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5446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出成型机,特别是一种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
现有的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大致如图1、2、3所示,由一定位座10、一导座20、一迫掣件30、一夹模座40、一固定座50、数导杆60及数加压杆70所组成,其中导座20背面凹设一圆凹部201,其下端再设一凹穴202,而圆凹部201适供呈圆盘状的迫掣件30放入,凹穴202是供固设在定位座底侧的马达101放置,且其导齿轮1011与迫掣件30圆周的齿301啮合,借马达101的动力调控迫掣件30得以转动特定角度,而迫掣件30涂有供加压杆70穿过的数透孔302外,在透孔302之间另间设有抵掣块303,而在迫掣件30右侧再有一定位加压杆70的定块304,另外导杆60是穿过定位座10与固定座50,加压杆70一端穿过定位座10,另端是固定在夹模座40上,组设过定位座10、迫掣件30、导座20及定块304,在导座20外侧设有二油压组件203,油压组件203的油压筒2031穿在定位座10上,其油压杆2032则抵接在夹模座40上,另定位座10的中央适供一活塞件102放置,且活塞件102背面受一限位片103限定后,其前端恰固掣在导座20的前侧。
当二油压组件201作动时,使夹模座40沿导杆60推抵到固定座50的固定模501(见图3),这时数加压杆70随着夹模座40向右移,且其左底侧刚好移出导座20及迫掣件30外侧,并脱出迫掣件30的抵掣块303右侧,以后马达101启动,且控制使迫掣件30转动某一特定角度,使其抵掣块303恰对合加压杆70的左底侧,这时活塞件102作动向右抵推,使加压杆70受抵掣块303推抵而稍向右移,使夹模座40的活动模401得紧密与固定座50的固定模501密接(见图3、4),这就是现有传统出成型机锁模装置组装关系及作动情况。一并迫抵数加压杆70,所以利用单一活塞件102作推抵动作,不但活塞件102需要较大的型式,成本较高,而且加工制作困难,再有利用一活塞件102推抵数加压杆70,其出力若不平均即影响到夹模座40与固定座50间能否密合;另外,迫掣件30的抵掣块303属消耗品,当要保养更换时必须将定位座10、导座20及定块304拆开方可维修保养或更换,在作业上可说是极为费时与复杂的(因定位座10等构件均有数吨重)。
由于存在着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其利用活塞件推抵加压杆时能达到力道平均,且使迫掣件在维修保养、装配更换省时省力,从而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组装效率的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由一定位座、一导座、一迫掣件、一夹模座、一固定座、数导杆及数加压杆所组成,而定位座外侧四角落供导杆穿过,而内侧有四穿孔以供加压杆穿设,并设置有活塞件以推抵导座,在活塞件背面利用一限位片锁固,另外导座两侧各设一油压组件,且在背面锁固有定位加压杆的定块,而迫掣件具有数抵掣块,当其动作时抵掣块适好可对合加压杆的左底面,且待活塞件动作推抵导座时能迫推加压杆,另夹模座与固定座相对侧分别设有活动模与固定模。
定位座内侧的四穿孔内部各设置有一活塞件,而活塞件与锁固的限位片中央对应呈透空状,适好供加压杆穿置;导座的背面侧对称设有直向的导槽,且定块就锁固在导槽后侧,定块与导座间的导槽适好供迫掣件穿置,另外导座的中央顶侧再组设一活塞装置,其活塞柱穿出导座顶方;迫掣件是由一顶片、二支杆及二迫掣板所构成,二支杆由上向下各穿透顶片的一侧,且往下各穿结一迫掣板,而迫掣板适可由上面下穿过在导座与定块间的导槽中,在迫掣板上、下端各有一抵掣块,抵掣块间设有供加压杆穿置的一通孔,在迫掣件顶片中央是供活塞装置的活塞柱穿过,其上侧利用一螺栓予以锁掣,当其穿组在导座中且活塞装置未动作时,上、下两组的加压杆是分别穿透通孔及自迫掣板底方穿过,在当活塞装置动作使迫掣件下移时,其迫掣板的抵掣块则分别对合加压杆的左底面。
另外,组件动作使导座、夹模座推向固定座,在活塞装装置尚未动作时,上、下两组的加压杆是分别穿透通孔及自迫掣件下移,而其抵掣块分别对合加压杆的左底面,使四只活塞件动作推抵导座,借迫掣件下移,而其抵掣块分别对合加压杆的左底面,使四只活塞件动作推抵导座,借迫掣件的抵掣块迫推加压杆,使活动模与固定模达到密合。本实用新型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待油压组件动作使导座、夹模座推向固定座,在活塞装置尚未动作时,上、下两组的加压杆是分别穿透通孔及自迫掣板底方穿过,以后启动活塞装置,这时迫掣件下移,而其抵掣块分别对合加压杆的左底面,使四只活塞动作推抵导座,借迫掣件的抵掣块迫推加压杆,而使活动模与固定模密合,从而达到四方出力平均,迫掣件的抵掣块维护保养,维修更换方便的效果。
以下附图和实施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已有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已有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的动作实施后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的动作实施后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参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固定座未绘出)。
