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装置外加除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520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注塑装置外加除废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装置外加除废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注塑装置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个别注塑装置的定模中设置产品型腔,产品的脱模依靠动模的拉动进行脱模,但是定模的注塑流道中残留的物料很难脱模到位,经常需要人工手动拉出,因此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引起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塑装置外加除废机构,该注塑装置外加除废机构能够改造注塑装置使其具备自动除废的功能。

为此,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注塑装置外加除废机构,包括固定于注塑装置上的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下液压缸内的下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下液压缸底部与下活塞之间的下液压腔与液压机构的输液管连接,活塞杆穿过下液压缸与上液压缸的上活塞连接,上活塞上方的上液压腔内注入有液压油,所述注塑装置上带有与所述上液压腔导通的液压流道,液压流道末端连接推顶通道,推顶通道的出口正对注塑流道并且与注塑流道的脱模方向同向,所述推顶通道内设置有顶头,顶头与注塑流道的侧壁液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能够加装在任何注塑装置上以协助对注塑流道进行除废;2、能够与注塑装置原有的PLC和液压系统进行组合,以更廉价的方式实现除废装置的设置;3、对注塑装置的注塑作业不会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置外加除废机构的注塑装置的定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装置外加除废机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装置外加除废机构,包括固定于注塑装置9上的上液压缸1和下液压缸2,下液压缸2内的下活塞3上连接有活塞杆4,下液压缸2底部与下活塞3之间的下液压腔5与液压机构的输液管6连接,活塞杆4穿过下液压缸2与上液压缸1的上活塞7连接,上活塞7上方的上液压腔8内注入有液压油,所述注塑装置9上带有与所述上液压腔8导通的液压流道10,液压流道10末端连接推顶通道11,推顶通道11的出口正对注塑流道12并且与注塑流道12的脱模方向同向,所述推顶通道11内设置有顶头13,顶头13与注塑流道12的侧壁14液密封配合。

参照图2、图3所示,为了确保顶头13不会脱出推顶通道11和漏液,所述推顶通道11末端带有卡位凸沿15,所述顶头13包括推顶部131和卡位部132,推顶部131进入卡位凸沿15包围形成的通孔中,所述卡位部132卡于所述卡位凸沿15的下方,卡位部132与推顶通道11的侧壁14液密封配合。

参照图1、图2所示为了更好地与现有注塑装置结合以节省成本,同时提高各机构的协调性,所述液压机构为注塑装置自带的液压泵16,液压泵16通过所述输液管6与下液压腔5导通,输液管6上设置有电磁阀17,电磁阀控制机构与注塑装置的PLC18连接,PLC18向电磁阀控制机构发出指令促使其配合注塑装置9的脱模动作控制液压的输出和收回。所述推顶通道11的末端设置有复位弹簧19,复位弹簧19的上端顶在所述卡位凸沿15上、下端顶在所述顶头13的卡位部132上,复位弹簧19复位后所述顶头13的顶面恰好与所述注塑流道12侧壁14平齐。

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在脱模时,PLC18向电磁阀17控制装置发出指令,促使电磁阀17打开,此时液压泵16中的液压油经过输液管6到达下液压腔5,并将下活塞3向上推顶,下活塞3通过活塞杆4向上推顶上活塞7,上活塞7的上液压腔8中的液压油在上活塞7的推动下传导压力到顶头13,顶头13向前推顶,促使注塑流道12中的废料别顶出;当合模时,液压泵16中的液压油回流,促使下活塞3、活塞杆4、上活塞7向下移动,同时也使上液压腔8中的液压油液位向下,进而使顶头13向下移动,回缩到与注塑流道12侧壁14平齐的位置。通过上述操作,使注塑模具9的注塑流道12除废工作实现自动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