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0964发布日期:2018-11-23 20:2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社会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所需求的配置要求亦越来越高,塑料制品已经普遍的进入人们的生活,而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但在加热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不仅容易使机械产生热变形,而且使橡胶密封件变形,加速老化失效降低密封性能及使用寿命,造成泄漏,还有可能导致部件工作质量变差,致使液压系统工作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机,它采用温度感应器和报警器,并结合控制器形成的温控报警系统,解决了温度容易过高,造成物件或者机械损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注塑机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机,包括工作台、注射部分和铸模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部分包括底座、机筒和料斗,底座上安装有警报器,机筒一端通过连接座分别与料斗和底座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喷嘴且与机筒成一整体,所述料斗与连接座连接处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铸模部分包括铸模间、动模和定模,铸模间内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动模内设置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底座和动模通过导线分别与步进电机相连接,底座可在工作台的导轨上轴向移动,动模内设有模具。

所述定模内设有胶口。

所述喷嘴与胶口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警报器相连。

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控制器。

所述铸模间设有钢化玻璃推拉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Ⅰ) 本实用新型采用温度感应器和警报器,并结合控制面板形成的温控报警系统,既可监测温度,又能调节温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注塑成型机使用寿命。

(Ⅱ) 本实用新型设置控制器,以此控制注射和铸模等操作,避免人工操作,形成全自动化作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成本。

(Ⅲ)本实用新型铸模间设有由钢化玻璃制作而成的推拉门,既可观察铸模状况,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又能方便取出成品。

(Ⅳ)本实用新型动模设有冷却装置,不仅可以使物料迅速冷却定型,也可用于降低铸模间温度,从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机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铸模间设置推拉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机,包括工作台、注射部分和铸模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部分包括底座1、机筒5和料斗3,底座1上安装有警报器2,机筒5一端通过连接座17分别与料斗3和底座1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喷嘴6且与机筒5成一整体,所述料斗3与连接座17处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所述铸模部分包括铸模间13、动模11和定模15,铸模间13内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7,动模11内设置有冷却装置12。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和动模11通过导线分别与步进电机10相连接,底座1可在工作台的导轨上轴向移动,动模11内设有模具8。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定模15内设有胶口14。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喷嘴6与胶口14活动连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7分别通过导线与警报器2相连。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控制器9。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铸模间13设有钢化玻璃推拉门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检查料斗3里是否有物料,通过控制器9,启动步进电机10,然后控制底座1在导轨上轴向移动,使得喷嘴7与胶口13活动连接(未工作时,喷嘴7与胶口处于分离状态,工作状态时,则是紧贴),通过控制面板9,合上并关闭铸模具,使动模11和定模14锁紧,接下来,加热物料,使得物料形成液体,并由喷嘴7透过胶口13处射到磨具8内,液态物料通过冷却装置12迅速冷却定型,打开推拉门15并打开铸模具,取出成品,再重复循环即可;其中温度感应器4监测出机筒加热温度超过预定温度,报警器便会发出警告,便可通过控制面板调节温度或者停止作业,从而延长注塑成型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若是温度感应器7监测出铸模间温度超过预定温度,即可通过冷却装置12降低温度,或者停止作业,从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