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403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急淬冷工艺制程中产生的水蒸汽处理装置,具体涉及在磷 产品和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其他生产制程中治理急淬冷工艺产品所产生的水蒸汽的
直O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普遍认同的对工业生产制程中产生的水蒸汽治理的方案是采用制冷设 备加冷凝装置的方式,虽然急淬冷工艺中产生的水蒸汽可以很好地治理和解决,但这种装 置往往需要较大的设备前期投资,并且机组的动力耗能和运行维护成本都很高,导致全程 的投资运行费用较高,因而直接影响到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其结构简单紧凑, 布局合理可靠,不但可以有效地处理水蒸汽,而且可以减少装置设备投资,降低机组动力耗 能,节省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该装置包括集气 罩、降温冷凝吸收塔、排风机和排气管,所述集气罩固定安装在水蒸汽发生池上,降温冷凝 吸收塔通过风管与集气罩、排风机相连,排气管设置在降温冷凝吸收塔之后排出气体。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该装置包 括集气罩、降温冷凝吸收塔、排风机和排气管,所述集气罩固定安装在水蒸汽发生池上,降 温冷凝吸收塔通过风管与集气罩、排风机相连,排气管设置在降温冷凝吸收塔之后排出气 体;所述降温冷凝吸收塔通过供水管和出水管与冷却塔相连,供水管上安装有给水泵,出水 管上安装有回水泵;所述冷却塔与给水泵之间设有过滤沉淀水箱;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温 湿度检测装置;所述降温冷凝吸收塔与排风机之间的风管上设置补风器;所述回水泵、冷 却塔、给水泵、补风器、温湿度检测装置、排风机由电器控制器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该装置包 括集气罩、降温冷凝吸收塔、排风机和排气管,所述集气罩固定安装在水蒸汽发生池上,降 温冷凝吸收塔通过风管与集气罩、排风机相连,排气管设置在降温冷凝吸收塔之后排出气 体;所述降温冷凝吸收塔通过供水管和出水管与冷却塔相连,供水管上安装有给水泵,出水 管上安装有回水泵;所述冷却塔与给水泵之间设有过滤沉淀水箱;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温 湿度检测装置;所述降温冷凝吸收塔与排风机之间的风管上设置补风器;所述回水泵、冷 却塔、给水泵、补风器、温湿度检测装置、排风机由电器控制器自动控制;所述排风机与排气 管之间设有除雾器;所述集气罩上开设有若干补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以冷却循环水为换热媒介质,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可靠, 不但可以有效地处理水蒸汽,而且减少了装置设备投资,降低了机组动力耗能,节省了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2.本实用新型在排气管内外设置温湿度检测装置由电器控制器控制补风器的启 闭,避免了在排气管出口处产生二次水蒸汽的现象。3.本实用新型采用水泵设备使得处理过程中的温热水在冷却塔中冷却并在降温 冷凝吸收塔中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4.本实用新型在排风机出口与排气管之间设置除雾器,有效去除了排放气体中的 水雾滴。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水蒸汽发生池;2为集气罩;3为风管;4为降温冷凝吸收塔;5为回水 泵;6为冷却塔;7为过滤沉淀水箱;8为给水泵;9为补风器;10为电气控制器;11为温湿度 检测装置;12为排气管;13为除雾器;14为排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如
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集气罩2、降 温冷凝吸收塔4、排风机14和排气管12,所述集气罩2固定安装在水蒸汽发生池1上,降温 冷凝吸收塔4通过风管3与集气罩2、排风机14相连,排风机14出口连接有除雾器13,除 雾器13与排气管12相连;所述降温冷凝吸收塔4通过供水管和出水管与冷却塔6相连,供 水管上安装有给水泵8,出水管上安装有回水泵5,冷却塔6与给水泵8之间设有过滤沉淀 水箱7 ;所述排气管12上设置有温湿度检测装置11,降温冷凝吸收塔4与排风机14之间的 风管3上设置补风器9 ;所述回水泵5、冷却塔6、给水泵8、补风器9、温湿度检测装置11、排 风机14由电器控制器10自动控制;所述集气罩2上开设有若干补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中排风机14可以通过风管3设置在降温冷凝吸收塔4之后,也可以设 置在降温冷凝吸收塔4之前。当排风机14启动后,装置内产生负压,使得水蒸汽发生池1 内的高温水蒸汽被吸抽入降温冷凝吸收塔4内,降温冷凝吸收塔4内布置足够的水蒸汽显 热传质换热面积并控制气体的流速,高温水蒸气在降温冷凝吸收塔4中进行显热传质换热 降温冷凝还原为水;经喷淋显热交换的温热水在回水泵5的作用下被泵入冷却塔6中进行 冷却,冷却水在过滤沉淀水箱7中将夹杂其中的尘粒、杂质去除,然后给水泵8将过滤沉淀 后的冷却水泵入降温冷凝吸收塔4内循环使用;排放气体通过除雾装置13后由排气管12 排出。当设置在排气管12内外的温湿度检测装置11测得排气管12内外的温湿度超过所 设定的数值范围时,补风器9将自动开启,补入外界新风以平衡排气管12内的温湿度,达到 无汽化现象排气之目的。本实用新型以冷却循环水为换热媒介质,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可靠,不 但可以有效地处理水蒸汽,而且减少了装置设备投资,降低了机组动力耗能,节省了运行维 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在排气管内外设置温湿度检测装置由电器控制 器控制补风器的启闭,避免了在排气管出口处产生二次水蒸汽的现象;本实用新型采用水 泵设备使得处理过程中的温热水在冷却塔中冷却并在降温冷凝吸收塔中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本实用新型在排风机出口与排气管之间设置除雾器,有效去除了排 放气体中的水雾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 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集气罩(2)、降温冷凝吸收塔(4)、排风机(14)和排气管(12),所述集气罩(2)固定安装在水蒸汽发生池(1)上,降温冷凝吸收塔(4)通过风管(3)与集气罩(2)、排风机(14)相连,排气管(12)设置在降温冷凝吸收塔(4)之后排出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冷凝 吸收塔(4)通过供水管和出水管与冷却塔(6)相连,供水管上安装有给水泵(8),出水管上 安装有回水泵(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6) 与给水泵(8)之间设有过滤沉淀水箱(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 (12)上设置有温湿度检测装置(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冷凝 吸收塔(4)与排风机(14)之间的风管(3)上设置补风器(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泵 (5)、冷却塔(6)、给水泵(8)、补风器(9)、温湿度检测装置(11)、排风机(14)由电器控制器 (10)自动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 (14)与排气管(12)之间设有除雾器(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2) 上开设有若干补进气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淬冷工艺水蒸汽的治理装置,包括集气罩、降温冷凝吸收塔、排风机和排气管,所述集气罩固定安装在水蒸汽发生池上,降温冷凝吸收塔通过风管与集气罩、排风机相连,排气管设置在降温冷凝吸收塔之后排出气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可靠,不但可以有效地处理水蒸汽,而且减少了装置设备投资,降低了机组动力耗能,节省了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排气管内外设置温湿度检测装置由电器控制器控制补风器开闭,避免了排气管出口产生二次水蒸汽;采用水泵使处理中的温热水在冷却塔中冷却并在降温冷凝吸收塔中循环使用,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文档编号F28B9/04GK201628488SQ20102006141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2日
发明者杨健康, 谭玉刚 申请人:苏州艾特斯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