油腔在混合腔的正右方,所述的混合腔与出料腔连通,所述的辅腔体内水平设置一个能够左右摩擦滑动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的第二活塞杆的左端伸到混合腔内,所述的第二活塞杆的右端伸到辅油腔内,所述的第二活塞杆的右端固设一个第二活塞,所述的第二活塞在辅油腔内,所述的辅腔体的右端固设一个第三油管,所述的第三油管的内部与辅油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三油管与辅油腔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二活塞的右侧,所述的辅腔体的左部固设一个第四油管,所述的第四油管的内部与辅油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四油管在第三油管的左侧,所述的第四油管与辅油腔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二活塞的左侧,所述的辅腔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进料腔,所述的进料腔的内部与混合腔的内部连通,且前后两个进料腔关于混合腔轴对称,所述的辅腔体内设置一个下油腔,所述的下油腔在辅油腔的正下方,所述的辅腔体内水平设置一个能够左右摩擦滑动的第三活塞杆,所述的第三活塞杆的右端固设一个第三活塞,所述的第三活塞在下油腔内,所述的辅腔体的右端固设一个第五油管,所述的第五油管的内部与下油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五油管与下油腔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三活塞的右侧,所述的辅腔体的右部固设一个第六油管,所述的第六油管的内部与下油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六油管在第五油管的左侧,所述的第六油管与下油腔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三活塞的左侧,所述的第三活塞杆的左端面上水平固设多个上光滑杆,所述的上光滑杆的左端伸到出料腔内,所有的上光滑杆的高度均相同,所述的第三活塞杆的左端面上水平固设多个下光滑杆,所述的下光滑杆的左端伸到出料腔内,所有的下光滑杆的高度均相同,所述的下光滑杆的高度低于上光滑杆的高度,所述的上光滑杆与下光滑杆之间交错排列,所述的下光滑杆与上光滑杆不相接触,上光滑杆的竖直投影与下光滑杆的竖直投影之间交错排列,且上光滑杆的竖直投影与下光滑杆的竖直投影之间不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活塞杆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回流槽,所述的辅腔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回料腔,所述的回料腔的内部与混合腔的内部连通,且前后两个回料腔关于混合腔轴对称。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混合的比较均匀;2、保温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种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的辅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的第三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腔体;2-辅腔体;3-出料腔;4-润滑仓;5-主油腔;6-喷射口;7-第一活塞杆;8-第一活塞;9-第一油管;10-第二油管;11-辅油腔;12-混合腔;13-第二活塞杆;14-第二活塞;15-第三油管;16-第四油管;17-进料腔;18-下油腔;19-第三活塞杆;20-第三活塞;21-第五油管;22-第六油管;23-上光滑杆;24-下光滑杆;25-回流槽;26-回料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发泡机的高压混合头,包括主腔体1和辅腔体2,所述的辅腔体2与主腔体1固连,所述的主腔体1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出料腔3、润滑仓4、主油腔5,所述的出料腔3的下端固设一个喷射口6,所述的主腔体1内竖直设置一个能够上下摩擦滑动的第一活塞杆7,所述的第一活塞杆7的下端伸到出料腔3内,所述的第一活塞杆7的上端伸到主油腔5内,所述的第一活塞杆7的上端水平固设一个第一活塞8,所述的第一活塞8在主油腔5内,所述的主腔体1的上端固设一个第一油管9,所述的第一油管9的内部与主油腔5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一油管9与主油腔5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一活塞8的上方,所述的主腔体1的中部固设一个第二油管10,所述的第二油管10的内部与主油腔5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油管10与主油腔5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一活塞8的下方,所述的辅腔体2内设置一个辅油腔11,所述的辅腔体2内设置一个混合腔12,所述的辅油腔11在混合腔12的正右方,所述的混合腔12与出料腔3连通,所述的辅腔体2内水平设置一个能够左右摩擦滑动的第二活塞杆13,所述的第二活塞杆13的左端伸到混合腔12内,所述的第二活塞杆13的右端伸到辅油腔11内,所述的第二活塞杆13的右端固设一个第二活塞14,所述的第二活塞14在辅油腔11内,所述的辅腔体2的右端固设一个第三油管15,所述的第三油管15的内部与辅油腔11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三油管15与辅油腔11