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状原料防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414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状原料防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状原料防潮装置,尤指一种可利用塑料粉直接输入成型机的进料筒内进行加工的粉状原料防潮装置,以降低挤出成型机所用塑料原料成本及缩减加工程序。
现有塑料挤出成型机,其中所使用的塑料原料必须先以塑料粉制成塑料粒,再将塑料粒倒入成型机的进料筒内使用,其中由于塑料粒的制造过程是先将塑料粉加热融化并挤出成条状,再以机器切成颗粒状,需相当规模的投资且又费时费力,若以成本价格计算,每公斤的塑料粉转换成塑料粒成本约提高十五~廿四元左、右,同时塑料粉与塑料粒的体积有一定的相差量,故塑料料于购买时在运费上便会因材积的影响而增加运费,且塑料粒亦会占据较多的存放空间,而减少厂房空间的运用,或者必须扩大厂房的面积,是以不符经济效率,同时购买的塑料粒可能是废弃塑料品再重新融化制造,在成份与纯度上皆不易辨别,所以极可能影响到成品的品质问题,由上述可知目前塑料挤出成型机所使用的塑料原料,确实具有许多缺点与不便存在。
即然塑料粒使用对于塑料挤出成型的业界有不良的影响,何以业界会舍弃成本较低、优点较多的塑料粉状原料不用,仍使用不具经济效率的塑料粒料?其原因是若直接以塑料粉状原料倒入成型机的进料筒中进行挤压,会衍生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而无法有效克服,其所衍生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塑料粉原料是经由摄氐一百三十度左右高温制成,是以粉末本身极为干燥,一但与空气接触便会逐渐吸取空气中的湿气而潮湿甚至结成块状,造成塑料粉状原料凝结于进料筒中而无法顺畅漏入挤出机内,而影响塑料挤出机的运作,或因原料潮湿影响产品质量。
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进料筒50是在底端两侧形成一漏斗状的斜边,而底端中间则形成一开口51,利用塑料粒的重量由开口51处自由落入挤出机中,但当塑料粒改换成塑料粉状原料60时,由于与空气接触的塑料粉状原料60表面会因受潮结成块状或连结成片状而呈硬化的表层61,如图5所示,此时塑料粉状原料60会因潮湿略带粘性而无法由进料筒50的开口51处很顺畅地落入挤出成型机中,因而会影响到挤出成型机进料的状况,使挤出过程无法正常进行而影响产量及品质;再者粉状原料常混合多种添加剂,有的添加剂其吸水性强,在短时间内会吸收多量空气中水分使粉状原料潮湿,特别是在空气中湿度较高的地方(如台湾尤甚),所以必须在塑料粉状原料60搅拌干燥剂,但干燥剂所维持的时效亦不久,且有可能因干燥剂颜色而影响产品颜色,故由上述的说明可知现有用于挤出成型机的塑料原料的型态不论是以塑料粒或塑料粉状原料60皆具有许多缺点及问题所在,故实有改善的必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状原料防潮装置,其主要是设有一贮料筒可装设粉状原料(或已经与添加剂或色料搅拌的塑料粉),该贮料筒底端设有开口,可直接将粉状原料由导管输出,而贮料筒顶端设有一上盖,并连接具有干燥空气的风管,藉此使干燥空气经由风管不断缓缓输入贮料筒空间内,并与贮料筒内原有的空气混合后而由上盖的周缘缝隙排出,最后料筒内空间充满了输入的干燥空气使原料表面与干燥空气接触不会受潮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状原料防潮装置,包括一盛装粉状原料并配合挤出成型机使用的中空的贮料筒,其特征在于该贮料筒底端设有一漏斗状的开口,于开口上方设有一控制开口开启的开关,该开关是在开口上方处设有两具中孔的导块,而导块间设有一可移动且中间具有穿孔的导片,又于贮料筒顶端设有一可开启的上盖,而上盖中衔接一输入干燥空气的风管;该贮料筒的下方设有一楼板,楼板上设有呈漏斗状的进料口,于进料口底端与挤出成型机的进料筒间衔接一导管,而贮料筒置于楼板上且其开口与该进料口对应。
藉由上述的结构而由风管中输入干燥空气,使贮料筒的空气呈干燥而与筒内原料相接触,得以保持粉状原料的干燥度,并可便于输入挤出成型机中。
前述的粉状原料防潮装置,其特征在于贮料筒底端周缘可设置轮子,以便于贮料筒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潮装置藉由贮料筒与风管的设计,可使贮料筒内充满干燥的空气,而得以保持粉状原料的干燥度,同时亦可克服及解决业界因塑料的粉状原料容易受潮而无法直接用于挤出成型机的缺点,是以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便可使业界使用成本价格较为低廉、成份精纯且不占空间而易于运送及存放塑胶的粉状原料,以增市场的竞争力,确实具有功效的增进。
