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性结构针阀的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017发布日期:2019-01-15 22:16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性结构针阀的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流道,尤其涉及一种异性结构针阀的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侧进胶针阀热流道系统一般由主射咀、气缸、热咀、分流板等一起组成,此系统能适用于大部分的塑料制品。比如:薄壁盖子塑胶制品;透明医疗类塑胶制品等。在用于制造医疗注射针筒时,传统的侧进胶针阀热流道系统一般都是从医疗注射针筒底部手柄侧面进胶,这样产品易缩水、产生气泡,合格率很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性结构针阀的热流道系统,大大提高医疗注射针筒的良品率。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异性结构针阀的热流道系统,其包括主射咀、异型分流板、热咀流道、气缸和阀针,所述异型分流板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所述分流道至少为两个,包括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主流道分别与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的入口位于异型分流板的上表面,并与主射咀连接;所述针阀包括第一针阀、第二针阀,所述热咀流道包括第一热咀流道和第二热咀流道,所述第一热咀流道与第一分流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热咀流道与第二分流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针阀穿过异型分流板伸入到第一热咀流道中,所述第二针阀穿过异型分流板伸入到第二热咀流道中,所述第一针阀、第二针阀之间的轴心线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热咀流道和第二热咀流道分别朝着注射针筒产品型腔的底部。即朝着注射器针筒的注射口的底部。所述阀针与气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的出口位于异型分流板的下表面。

此技术方案采用特殊设计的异型分流板,所述异型分流板包括主流道和至少两个分流道,所述主流道的入口位于异型分流板的上表面,并与主射咀连接;所述分流道的出口位于异型分流板的下表面;所述热咀流道分别与分流道的出口连接,所述针阀穿过异型分流板伸入到热咀流道中,所述针阀之间的轴心线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热咀流道分别朝着注射针筒产品型腔的底部,这样物料由注塑机注射咀射胶进入主射咀流道,其后由主射咀流道进入异型分流板流道,再由异型分流板流道进入热咀流道,最后由热咀流道进入产品型腔。其中气压提供动力给气缸,由气缸带动阀针运动,实现浇口的开关。由于胶口位于产品的正面上方,所以可以有效的将气体排出产品型腔,从而去除产品的气泡减少产品的缩水,大大的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针阀、第二针阀之间的轴心线的夹角为10~4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针阀、第二针阀之间的轴心线的夹角为15~3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异型分流板为轴对称的船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异型分流板的下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相对于异型分流板的轴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表面垂直于轴心线,所述第一分流道的轴心线垂直于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分流道的轴心线垂直于第二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异型分流板内设有环形的发热管槽。采用此技术方案,将发热管置于发热管槽内,使流经异型分流板的物料的温度保持在注射成型要求的温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热咀流道和第二热咀流道分别朝着注射针筒产品型腔的底部边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独特的异型分流板结构,实现了产品直接在正面进胶方式。从而大大的提高产品的良品率。本本实用新型的的热流道系统可以应用于医疗注射针筒制品的成型,可以直接在产品正面进胶,满足产品生产要求且保证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异性结构针阀的热流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异型分流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异型分流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主射咀,2-异型分流板,3-热咀流道,4-气缸,5-阀针;21-主流道,22-第一分流道,23-第二分流道,24-第一表面,25-第二表面,26-第三表面,27-发热管槽;31-第一热咀流道,32-第二热咀流道,51-第一阀针,52-第二阀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异性结构针阀的热流道系统,其包括主射咀1、异型分流板2、热咀流道3、气缸4和阀针5,所述异型分流板2包括主流道21和分流道,所述分流道至少为两个,包括第一分流道22和第二分流道23;所述主流道21分别与第一分流道22、第二分流道23连通;所述主流道21的入口位于异型分流板2的上表面,并与主射咀1连接;所述第一分流道22、第二分流道23的出口位于异型分流板2的下表面;所述针阀包括第一针阀51、第二针阀52,所述热咀流道3包括第一热咀流道31和第二热咀流道32,所述第一热咀流道31与第一分流道22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热咀流道32与第二分流道23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针阀51穿过异型分流板2伸入到第一热咀流道31中,所述第二针阀52穿过异型分流板2伸入到第二热咀流道32中,所述第一针阀51、第二针阀52之间的轴心线的夹角为15~35度;所述第一热咀流道31和第二热咀流道32分别朝着注射针筒产品型腔的底部边缘。

采用此技术方案,物料由注塑机注射咀射胶进入主射咀1流道,其后由主射咀1流道进入异型分流板2流道,再由异型分流板2流道进入热咀流道3,最后由热咀流道3进入产品型腔。其中气压提供动力给气缸4,由气缸4带动阀针5运动,实现浇口的开关。由于胶口位于产品的正面上方,所以可以有效的将气体排出产品型腔,从而去除产品的气泡减少产品的缩水,大大的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异型分流板2为轴对称的船型结构。所述异型分流板2的下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24、第二表面25和第三表面26,所述第一表面24和第三表面26相对于异型分流板2的轴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表面25垂直于轴心线,所述第一分流道22的轴心线垂直于第一表面24,所述第二分流道23的轴心线垂直于第二表面25。所述异型分流板2内设有环形的发热管槽27。采用此技术方案,将发热管置于发热管槽27内,使流经异型分流板2的物料的温度保持在注射成型要求的温度。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分流板的造成,使分流板的出胶面与产品表面平行,从而实现了普通分流板无法使热咀直接进胶于产品正表面且不与产品型腔干涉。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