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1816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特别是指应用干燥热空气,以对液态油品产生滚动气泡,加速其挥发气化效果的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
通常,以液态油品(如酒精、煤油……等)为对象的燃烧方式,现有技术是蕊心吸取液态油品,再对吸汲液态油品的蕊心点燃予以燃烧。但以此种燃烧方式,因较不易完全吸汲液态油品,在燃烧过程中亦不易完全对其燃烧,且会有未燃烧完全的废气产生,无形中吸入人体中,会造成伤害的意外发生,且有限的燃烧资源亦造成无谓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为利用干燥热空气对壳体容器内盛装的液态油品产生滚动气泡,加速其转换成挥发气化的油品,再经由排气管排出,以达到挥发完全燃烧效果。此乃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理论。
在本实用新型初步理念的理论上,设计出具体的构成元件,以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高挥发的效率。例如在壳体容器内置设加热槽及多层隔网;由加热槽对液态油品传导热能,使其加快挥发的速度;而该多层隔网阻隔液态油品由排气管溢出,且相互阻隔冲击的作用,具加强挥发气化的效果。
另外,在进气管及排气管中设置导风器(气动风扇),可提高空气导入及气化油品排出的效率;且在壳体容器内底部的进气管及顶部的排气管,为平行相对应且等距长,并各于外缘处具有复数个小透气孔,使液态油品转换成气化的油品时,能呈直线对应方向均布地由排气管排出,达到均布挥发完全的特性。
上述的加热槽及干燥热空气皆对液态油品传导热能,使其加快挥发速度,然两者所加热的温度,需控制设定于液态油品燃点之下为前题,使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安全的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以改进液态油品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并使液态油品利用空气加速其挥发性,进而达到挥发完全燃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能使液态油品加速挥发气化,使其达到挥发完全燃烧的最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其特征在于在一呈密封保温状态的壳体容器内,装设进气管、加热槽、液面计量管、压力表、注油管、排渣口、多层隔网及排气管;该进气管由壳体容器外部延伸至壳体容器内底部呈“L”型体;该加热槽具一注入口及排出口,并配置加热器,供加热水温传导热能至壳体容器内液态油品,加快其挥发的速度;该多层隔网是由复数片具多重气孔的单层滤网所组成,作为阻隔液态油品由排气管溢出,且相互阻隔冲击的作用,具有加强挥发气化性;该排气管是由壳体容器外部延伸至壳体容器内顶部呈“L”型体;藉干燥热空气自进气管中导入壳体容器内,使盛装于壳体容器内的液态油品产生滚动气泡加速其挥发性,转换成气化的油品,由排气管排出。其中壳体容器内的底部的进气管及顶部的排气管,为平行相对应且等距长,并各于外缘处具有复数个小透气孔,使气化的油品能呈直线对应方向均布地由排气管排出。其中进气管及排气管各于壳体容器外部的管中设置导风器及控制阀,以加速空气导入及气化油品排出,及同步控制调节平衡壳体容器内气体压力。其中注油管补给液态油品进入壳体容器内,由壳体容器内设置的浮球控制流量组件及液面计量管内设置液面检知器,供一次、二次安全补给控制液态油品进入壳体容器内及切断油品补给系统电源。其中排渣口是置于壳体容器底部,亦可作为排油口,并设有滤网,使液态油品及干燥热空气所含带沉淀于底部的杂质及尘埃,便于收集排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壳体容器内设置了加热槽及滤网,可使液态油加热并加快汽化速度,在进气管及排气管中设置了导风器,加速了液态油转换成气态油的过程,因此使液态油完全汽化及燃烧,提高了其产业上的使用价值,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作流程示意平面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
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一呈密封保温状态的壳体容器1内,装设进气管11、加热槽12、液面计量管13、压力表14、注油管15、排渣口16、多层隔网17及排气管18;其中进气管11由壳体容器1外部延伸至壳体容器1内底部,呈一“L”型体;该加热槽12是置位于底部,具一注入口121及排出口122,并配置一加热器2,供加热保温加热槽12中的水或空气,并使水或空气的温度控制设定于液态油品3燃点之下;该液面计量管13是置位于壳体容器1左侧,其管缘具刻度计量液态油品3的容量,并于管内设置液面检知器131,供壳体容器1内盛装液态油品3的最高安全上限检知;该压力表14是置设于壳体容器1顶部,以供警示壳体容器1内的压力状态,作为调节干燥热空气的流量依据;该注油管15是设置于壳体容器1右侧中段处,供液态油品3于此注入壳体容器1内,并于壳体容器1内配置浮球控制流量组件4作为自动补给液态油品3的控制,若浮球控制流量组件4操控失灵,该注入壳体容器1内的液态油品3亦可由前述的液面检知器131切断油品补给系统电源,作为二次安全补给保护措施该排渣口16是置于壳体容器1底部,亦可作为排油口,并设有滤网161,作为注入的液态油品3及干燥热空气所含带沉淀于壳体容器1底部的杂质及尘埃,便于收集排除于外;该多层隔网17是置位于壳体容器1内中段处,由多片具多重气孔的单层滤网171所组成,作为阻隔液态油品3由排气管18溢出,且相互阻隔冲击的作用,具有加强挥发气化的效果;该排气管18是由壳体容器1外部延伸至壳体容器1内顶部,呈一“L”型体。
