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辊压延机辊筒进回水管道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3646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两辊压延机辊筒进回水管道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延机辊筒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辊压延机辊筒进回水管道系统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两辊压延记忆出现辊筒表面超温而导致覆皮黏辊无法生产,而出现此现象后需要安排外协单位对两辊进行清洗,造成长时间停机,影响了设备正常的生产时间,同时维修费也影响了经济,以往辊筒内部的冷却管水流方向是从前往后,经过集水腔再从回流管流出,这样会使冷却后的水滞留在集水腔内,影响水流跟换速度,且进水管道在前会阻碍回流管出水,水流速度又受到影响,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两辊压延机辊筒进回水管道系统装置,设计简便,构思灵活,实现了对辊筒的快速有效的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两辊压延机辊筒进回水管道系统装置,它包括辊筒、回水通道、中间过渡通道、分配管道、进水管、冷却流道,辊筒内部设计有进回水管道,进回水管道分为回水通道、中间过渡通道、分配管道,冷却流道设置在接近辊筒外壁的辊筒内部,冷却流道的进水支道与出水支道分别连接分配管道与回水通道,进水管与辊筒内壁之间形成回水通道,进水管通过回水通道,穿过中间过渡通道,延伸至分配管道,在中间过渡通道中进水管与辊筒内壁配合处密封连接。

所述的进水管在与辊筒内壁配合处变粗形成配合管,配合管与中间过渡通道9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配合管外侧设计有两道环形密封槽,两道环形密封槽内分别装有密封圈。

所述的所有冷却水管相互平行,均匀分布于接近辊筒表面的辊筒内部,冷却流道的进水支道连接分配管道,冷却流道的出水支道连接回水通道,两条支道连通进回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简便,构思灵活,在辊筒内部设计冷却流道,进水支道后,出水支道在前,进水管与辊筒内壁之间形成回水通道,将进水管与辊筒内壁配合处增加双密封,通过加强密封性,对辊筒内部的水压进行增强,水流从后往前流动,通过回水通道直接流出,从而加快水的循环速度,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冷却效果,消除覆皮黏辊现象,每年可以节约清理费用4万元,每月可以减少设备清洗停机时间约8小时,每月可以减少因辊胶黏辊而导致的部件回炉约1.5吨,减少了设备故障次数,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两辊压延机辊筒进回水管道系统装置示意图。

图2两辊压延机辊筒进回水管道系统装置密封口示意图。

图3两辊压延机辊筒进回水管道系统装置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参照图1-3,一种两辊压延机辊筒进回水管道系统装置,它包括辊筒2、回水通道5、中间过渡通道9、分配管道7、进水管1、冷却流道3,辊筒内部设计有进回水管道,进回水管道分为回水通道5、中间过渡通道9、分配管道7,冷却流道3设置在接近辊筒2外壁的辊筒2内部,冷却流道3的进水支道8与出水支道6分别连接分配管道7与回水通道5,进水管1与辊筒2内壁之间形成回水通道5,进水管1通过回水通道5,穿过中间过渡通道9,延伸至分配管道7,在中间过渡通道9中进水管1与辊筒2内壁配合处密封连接。分配管道的设计保证高压的水进到分配管道后压力缓冲,防止压力过高损坏密封圈,保证中间过渡通道9中进水管1与辊筒2内壁配合处密封连接;同时分配管道可以有效把水分配到每个冷却流道中。

图1,冷却流道3的进水支道8连接分配管道7,冷却流道3的出水支道6连接回水通道5,两条支道连通进回水管道。

图2,进水管1在与辊筒2内壁配合处变粗形成配合管,配合管与中间过渡通道9之间通过密封圈4密封。

图3,所有冷却水管3相互平行,均匀分布于产生接近辊筒2外壁的辊筒内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冷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辊筒的内部,进水管出口设置在分配管道,冷水流入分配管道,冷水从后方进水支道流入,通过冷却流道从前面的出水支道流出,进水管与辊筒内壁之间形成回水通道,从出水支道流出的水通过回水通道直接流出,进水管在与辊筒内壁配合处变粗形成配合管,配合管与中间过渡通道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这提高了辊筒内部的水压,从而提高水循环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冷却效果,冷水通过冷却流道的进水口进入流却流道,冷水通过冷却流道循环流动,在回水通道中流出,这样水流反复循环流动,达到冷却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