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注液塞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365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注液塞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配件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注液塞用模具。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即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将这类电池称为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

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是稀硫酸溶液,用水加浓硫酸配制而成。电解液的质量优劣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容量等均有极大影响。同时,蓄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也会对电解液产生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电解液浓度越大,极板活性物质内硫酸浓度越大。活性物质利用率高,容量也会增加。但是电解液浓度过高,溶液电阻增加,黏度也增加,渗透速度低,同时自放电加快,电池容量反而下降。电解液浓度过高,隔板腐蚀也相应加快,会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按蓄电池的铅板与电解液的化学反应原理,只要蓄电池的电解液不缺水,它将会无限期的循环反应,完成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换。但是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电解液中水份消耗而使液面降低,需要及时补水,以免极板裸露而导致硫化、惰化,使蓄电池容量降低。

注液塞的作用是在电池充电时,无需打开盖子就能将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排出,同时可以通过注液塞对蓄电池进行补液,打开注液塞就能够测量电解液的比重和温度。

目前,如图1所示,市面上出现一种简易的注液塞,其包括圆柱形的安装篮1和通过弹性件11连接在安装篮上的封盖12,注液塞由塑料材料制成,因此注液塞需要使用模具进行热冲压成型。

目前,公开号为CN2059288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成型热冲压模具,它包括底座、底模盘和顶模盘,所述底模盘的顶部和顶模盘的底部分别设有冲压底模和冲压顶模,所述冲压底模和冲压顶模的内腔均设有温度传感探头,所述底模盘与顶模盘的内腔均安装有加热盘,所述顶模盘顶部的左侧安装有加热控制器。

这种塑料成型热冲压模具虽然节省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塑料加热后在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变形,但是由于上述注液塞形状较为独特,且需要将封盖12、弹性件11和安装篮1固定,这种塑料成型热冲压模具无法对其进行适配,同时无法达到一体成型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成型热冲压模具,其具有能够对上述注液塞进行适配冲压,且能够一体成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蓄电池注液塞用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内模固定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所述下基板内设有滑槽,内模置于滑槽内,包括中间模板和位于中间模板两侧的侧模,中间模板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之间留有零件工位,零件工位包括圆柱形的主体区和顶盖区,主体区和封盖区两端均通过导柱密封挤压,中间模板内还设有用于为塑料粉末加热的加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零件工位包括主题曲和顶盖区,如此可以通过对注液塞的安装篮和封盖进行冲压成型,同时主体区和封盖区之间的区域用以成型弹性件,可以达到适配注液塞,将安装篮、弹性件和封盖一体成型的目的。

同时加热组件可以为中间模板内的塑料粉末进行加热,导柱对塑料粉末进行挤压成型,生产效率高,能够避免塑料粉末受挤压后挤出浪费。

进一步设置:所述零件工位、导柱均关于中间模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零件工位和导柱设置两组,可以同时对两个零件进行成型加工,进一步提高加工的效率,降低加工所需的时间。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位于中间模板中间位置的加热管,加热管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顶盖区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对加热管进行加热,加热管连接至顶盖区内,可以使顶盖区中的塑料粉末受热熔融,使其更容易冲压成型。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柱包括用于冲压主体区的主体柱、用于冲压封盖的顶板和用于为顶盖定形的塑形柱,内模外还设有穿透外模的导杆,导杆嵌设在主体柱上,用于为主体柱导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顶盖为板状,顶板与中间模板配合能够将塑料粉末挤压成板状,而塑形柱可以将封盖成型。由于需要先在模具内加入塑料粉末,之后再将主体柱推入冲压,因此导杆嵌设在主体柱上可以使主体柱能够更准确地对塑料进行冲压,避免产生较大的加工误差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体柱包括基础段、推动段和接触段,接触段直接与塑料粉末接触,导杆与推动段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段和接触段位于模具内,加入塑料粉末后,安装篮的大致形状形成,再推入推动段进行冲压,并由导杆进行导向。

进一步设置:所述滑槽内设有导向杆,侧模上设有与导向杆配合且贯穿侧模的导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侧模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的,开模以及合模的过程中,需要对中间模板进行挤压,倾斜的导向杆和导向孔可以使侧模准确地为中间模板提供压力,也能避免侧模在开合模过程中位置产生偏移。

