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下料的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7861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下料的塑胶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 ,具体为一种自动下料的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工业制造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的简称,传统的塑胶模具主要包括由凹模组合基板、凹模组件和凹模组合卡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组合基板、凸模组件、凸模组合卡板、型腔截断组件和侧截组合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芯的凸模,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加工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系列塑件,但是这种模具其涉及多次折弯和定位,成型后的产品因为定位误差造成产品报废率高,而且效率也比较低,导致制造成本有所上升,且在加工完成后取出成品比较困难,需要手工取件,不利于工厂的大批量生产,工作效率低,而且,模内温度高,操作不便,人工劳动强度大,容易发生压模等安全事故,同时传统模具在铸件时需要自行冷却成型,塑件成型周期长,不利于批量生产,因此急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下料的塑胶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下料的塑胶模具,包括底座、下模具、加料口、顶出板和塑件成型槽,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下模具,且下模具的内侧设有塑件成型槽,所述塑件成型槽底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顶出板,且顶出板的底部安装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两侧下模具的底部设有冷却液槽,所述下模具顶部的两侧皆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下方的底座内设有倾斜的回收通道,且回收通道底端的底座内设有回收盒,所述下模具两侧的底座上安装有液压升降台,且液压升降台的顶部通过固定架安装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有防粘密封板,所述上模具的中央位置处贯穿防粘密封板设有注塑孔,且注塑孔的顶部设有加料口。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内侧的顶部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到下模具顶部的高度与防粘密封板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顶出板的顶部以及塑件成型槽的内壁上皆涂覆有PVD防粘涂层。

优选的,所述塑件成型槽两侧的顶部皆设有限位挡块,且限位挡块的顶部位于密封圈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防粘密封板的尺寸与塑件成型槽内密封圈以上的尺寸相同,且防粘密封板位于密封圈的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下料的塑胶模具相对于传统塑胶模具设置了带有液压升降台的上模具,避免了成型后的产品因为定位误差造成产品报废率高的情况,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塑件的生产效率,设置的升降柱可以将成型后的模具自动推出,实现了自动下料,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手工下料时高温对工人造成的危害,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设置的防粘密封板和密封圈可以为塑件提供密封的空间,避免因空气的进入对塑件的影响,提高了塑件的质量和美观,设置的冷却液槽可以对塑件的进行冷却,加快塑件的成型,进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便于工厂在大批量生产中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中:1-底座;2-冷却液槽;3-液压升降台;4-下模具;5-溢流孔;6-固定架;7-上模具;8-注塑孔;9-加料口;10-防粘密封板;11-密封圈;12-回收通道;13-顶出板;14-升降柱;15-回收盒;16-塑件成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自动下料的塑胶模具,包括底座1、下模具4、加料口9、顶出板13和塑件成型槽16,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下模具4,且下模具4的内侧设有塑件成型槽16,塑件成型槽16底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顶出板13,且顶出板13的底部安装有升降柱14,升降柱14可以将成型后的塑件顶出,顶出板13的顶部以及塑件成型槽16的内壁上皆涂覆有PVD防粘涂层,升降柱14两侧下模具4的底部设有冷却液槽2,冷却液槽2可以加快塑件的冷却,下模具4顶部的两侧皆设有溢流孔5,溢流孔5可以排除多余的液态塑胶,溢流孔5下方的底座1内设有倾斜的回收通道12,且回收通道12底端的底座1内设有回收盒15,回收通道12可以回收多余的液态塑胶,下模具4两侧的底座1上安装有液压升降台3,且液压升降台3的顶部通过固定架6安装有上模具7,液压升降台3可以方便上模具7的升降,上模具7的底部设有防粘密封板10,上模具7的中央位置处贯穿防粘密封板10设有注塑孔8,且注塑孔8的顶部设有加料口9,下模具4内侧的顶部设有密封圈11,且密封圈11到下模具4顶部的高度与防粘密封板10的厚度相同,密封圈11可以避免塑件出现多余的边角,塑件成型槽16两侧的顶部皆设有限位挡块,且限位挡块的顶部位于密封圈11的底部,防粘密封板10的尺寸与塑件成型槽16内密封圈11以上的尺寸相同,且防粘密封板10位于密封圈11的正上方。

具体使用方式:使用时,通过液压升降台3将上模具7下降到下模具4的顶部,并通过防粘密封板10与密封圈11将两者对其封闭,然后通过加料口9与注塑孔8向塑件成型槽16内注入液态塑胶,多余的塑胶通过溢流孔5排出,并通过回收通道12流入回收盒15内进行回收,然后通过冷却液槽2内的冷却液对塑件进行冷却成型,然后打开升降柱14,使升降柱14向上运动,通过顶出板13将冷却成型的塑件顶出,完成塑件的自动下料。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