再者,利用楼板的进料口的设计,可将塑料的粉状原料直接由导管输送至挤出成型机的进料筒中,而不必如现有结构因进料筒的容积不大而须于一定时间内不断的填加塑料料,因此就以进料方面而论,本实用新型确实可缩减挤出成型机的工作程序,以节省工时及工人费用,塑料的粉状原料由贮料筒的开口落入进料口中,当进料口填满时塑料的粉状原料时,会呈金字塔型,而塑料的粉状原料4最顶端则会堵塞于贮料筒的开口处,使塑料的粉状原料不会继续掉落,而当进料口塑料的粉状原料下降时,贮料筒内的粉状原料会继续再由开口落出,藉此可自动调节粉状原料的进料,而不必对贮料筒的开关作不断的开启与关闭,同时于开口与进料口间可套设外罩防止粉状原料受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贮料筒开口关闭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贮料筒开口开启的示意图。
图5为现有进料筒使用塑料粉的型态示意图。
关于本实用新型粉状原料防潮装置的结构与技术内容,请参阅
图1所示,设有一内部中空的贮料筒10,该贮料筒10底端设有一漏斗状的开口11,同时于开口11处设置一可控制的开关12,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开关12是位于开口11上方处,且设具有中孔的两导块121,于两导块121间则设有一可移动且中间具穿孔123的导片122,又贮料筒10顶端则设有一可开启的上盖13,上盖13中分别衔接一风管14,另于贮料筒10底端周缘设有轮子15,可利用轮子15移动贮料筒10的位置,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又请配合图2所示,另设有一主风管16其内可输送干燥空气,于主风管16上设有数个具有单向阀的快速接头161,由于具有单向阀的快速接头161为习知的技术结构,且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所在,故于此不做赘述。

图1及配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型态,首先拉动导片122利用导片122阻隔贮料筒10与开口11间的通路,而达到关闭开关12的目的,再将所需的粉状原料40装入贮料筒10,再于贮料筒10顶端盖上上盖13,并将风管14一端衔接于主风管16的快速接头161处,待与快速接头161接通后,干燥的空气会由主风管16经风管14徐徐输入贮料筒10中,由于输入的空气速度极为平稳缓慢,故不会激起粉状原料40,而干燥空气则与原贮料筒10内的空气混合后,由于风管14不断的输入干燥空气而将原有空气逐渐由上盖13与贮料筒10间的缝隙处排挤出去,如图3的型态,是以藉此不断的输入干燥空气使贮料筒10内的空气保持干燥,并充满于筒内所有空间而与粉状原料40表面接触,使贮料筒10内的粉状原料40无法由正常空气中吸取水份,故得以保持粉状原料40的干燥度而不会受潮;又当欲使用贮料筒10内部粉状原料40时,只要移动导片122使导片122的穿孔123与上、下两导块121的中孔对应,而使开关12呈开启状,如图4所示,此时贮料筒10内的粉状原料40因本身极为干燥不会结成硬块或硬面,故粉状原料40很容易即会由开口11处落出,而取得干燥的粉状原料40予以使用。
又请参阅
图1所示,其中粉状原料40若为塑料粉时,同时欲作挤出成型时,如
图1所示,于挤出成型机20的上方处设置具有进料口31的楼板30,该进料口31是呈漏斗状,且底端衔接一导管32与挤出成型机20的进料筒21连接相通;使用时可将贮料筒10以轮子15推至于楼板30上,使开口11与进料口31相对应,并于贮料筒10上连通主风管16,藉以使干燥的空气进入贮料筒10以达到防潮的目的,又欲使用塑料的粉状原料40时,只要移动导片122,使开关12呈开启状,是以塑料的粉状原料40很容易即会由开口11处掉落于进料口31中,并顺由导管32进入挤出成型机20的进料筒21内,藉此可源源不断的供挤出成型机20所需的塑料料。
权利要求1.一种粉状原料防潮装置,包括一盛装粉状原料并配合挤出成型机使用的中空的贮料筒,其特征在于该贮料筒底端设有一漏斗状的开口,于开口上方设有一控制开口开启的开关,该开关是在开口上方处设有两具中孔的导块,而导块间设有一可移动且中间具有穿孔的导片,又于贮料筒顶端设有一可开启的上盖,而上盖中衔接一输入干燥空气的风管;该贮料筒的下方设有一楼板,楼板上设有呈漏斗状的进料口,于进料口底端与挤出成型机的进料筒间衔接一导管,而贮料筒置于楼板上且其开口与该进料口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原料防潮装置,其特征在于贮料筒底端周缘设有轮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合挤出成型机使用的塑料的粉状原料防潮装置,包括一中空的贮料筒,该贮料筒底端设有一漏斗状的开口,于开口上方设有一开关,又于贮料筒顶端设有一可开启的上盖,而上盖中衔接一输入干燥空气的风管;该贮料筒的下方设有一楼板,楼板上设有呈漏斗状的进料口,底端与挤出成型机的进料筒对应。利用风管将干燥的空气缓缓输入贮料筒空间中,使贮料筒内的粉状原料得以保持干燥。
文档编号B29B13/00GK2194254SQ9421192
公开日1995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9日
发明者黄文聪 申请人:喜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