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二活塞14的右侧,所述的辅腔体2的左部固设一个第四油管16,所述的第四油管16的内部与辅油腔11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四油管16在第三油管15的左侧,所述的第四油管16与辅油腔11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二活塞14的左侧,所述的辅腔体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进料腔17,所述的进料腔17的内部与混合腔12的内部连通,且前后两个进料腔17关于混合腔12轴对称,所述的辅腔体2内设置一个下油腔18,所述的下油腔18在辅油腔11的正下方,所述的辅腔体2内水平设置一个能够左右摩擦滑动的第三活塞杆19,所述的第三活塞杆19的右端固设一个第三活塞20,所述的第三活塞20在下油腔18内,所述的辅腔体2的右端固设一个第五油管21,所述的第五油管21的内部与下油腔18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五油管21与下油腔18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三活塞20的右侧,所述的辅腔体2的右部固设一个第六油管22,所述的第六油管22的内部与下油腔18的内部连通,所述的第六油管22在第五油管21的左侧,所述的第六油管22与下油腔18的连接处的位置在第三活塞20的左侧,所述的第三活塞杆19的左端面上水平固设多个上光滑杆23,所述的上光滑杆23的左端伸到出料腔3内,所有的上光滑杆23的高度均相同,所述的第三活塞杆19的左端面上水平固设多个下光滑杆24,所述的下光滑杆24的左端伸到出料腔3内,所有的下光滑杆24的高度均相同,所述的下光滑杆24的高度低于上光滑杆23的高度,所述的下光滑杆24与上光滑杆23不相接触,所述的上光滑杆23与下光滑杆24之间交错排列,上光滑杆23的竖直投影与下光滑杆24的竖直投影之间交错排列,且上光滑杆23的竖直投影与下光滑杆24的竖直投影之间不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活塞杆1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回流槽25,所述的辅腔体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回料腔26,所述的回料腔26的内部与混合腔12的内部连通,且前后两个回料腔26关于混合腔12轴对称。本发明是这样实施的:主腔体1用于和聚氨酯发泡机主体相连接,需要向冰箱门的保温层填充保温材料时,通过第二油管10向主油腔5内输送液压油,随着第一活塞8下方的液压油的增多,液压油则推动第一活塞8沿着主油腔5向上移动,第一活塞8也就带动第一活塞杆7向上移动,直至第一活塞杆7的下端不会堵住混合腔12和出料腔3的连接处为止,与此同时,通过第四油管16向辅油腔11内加入液压油,随着第二活塞14左侧的液压油的增多,液压油推动第二活塞14沿着辅油腔11向右移动,第二活塞14则带动第二活塞杆13向右移动,直至第二活塞杆13的左端不会堵住进料腔17和混合腔12的连接处为止,同时,通过第五油管21向下油腔18内加入液压油,随着第三活塞20右侧的液压油的增多,液压油则推动第三活塞20逐渐左移,第三活塞20则带动第三活塞杆19逐渐左移,第三活塞杆19则推动上光滑杆23和下光滑杆24左移,这样上光滑杆23和下光滑杆24则进入到出料腔3内,这样聚氨酯发泡机主体同时通过前侧的进料腔17以及后侧的进料腔17分别高压挤入一种聚氨酯材料,这样两种聚氨酯材料采用对射的方式快速进入到混合腔12内,在混合腔12内进行混合,然后混合腔12内的两种聚氨酯材料进一步进入到出料腔3内,两种聚氨酯材料在出料腔3内下落的过程中,由于上光滑杆23与下光滑杆24之间交错排列,上光滑杆23的竖直投影与下光滑杆24的竖直投影之间交错排列,且上光滑杆23的竖直投影与下光滑杆24的竖直投影之间不相接触,这样两种聚氨酯材料经过上光滑杆23和下光滑杆24时,两种聚氨酯材料交错着下落,这样两种聚氨酯树脂也就交错着混合并下落,这样有效的促进了两种聚氨酯材料进一步的混合,因此两种聚氨酯材料混合的比较均匀,最后出料腔3内的混合后的材料经喷射口6喷出,比较方便,而且由于两种聚氨酯材料混合的比较均匀,因此冰箱门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也就比较好,不需要向冰箱门的保温层填充保温材料时,通过第三油管15向辅油腔11内添加液压油,这样随着第二活塞14右侧的液压油的增多,第二活塞14右侧的液压油则推动第二活塞14向左移动,第二活塞14左侧的液压油则经第四油管16逐渐回流,第二活塞14的左移也就带动第二活塞杆13向左移动,直至第二活塞杆12的前后两侧的回流槽25分别与前后进料腔17对应为止,这样前侧的进料腔17内的聚氨酯材料进入到前侧的回流槽25内后,经前侧的回流槽25,聚氨酯材料进入到前侧的回流腔26内,聚氨酯材料进一步经回流腔26回流到聚氨酯发泡机内,同理,后侧的进料腔17内的聚氨酯材料经后侧的回流槽25回流到后侧的回流腔26内,进一步回流到聚氨酯发泡机内,这样就没有聚氨酯材料再进入到混合腔12和出料腔3内,与此同时,通过第六油管22向下油腔18内添加液压油,随着第三活塞20左侧的液压油的增多,第三活塞20左侧的液压油则推动第三活塞20向右移动,第三活塞20右侧的液压油则通过第五油管21回流回聚氨酯发泡机,这样第三活塞20则带动第三活塞杆19向右移动,第三活塞杆19则带动上光滑杆23和下光滑杆24右移,直至上光滑杆23和下光滑杆24从出料腔3内移出为止,最后通过第一油管9向主油腔5内添加液压油,第一活塞8上方的液压油则逐渐增多,第一活塞8上方的液压油则向下挤压第一活塞8,第一活塞8则向下移动,第一活塞8下方的液压油则逐渐经第二油管10回来至聚氨酯发泡机内,这样第一活塞8的下移则带动第一活塞杆7的下移,这样随着第一活塞杆7的下移,第一活塞杆7则将出料腔3内剩余的聚氨酯材料完全从喷射口6挤出,避免了出料腔3内出现残留,比较方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