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2893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模具是一种用于挤塑、注射、压塑、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它主要包括动模、定模,通常动模上设有型芯,定模上设有型腔。现有的塑胶模具,在脱模时需要强行拉出,由于冷却时间较长,常常会出现拉出时制品未完全冷却,从而造成制品的损坏。为了缩短冷却时间,设计者有时会在模具上设有使冷媒通过的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不仅能控制塑胶模具的温度而且可以加速产品冷凝,注塑成型。但现有模具的冷却水路分布松散,结构复杂,冷却水道的面积也不够大,由于局部容易冷却不到,所以热量未能带走,使制品的残余应力大,物理性能差,成品后变形也较大,影响产品质量。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带有冷却结构的塑胶模具,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塑胶模具,用于解决现有塑胶模具冷却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塑胶模具,包括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下端设有型芯,所述下模的上端设有用于塑胶成型的型腔,所述型芯位于所述型腔的上方,所述上模包括一个第一冷却总通道、多个第一冷却分通道、设于上模的上端的第一入口和设于上模的下端的多个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冷却分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冷却总通道的上端与第一入口连通,所有所述第一冷却分通道的一端皆与所述第一冷却总通道的下端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出口连通,所有所述第一出口向外延伸形成引流管;

所述第一冷却分通道包括第一冷却引流通道和第一冷却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冷却引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一冷却总通道的下端且另一端连接第一冷却导流通道的上端,所述第一冷却导流通道的下端连接第一出口;

所述下模包括多个第二冷却分通道、一个第二冷却总通道、位于下模的上端的多个第二入口和下模的下端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冷却分通道与第二入口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冷却分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且另一端连通第二冷却总通道的上端,所述第二冷却总通道的下端连通第二出口;

所述第二冷却分通道包括第二冷却引流通道和第二冷却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引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二冷却总通道的上端且另一端连接第二冷却导流通道的下端,所述第二冷却导流通道的上端连接第二入口;

所述第一冷却总通道、所述第一冷却分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分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总通道的截面皆为圆形;

所述第一入口、所有所述第一出口、所有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的截面皆为圆形。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入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却液储存箱。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却液回收箱。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冷却引流通道与第一冷却总通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大于或等于90°。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100-120°。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冷却分通道设有8条,所述第一冷却引流通道和所述第一冷却导流通道皆设有8条,8条所述第一冷却引流通道均匀设置且呈伞状排布。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冷却引流通道与第二冷却总通道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β),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大于或等于90°。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100-120°。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冷却分通道设有8条,所述第二冷却引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导流通道皆设有8条,8条所述第一冷却引流通道均匀设置且呈伞状排布。

进一步地说,所述引流管为下端开口的锥形,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第二入口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第一入口、一个第一冷却总通道、多个第一冷却分通道和多个第一出口,第一入口与第一冷却总通道连接,第一冷却总通道与第一冷却分通道连接,第一冷却分通道与第一出口连接,第一入口连接外部冷却液储存箱,下模包括多个第二入口、一个第二冷却总通道、多个第二冷却分通道和一个第二出口,第二入口与第二冷却分通道连接,第二冷却分通道与第二冷却总通道连接,第二冷却总通道与第二出口连接,第二出口连接外部冷却液回收箱;本实用新型在上模和下模同时设置冷却水道,通过第一出口处的引流管实现上模和下模冷却液之间的流通,增加冷却面积的同时,大大缩短冷却时间,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冷却效率,冷却效果好,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一(从上往下看);

图3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二(从下往上看);

图4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一(从下往上看);

图5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二(从上往下看);

图中各部分的附图标记如下:

上模1、型芯11、第一冷却总通道12、第一入口14、第一出口15、引流管16、第一冷却引流通道131、第一冷却导流通道132、下模2、型腔21、第二冷却总通道23、、第二入口24、第二出口25、第二冷却引流通道221、第二冷却导流通道222、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塑胶模具,如图1-图5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的下端设有型芯11,所述下模的上端设有用于塑胶成型的型腔21,所述型芯位于所述型腔的上方,所述上模包括一个第一冷却总通道12、多个第一冷却分通道、设于上模的上端的第一入口14和设于上模的下端的多个第一出口15,所述第一冷却分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冷却总通道的上端与第一入口连通,所有所述第一冷却分通道的一端皆与所述第一冷却总通道的下端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出口连通,所有所述第一出口向外延伸形成引流管16;

所述第一冷却分通道包括第一冷却引流通道131和第一冷却导流通道132,所述第一冷却引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一冷却总通道的下端且另一端连接第一冷却导流通道的上端,所述第一冷却导流通道的下端连接第一出口;

所述下模包括多个第二冷却分通道、一个第二冷却总通道23、位于下模的上端的多个第二入口24和下模的下端的第二出口25,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冷却分通道与第二入口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冷却分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且另一端连通第二冷却总通道的上端,所述第二冷却总通道的下端连通第二出口;

所述第二冷却分通道包括第二冷却引流通道221和第二冷却导流通道222,所述第二冷却引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二冷却总通道的上端且另一端连接第二冷却导流通道的下端,所述第二冷却导流通道的上端连接第二入口;

所述第一冷却总通道、所述第一冷却分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分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总通道的截面皆为圆形;

所述第一入口、所有所述第一出口、所有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的截面皆为圆形。

所述第一入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却液储存箱。

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却液回收箱。

所述第一冷却引流通道与第一冷却总通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大于或等于90°。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100-120°。

所述第一冷却分通道设有8条,所述第一冷却引流通道和所述第一冷却导流通道皆设有8条,8条所述第一冷却引流通道均匀设置且呈伞状排布。

所述第二冷却引流通道与第二冷却总通道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β,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大于或等于90°。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100-120°。

所述第二冷却分通道设有8条,所述第二冷却引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导流通道皆设有8条,8条所述第一冷却引流通道均匀设置且呈伞状排布。

所述引流管为下端开口的锥形,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第二入口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或工作流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第一入口、一个第一冷却总通道、多个第一冷却分通道和多个第一出口,第一入口与第一冷却总通道连接,第一冷却总通道与第一冷却分通道连接,第一冷却分通道与第一出口连接,第一入口连接外部冷却液储存箱,下模包括多个第二入口、一个第二冷却总通道、多个第二冷却分通道和一个第二出口,第二入口与第二冷却分通道连接,第二冷却分通道与第二冷却总通道连接,第二冷却总通道与第二出口连接,第二出口连接外部冷却液回收箱;本实用新型在上模和下模同时设置冷却水道,通过第一出口处的引流管实现上模和下模冷却液之间的流通,增加冷却面积的同时,大大缩短冷却时间,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冷却效率,冷却效果好,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