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9604发布日期:2020-10-30 21:0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料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塑料进行加工时需要使用到注塑机,目前的注塑机上安装有集料斗,原料是通过负压装置被吸入到集料斗中的,但由于目前的集料斗上不具备烘干功能,这样一来,如原料存在受潮的现象时,会影响注塑机成型后的产品质量,从而会影响注塑成型后的塑料制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其能够实现对欲进入到集料斗中的原料的烘干,这样一来,能够避免因原料受潮而出现影响注塑成型后的塑料制品的合格率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包括热风机、负压机和用于安装在注塑机上的集料斗,集料斗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盖体,第一盖体上固定有烘干斗,烘干斗的下端与集料斗的内腔连通,烘干斗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盖体,第二盖体上连通有吸料管,烘干斗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形隔板,环形隔板中设置有若干通孔,环形隔板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向外的折弯边,位于环形隔板上端的折弯边和位于环形隔板下端的折弯边均与烘干斗的内侧壁焊接固定,环形隔板与烘干斗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通过连接在烘干斗侧壁上的热风进管与热风机的出口端连通,第二盖体上连通有热风回管,热风回管与热风机的进口端连通,第一盖体上连通有负压管,负压管远离第一盖体的一端与负压机的进口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其中,位于热风回管所在位置处的第二盖体的下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半环形状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位于第二盖体处的热风回管同轴设置,第一挡板的开口端远离吸料管一侧;通过第一挡板的设置,第一挡板能够起到挡料的作用,即能够避免由吸料管进入到烘干斗中的原料直接被热风回管吸走。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其中,位于负压管所在位置处的第一盖体的下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半环形状的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位于第一盖体处的负压管同轴设置,第二挡板的开口端远离烘干斗一侧;通过第二挡板的设置,第二挡板能够起到挡料的作用,即能够避免由烘干斗进入到集料斗中的原料直接被负压管吸走。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其中,第一盖体通过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锁扣与集料斗锁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一盖体能够可靠地被锁紧在集料斗上。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其中,第二盖体通过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锁扣与烘干斗锁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二盖体能够可靠地被锁紧在烘干斗上。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欲进入到集料斗中的原料的烘干,这样一来,能够避免因原料受潮而出现影响注塑成型后的塑料制品的合格率的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

本技术:
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包括热风机1、负压机2和用于安装在注塑机上的集料斗3,集料斗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盖体4,第一盖体4上固定有烘干斗5,烘干斗5的下端与集料斗3的内腔连通,烘干斗5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盖体6,第二盖体6上连通有吸料管7,烘干斗5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形隔板8,环形隔板8中设置有若干通孔82,环形隔板8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向外的折弯边81,位于环形隔板8上端的折弯边81和位于环形隔板8下端的折弯边81均与烘干斗5的内侧壁焊接固定,环形隔板8与烘干斗5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9,环形空腔9通过连接在烘干斗5侧壁上的热风进管11与热风机1的出口端连通,第二盖体6上连通有热风回管12,热风回管12与热风机1的进口端连通,第一盖体4上连通有负压管21,负压管21远离第一盖体4的一端与负压机2的进口端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欲进入到集料斗中的原料的烘干,这样一来,能够避免因原料受潮而出现影响注塑成型后的塑料制品的合格率的现象。

位于热风回管12所在位置处的第二盖体6的下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半环形状的第一挡板61,第一挡板61与位于第二盖体6处的热风回管12同轴设置,第一挡板61的开口端远离吸料管7一侧;通过第一挡板的设置,第一挡板能够起到挡料的作用,即能够避免由吸料管进入到烘干斗中的原料直接被热风回管吸走。

位于负压管21所在位置处的第一盖体4的下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半环形状的第二挡板41,第二挡板41与位于第一盖体4处的负压管21同轴设置,第二挡板41的开口端远离烘干斗5一侧;通过第二挡板的设置,第二挡板能够起到挡料的作用,即能够避免由烘干斗进入到集料斗中的原料直接被负压管吸走。

第一盖体4通过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锁扣42与集料斗3锁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一盖体能够可靠地被锁紧在集料斗上。

第二盖体6通过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锁扣62与烘干斗5锁合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二盖体能够可靠地被锁紧在烘干斗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热风机通过热风回管将烘干斗中的空气抽出来,抽出来的空气经热风机加热后通过热风进管回送到烘干斗中,热风进入到烘干斗中后,能够实现对烘干斗中的原料的烘干。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负压机产生负压,此时集料斗和烘干斗中均能够产生负压,烘干斗中产生负压后,原料能够由吸料管吸入到烘干斗中,进入到烘干斗中的原料能够由进入到烘干斗中的热风烘干,经热风烘干后的原料能够落入到集料斗中,以备对注塑机供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风机(1)、负压机(2)和用于安装在注塑机上的集料斗(3),所述集料斗(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盖体(4),所述第一盖体(4)上固定有烘干斗(5),所述烘干斗(5)的下端与集料斗(3)的内腔连通,所述烘干斗(5)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盖体(6),所述第二盖体(6)上连通有吸料管(7),所述烘干斗(5)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形隔板(8),所述环形隔板(8)中设置有若干通孔(82),所述环形隔板(8)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向外的折弯边(81),位于环形隔板(8)上端的折弯边(81)和位于环形隔板(8)下端的折弯边(81)均与烘干斗(5)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所述环形隔板(8)与烘干斗(5)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9),所述环形空腔(9)通过连接在烘干斗(5)侧壁上的热风进管(11)与热风机(1)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盖体(6)上连通有热风回管(12),所述热风回管(12)与热风机(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盖体(4)上连通有负压管(21),所述负压管(21)远离第一盖体(4)的一端与负压机(2)的进口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其特征在于,位于热风回管(12)所在位置处的第二盖体(6)的下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半环形状的第一挡板(61),所述第一挡板(61)与位于第二盖体(6)处的热风回管(1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挡板(61)的开口端远离吸料管(7)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其特征在于,位于负压管(21)所在位置处的第一盖体(4)的下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半环形状的第二挡板(41),所述第二挡板(41)与位于第一盖体(4)处的负压管(21)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挡板(41)的开口端远离烘干斗(5)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4)通过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锁扣(42)与集料斗(3)锁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6)通过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锁扣(62)与烘干斗(5)锁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塑料加工用自动吸料机,包括热风机、负压机和集料斗,集料斗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盖体,第一盖体上固定有烘干斗,烘干斗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盖体,第二盖体上连通有吸料管,烘干斗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形隔板,环形隔板中设置有若干通孔,环形隔板与烘干斗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通过连接在烘干斗侧壁上的热风进管与热风机的出口端连通,第二盖体上连通有热风回管,热风回管与热风机的进口端连通,第一盖体上连通有负压管,负压管远离第一盖体的一端与负压机的进口端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欲进入到集料斗中的原料的烘干,这样一来,能够避免因原料受潮而出现影响注塑成型后的塑料制品的合格率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炜;刘钱良;黎之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领域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7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