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内小型金属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3943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内小型金属片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五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内小型金属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注塑行业有时候需要在注塑模具内放置五金件再进行注塑,然而,对于尺寸在25mm*15mm以内的模内小型金属片,因为尺寸过小,无法很好地对其进行固定,生产过程中金属片容易脱落,从而造成压模或者不良品。目前行业内通常通过一些简易机械来固定模内金属片,通过一个卡扣临时卡紧金属片,在注塑后再松开卡扣的方式来固定。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 202623070 U《一种注塑模内小型金属片的固定结构》,其公开了一种小型钢片的固定结构,该专利固定结构安装在模具上,包括垂直立于模具合模面上的定位针、卡扣及顶针,所述定位针与钢片配合的一端设有限位的台阶,所述定位针分布在顶针周围,所述卡扣为顶部呈倒钩形的柱状体。但是这种方式固定金属片无法保证金属片的绝对水平放置,都带有少量倾斜角度,当注塑完成后,金属片在卡扣的限制下,顶针顶出时特别容易使金属片发生形变,造成不良品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内小型金属片固定装置。

一种注塑模具内小型金属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压板和扣位,所述固定板顶端两侧开有滑槽,所述压板通过滑槽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压板下方设有扣位,扣位和压板方向同向形状匹配;压板面向扣位一侧设有定位针套,扣位面向压板一侧设有与定位针套对应的定位针,扣位底面设有顶针。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针共设有四个,四个定位针位于长方形的四角;定位针与定位针套位置对应,均在同一竖轴方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为长方体,位于四个定位针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针套为空心圆柱型。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内部造型为T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利用可以上下移动的压板带动定位针套,在金属片被定位针固定好后,定位针套套在定位针上,使得小型金属片被定位针套固定死,不再移动;等到注塑完成后,再由顶针顶起,这样的流程保证了金属片在被注塑固定制作的时候,能够基本保证被水平放置,不会产生倾斜角,且不会产生突然的弹起等状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的模具都可以加装该结构,应用本装置可以很好地固定模具内的小型五金件,工作准确可靠,可以精确控制注塑产品内五金镶件的位置,提高产品的良品率,降低模具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板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内小型金属片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3,固定板3顶端设有压板2,且固定板3顶端一侧开有滑槽31,压板2通过滑槽31连接在固定板3上;压板2下方设有扣位1,扣位1和压板2方向同向形状相近,一般以长方形为主;压板2面向扣位一侧设有定位针套21,扣位1面向压板2一侧设有定位针11,底部背面一侧设有顶针4。定位针11共设有四个,四个定位针11均设在扣位1四个角位置处。四个定位针11能够确保完全固定住金属片,使金属片在注塑过程中不会发生水平位移。

参见图2,定位针11与定位针套21位置对应,均在同一竖轴方向上。定位针11与定位针套21在同一竖轴方向上,保证了压板2在下移过程中,定位针套21能够完全套住定位针11,方便固定金属片。顶针4为长方体,设在四个定位针11中心位置。顶针4是用来在注塑完成后,向上移动顶起金属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将顶面较大的顶针4设计在扣位1下方位于四根定位针11中心位置时,才能够最省力平稳地将扣位1顶起。

参见图3,定位针套21为空心圆柱型,圆柱内直径略大于定位针11直径。定位针套21目的在于,套住定位针11以此来固定金属片,防止其在注塑时出现竖直位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滑槽31内部造型为T字形结构。T字形结构在滑槽31中十分常见,这一结构可以增加滑槽31的固定能力,同时T字形结构内部突出的两端方便安装滑轮或者其他移动器件。

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先将金属片固定在扣位1上面的定位针11处,通过四根定位针11来保证金属片被平稳地固定好,压板2在滑槽31的槽道向下移动,使得定位针套21能够压紧被定位针11固定住的金属片;等到注塑完成,压板2在滑槽31的槽道向上移动,定位针套21脱离定位针11;顶针4向上移动,推动扣位1移动,顶出金属片。扣位1为非固定结构,可以在顶针4作用下上下移动。在顶针4顶起时,扣位将受到的顶针4的力分摊到整个金属片上,使得金属片可以平稳地向上移动,避免金属片突然弹起可能造成的产品缺陷和模具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