前述的进气管11及排气管18,各于壳体容器1外部设置导风器5(气动风扇)及控制阀6于管中,可提高空气导入及气化油品排出的效率,且使空气的进入变量是可依平衡的需求,经由两控制阀6同步控制调节,满足壳体容器1内气体压力平衡条件;再者,该置于壳体容器1内底部的进气管11及顶部的排气管18,为平行相对应且等距长,并各于外缘处具有复数个小透气孔7,以使液态油品3转换成气化的油品,能呈直线对应方向均布地由排气管18排出,达到均布挥发完全的特性。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作流程示意图。其中该进气管11由空气压缩机供入干燥热空气进入管内,经导风器5快速导入壳体容器1内,液态油品3经浮球控制流量组件4控制补给,由注油管15进入壳体容器1,液面计量管13可显示其壳体容器1内盛装液态油品3之容量,此时干燥热空气由进气管11的小透气孔7进入壳体容器1内,使液态油品3产生滚动气泡,加速其挥发性,再经底部的加热槽12注入水或空气由加热器2加热,使加热的水或空气传导热能至液态油品3,加快挥发的速度,而滚动的气泡及液态油品3经多层隔网17阻隔,防止液态油品3由排气管18溢出,且相互阻隔冲击的作用,具加强挥发气化的效果,最后转换成气化的油品均布地由排气管18的小透气孔7进入管内,再由导风器5快速排出挥发完全的气化油品。
本实用新型利用干燥热空气对壳体容器1内盛装的液态油品3产生滚动气泡,加速其转换成挥发气化的油品,再经由排气管18排出,以达到挥发完全燃烧的油品形态,亦可扩充周边设备,于排气管18最外端出口配设点火器8,点燃气化的油品,使成为一种加热的器具。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该排气管18再延伸至另一组小型加速挥发器内,成为一子母式的液态油品3加速挥发器,干燥热空气导入大型加速挥发器内,使液态油品3转换成气化的油品,由排气管18排入小型加速挥发器内,再一次增加其挥发气化的作用,以达到挥发更完全燃烧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其特征在于在一呈密封保温状态的壳体容器内,装设进气管、加热槽、液面计量管、压力表、注油管、排渣口、多层隔网及排气管;该进气管由壳体容器外部延伸至壳体容器内底部呈“L”型体;该加热槽具一注入口及排出口,并配置加热器,供加热水温传导热能至壳体容器内液态油品,加快其挥发的速度;该多层隔网是由复数片具多重气孔的单层滤网所组成,作为阻隔液态油品由排气管溢出,且相互阻隔冲击的作用,具有加强挥发气化性;该排气管是由壳体容器外部延伸至壳体容器内顶部呈“L”型体;藉干燥热空气自进气管中导入壳体容器内,使盛装于壳体容器内的液态油品产生滚动气泡加速其挥发性,转换成气化的油品,由排气管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容器内的底部的进气管及顶部的排气管,为平行相对应且等距长,并各于外缘处具有复数个小透气孔,使气化的油品能呈直线对应方向均布地由排气管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其特征在于进气管及排气管各于壳体容器外部的管中设置导风器及控制阀,以加速空气导入及气化油品排出,及同步控制调节平衡壳体容器内气体压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其特征在于注油管补给液态油品进入壳体容器内,由壳体容器内设置的浮球控制流量组件及液面计量管内设置液面检知器,供一次、二次安全补给控制液态油品进入壳体容器内及切断油品补给系统电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其特征在于排渣口是置于壳体容器底部,亦可作为排油口,并设有滤网,使液态油品及干燥热空气所含带沉淀于底部的杂质及尘埃,便于收集排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态油品挥发器,该液态油品加速挥发器是在一呈密封保温状态的壳体容器内,装设进气管、加热槽、液面计量管、压力表、注油管、排渣口、多层隔网及排气管;藉干燥热空气自进气管中导入壳体容器内,使盛装于壳体容器内的液态油品产生滚动气泡加速其挥发性,及由加热槽对液态油品传导热能,加快挥发的速度,并藉以多层隔网阻隔液态油品由排气管溢出,且相互阻隔冲击的作用,具加强挥发气化的效果,使气化的油品均布地由排气管排出,以达到挥发完全燃烧的目的。
文档编号F23K5/02GK2421537SQ0020501
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6日
发明者翁锦泉 申请人:翁锦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