图6为图5的组合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模座右移的动作实施例图(未密合时)。
图8为图7的B-B结构剖视及迫掣件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活塞件右推时的支动作实施例图。
实施例由图5、6、7所示,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包括一定位座1、一导座2、一迫掣件3、一夹模座4、一固定座5、数导杆6及数加压杆7所组成,夹模座4与固定座5和传统的机构相同,其相对面各供活动模41与固定模51组合,其中定位座1的外侧四角是供导杆6穿过,而内侧的四穿孔11内部则各设置一活塞件12,在背面各利用一限位片13加以锁固,活塞件12、限位片13中央对应呈透空状,各适供一加压杆7穿置;导座2的两侧各设一油压组件21,油压组件21的油压筒211穿过,定位座1,而其油压杆212则抵固夹模座4,另导座2的背面侧对称设直向的导槽22,导槽22后侧再各锁固一定位加压杆6的定块23,在定块23与导座2间的导槽22中则适供迫掣件3穿设,导座2的中央顶侧再组设一活塞装置24,其活塞柱241穿出导座2顶方;导座2前侧对应活塞件12各供活塞件12固掣(见图6)。
迫掣件3的构造是由一顶片31、二支杆32及二迫掣板33所构成,二支杆32由上向下各穿透顶片31的一侧后,往下各穿结一迫掣板33,迫掣板33适可由上而下穿组在导座2与定块23间的导槽22中,在迫掣板33上、下端各有一抵掣块331,抵掣块331间设有供加压杆7穿设的一通孔332,迫掣件3顶片31中央是供活塞装置24的活塞柱241穿过,其上侧利用一螺栓34予以锁掣,当其穿组在导座2中且活塞装置24未动作时,上、下两组的加压杆7是分别穿透通孔332及自迫掣板33底方穿过(见图6),当活塞装置24动作致使迫掣件3下移时,其迫掣板33的抵掣块331则分别对合加压杆7的左底面(见图8、9),使待活塞件12动作推抵导座2时能迫推加压杆7。
从上述结构可看出,组合实施时请见图7,待油压组件21动作使夹模座4推向固定座5,这时活动模41,固定模51并未密合,且迫掣件3尚未下移,活塞装置24未动作,上、下两组的加压杆7是分别穿透通孔332及自迫掣板33底方穿过(见图6、8),这时加压杆7的左底侧移出迫掣件3的背侧,以后启动活塞装置24动作致使迫掣件3下移,而迫掣板33的抵掣块331则分别对合加压杆7的左底面(见图9),再有使活塞件12动作推抵导座2,这时即可由迫掣件3的抵掣块331迫推加压杆7而继续抵推夹模座4,使其活动模41与固定模51达到密合的操作目的(见图9)。
由上述可知,该导座2及迫掣件3是由定位座1的四角落活塞件12予以推抵,所以它四方出力而可使力道平均,因此可确保活动模41、固定模51间的密合程度达到理想的境界,且活塞件12的体积不需要通常所用的那么大,所以制作成本较低,且容易加工,还有更重要的是当迫掣件3的抵掣块331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只需松解螺栓34,这时就可轻易地将迫掣件3向上拿出(见图8),而不需要另外拆解任何组件,且在更换后再将其向下穿组予以锁固即可,因此,在维修保养方面可说省时很多,而且也节省人力物力。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主要由一定位座、一导座、一迫掣件、一夹模座、一固定座、数导杆及数加压杆所组成,而定位座外侧四角落供导杆穿过,而内侧有四穿孔以供加压杆穿设,并设置有活塞件以推抵导座,在活塞件背面利用一限位片锁固,另外导座两侧各设一油压组件,且在背面锁固有定位加压杆的定块,而迫掣件具有数抵掣块,当其动作时抵掣块适好可对合加压杆的左底面,且待活塞件动作推抵导座时能迫推加压杆,另夹模座与固定座相对侧分设活动模与固定模,其特征在于定位座内侧的四穿孔内部各设置有一活塞件,在活塞件与锁固的限位片中央对应呈透空状,适好供加压杆穿置;导座的背面侧对称设有直向的导槽,且定块就锁固在导槽后侧,定块与导座间的导槽适好供迫掣件穿置,另外导座的中央顶侧再组设一活塞装置,其活塞柱穿出导座顶方;迫掣件是由一顶片、二支杆及二迫掣板所构成,二支杆由上向下各穿透顶片的一侧,且往下各穿结一迫掣板,而迫掣板适可由上而下穿过在导座与定块间的导槽中,在迫掣板上、下端各有一抵掣块,抵掣块间设有供加压杆穿置的一通孔,在迫掣件顶片中央是供活塞装置的活塞柱穿过,其上侧利用一螺栓予以锁掣,当其穿组在导座中且活塞装置未动作时,上、下两组的加压杆是分别穿透通孔及自迫掣板底方穿过,在当活塞装置动作使迫掣件下移时,其迫掣板的抵掣块则分别对合加压杆的左底面。
专利摘要一种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锁模装置,主要由一定位座、一导座、一迫掣件、一夹模座、一固定座、数导杆及数加压杆所组成,定位座对应加压杆的穿孔内各设置一活塞件,而导座一侧对称设有定向的导槽,刚好使迫掣件可由上而下穿组在导槽中,当导座、夹模座推向固定座后,借迫掣件下移及数活塞件推抵而恰可迫掣加压杆,俾使多方出力,力道平均,以确保夹模座可紧密贴掣模具,另一要点是利用迫掣件由上而下的滑道穿组方式,深具保养维修的方便性,也是达到提高最大功效的效果。
文档编号B29C45/64GK2278589SQ9623072
公开日1998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18日
发明者蔡崑财 申请人:蔡崑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