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夹注塑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1712发布日期:2019-08-13 20:4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夹注塑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下料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夹注塑下料机。



背景技术:

发夹注塑下料机在近些年出现,最初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进料口、模具和出料口三部分组成,人们只需要用它注塑下料就可以了,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人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发夹注塑下料机拆卸不便,注塑后的模具不容易拿出等,所以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人们便不断地去创新改进。

现有的注塑下料机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不便于拿出注塑后的模具,不具备高效率的注塑能力,从而无法对该设备进行很好的使用,在长时间大规模注塑后,不仅使得该设备破旧容易被淘汰,而且直接的影响了该设备的连接稳定程度,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发夹注塑下料机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夹注塑下料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的注塑下料机,不便于拿出注塑后的模具,不具备高效率的注塑能力,从而无法对该设备进行很好的使用,在长时间大规模注塑后,不仅使得该设备破旧容易被淘汰,而且直接的影响了该设备的连接稳定程度,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夹注塑下料机,包括主推阀、轴承和出料口,所述主推阀的一侧设置有副推阀,且副推阀的内部设置有动轴主体,所述动轴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动轴副体,且动轴副体的一侧设置有模具套,所述模具套的一侧设置有发夹模具,且发夹模具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侧设置有转阀,且转阀的一侧设置有输气管道,所述轴承的一侧设置有气缸,且轴承位于输气管道远离转阀的一侧,所述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立柱,且立柱位于机底室的内部,所述机底室的一侧设置有储料室,且储料室的一侧设置有取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储料室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动轴主体和动轴副体通过模具套形成伸缩结构,且动轴副体之间关于动轴主体的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模具套的右边外表面与发夹模具的左边外表面相吻合,且模具套的中轴线与发夹模具的中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气缸与输气管道通过轴承来连接,且气缸和输气管道与轴承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气管道为弯折结构,且输气管道通过轴承贯穿于机底室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中轴线与气缸的中轴线之间相平行,且导气管的中轴线与动轴主体的中轴线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现有的一种发夹注塑下料机的基础上,设置了主推阀,堵住已在发夹模具中的原料,使其不会掉落且快速成型,设置了副推阀,使得动轴副体可以穿过模具套将成型模具顶出,成型模具便会掉落到出料口,使下料简单便利,设置了气缸,使得气体通过输气管道再经导气管进入到进料口,使得原料更快的通过进料管道到达发夹模具中,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推阀的设置,提高了注塑的效率,原料通过进料口进入,经由进料管道到达发夹模具,此时通过主推阀推动动轴主体向模具套靠近,直至将模具套推向发夹模具,堵住已在发夹模具中的原料,使其不会掉落且快速成型;

2.本实用新型通过副推阀的设置,使得该注塑模具成型后的快速下料,当模具在发夹模具中成型后,将主推阀向远离发夹模具的一侧推动,模具套便带着成型模具至出料口上方,此时推动副推阀,使得动轴副体穿过模具套将成型模具顶出,成型模具便会掉落到出料口,使下料简单便利;

3.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的设置,很大程度增加了注塑下料的效率,人们在注塑下料的时候,打开气缸,气体便会通过输气管道再经过导气管进入到进料口内部下方,使得原料更快的通过进料管道到达发夹模具中,从而能尽快的注塑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推阀;2、动轴主体;3、副推阀;4、动轴副体;5、模具套;6、发夹模具;7、进料管道;8、进料口;9、导气管;10、转阀;11、输气管道;12、轴承;13、气缸;14、立柱;15、机底室;16、出料口;17、储料室;18、取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夹注塑下料机,包括主推阀1、轴承12和出料口16,主推阀1的一侧设置有副推阀3,且副推阀3的内部设置有动轴主体2,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推阀1的设置,提高了注塑的效率,原料通过进料口8进入,经由进料管道7到达发夹模具6,此时通过主推阀1推动动轴主体2向模具套5靠近,直至将模具套5推向发夹模具6,堵住已在发夹模具6中的原料,使其不会掉落且快速成型,本实用新型通过副推阀3的设置,使得该注塑模具成型后的快速下料,当模具在发夹模具6中成型后,将主推阀1向远离发夹模具6的一侧推动,模具套5便带着成型模具至出料口16上方,此时推动副推阀3,使得动轴副体4穿过模具套5将成型模具顶出,成型模具便会掉落到出料口16,使下料简单便利,动轴主体2的两侧设置有动轴副体4,且动轴副体4的一侧设置有模具套5,动轴主体2和动轴副体4通过模具套5形成伸缩结构,且动轴副体4之间关于动轴主体2的中轴线对称,模具套5的一侧设置有发夹模具6,且发夹模具6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道7,模具套5的右边外表面与发夹模具6的左边外表面相吻合,且模具套5的中轴线与发夹模具6的中轴线重合,进料管道7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8,且进料口8的一侧设置有导气管9,导气管9的中轴线与气缸13的中轴线之间相平行,且导气管9的中轴线与动轴主体2的中轴线重合,导气管9的一侧设置有转阀10,且转阀10的一侧设置有输气管道11,输气管道11为弯折结构,且输气管道11通过轴承12贯穿于机底室15的内部,轴承12的一侧设置有气缸13,且轴承12位于输气管道11远离转阀10的一侧,气缸13与输气管道11通过轴承12来连接,且气缸13和输气管道11与轴承12之间为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13的设置,很大程度增加了注塑下料的效率,人们在注塑下料的时候,打开气缸13,气体便会通过输气管道11再经过导气管9进入到进料口8内部下方,使得原料更快的通过进料管道7到达发夹模具6中,从而能尽快的注塑下料,气缸13的下方设置有立柱14,且立柱14位于机底室15的内部,机底室15的一侧设置有储料室17,且储料室17的一侧设置有取料口18,出料口16位于储料室17的上方。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发夹注塑下料机时,首先人们把原料从注塑下料机的进料口8处倒入,然后打开设置在机底室15内的气缸13,气体从下而上运动通过输气管道11,再在导气管9的作用下使得原料可以很快的进入到进料管道7,再进入发夹模具6中,与此同时,推动发夹模具6最左侧的主推阀1,主推阀1便会带动动轴主体2向右侧即发夹模具6的方向运作,将模具套5的右侧表面和发夹模具6的左侧表面慢慢靠近,此时模具套5按压住原料,能够使得原料很快形成成型模具,当成型模具做成后,再将主推阀1按原来的移动轨迹向相反方向即左侧拉动,成型模具便会依附在模具套5的右侧面跟着主推阀1的方向移动,然后到达出料口16上方的位置停止主推阀1的运作,这时再推动副推阀3,动轴副体4便会向模具套5靠近,再渐渐穿过模具套5,然后将成型模具从模具套5的右侧表面顶出使其掉落,成型模具落入出料口16后会掉进出料口16下方设置的储料室17中,人们从储料室17左侧设置的取料口18处就可以把成型模具取出了,这就是该发夹注塑下料机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