进一步设置:所述左侧模板和右侧模板朝向侧模的一侧均设有限位块,侧模上对应位置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的过程中,需要将中间模板和侧模较为准确地安装,因此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可以使安装的过程更加精确,从而减小进一步加工误差。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杆与外界的电热装置连接,用以将热量传递至主体柱和塑形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主体区内的塑料颗粒在冲压过程中也需要加热,因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导杆将热量传递给主体柱和塑形柱,从而为塑料颗粒的冲压过程加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以通过对注液塞的安装篮和封盖进行冲压成型,同时主体区和封盖区之间的区域用以成型弹性件,可以达到适配注液塞,将安装篮、弹性件和封盖一体成型的目的。其加工误差小,生产效率高,还能够避免塑料粉末受挤压后挤出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注液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内模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侧模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中间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加热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安装篮;11、弹性件;12、封盖;2、外模;21、上基板;22、下基板;23、滑槽;24、导向杆;3、内模;31、中间模板;311、左侧模板;312、右侧模板;313、限位块;32、侧模;321、导向孔;322、限位槽;4、零件工位;41、主体区;42、顶盖区;5、导柱;51、主体柱;511、基础段;512、推动段;513、接触段;52、顶板;53、塑形柱;6、加热组件;61、加热管;7、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实施例1:一种蓄电池注液塞用模具,如图2所示,其包括外模2和内模3两个部分。外模2包括方形的上基板21和下基板22,外模2上还开设有贯通整个内模3的滑槽23,内模3置于滑槽23内。进行冲压时,上基板21与下基板22合模,将内模3夹在中间,对外模2进行施压,就能够对内模3提供足够的压力以完成冲压塑形的过程。

如图3所示,内模3包括三大部分,中间位置的是中间模板31,中间模板31固定在下基板22上。中间模板31的左右两侧分别为侧模32,侧模32滑动连接在下基板22上的滑槽23内。

如图3和图4所示,下基板22上固定有两根对称设置的导向杆24,导向杆24位于滑槽23的中间并朝向中间模板31倾斜设置。侧模32上设有导向孔321,导向孔321的直径与导向杆24的直径相同,同时它们的倾斜角度相同。在侧模32的安装过程中,导向孔321和导向杆24相互配合就能限定侧模32的安装位置。同时上基板21对侧模32施加压力,侧模32就能够沿着导向杆24的方向对中间模板31施加足够的压力,从而完成对零件的冲压。

如图4所示,两块侧模32朝向中间模板31的一侧均设有限位槽322,中间模板31的对应位置上设有限位块313,限位块313与限位槽322配合使用。当侧模32对中间模板31进行施压时,限位块313与限位槽322能够使其处于固定的轨道上滑移。

如图4和图5所示,中间模板31包括处于左右两侧的左侧模板311和右侧模板312。左侧模板311和右侧模板312结合形成中间的零件工位4。零件工位4包括主体区41和顶盖区42,主体区41用以对安装篮1进行冲压,顶盖区42用以对封盖12和弹性件11进行冲压。零件工位4关于中间模板3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组,能够同时对两个零件进行加工。

如图5和图6所示,中间模板31上还设有导柱5,导柱5的作用是对塑料颗粒进行冲压。导柱5包括主体区41内的主体柱51和封盖12区上方的顶板52。顶板52内穿设有塑形柱53,塑形柱53延伸至封盖12区内,能对封盖12进行塑形冲压。

如图5和图6所示,主体柱51包括底部的基础段511、中间位置的接触段513和顶部的推动段512。塑料颗粒位于接触段513的周围,推动段512受上基板21的推力作用顶动推动段512,使其对塑料颗粒进行冲压,从而完成安装篮1的加工。

如图6所示,由于塑料在加热状态下才能进行冲压塑形,中间模板31内还设有加热组件6,加热组件6包括位于两组零件工位4中间的加热管61,加热管6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封盖12区内进行加热。加热组件6还包括若干根导杆7,导杆7穿透整个模具,并嵌设在推动段512上,一方面可以为推动段512导向,另一方面可以连接外界热源,为主体区41内的塑料进行加热。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