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958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具体是指一种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碳素制品厂的阳极焙烧炉和阴极焙烧炉自控燃烧系统所应用的燃烧器为配助燃冷空气。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碳素阳(阴)极焙烧炉采用自动化燃烧控制系统后,由于各燃烧器是通过计算机或PLC按预设的升温曲线来工作的,因此在正常生产时,燃烧器向焙烧炉的火道或炉腔内喷射可燃气体,多采用脉动方式,然而目前国内各碳素阳(阴)极焙烧炉所应用的配冷风燃烧器。在喷气时大量的冷空气源源不断的被吸入炉腔内,此时进入的冷空气反而会使炉腔内温度上升趋势受到影响,甚至降温。从而导致燃烧系统消耗更多的可燃气体,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导致产品成本升高。而射吸式燃气燃烧器虽说解决了老式燃烧器配风的问题,但在工作时段,随燃气喷射需要通过风门向炉内吸入一定量的冷空气,而吸入的这一部分冷空气便对炉内的升温却存在降温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老式燃烧器及射吸式燃烧器向炉内吸入的冷空气温度低影响炉内的升温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主要由上盘、与上盘固为一体且内部设有空腔的下筒体、经上盘后位于下筒体内部的喷管、连接喷管进气端的燃气进气管以及固定于上盘的空气进气管组成。且在下筒体内部设有空气腔以及与该空气腔相连通的混合腔,在下筒体的内部还设有与上盘的下端面固定相连且间于空气腔与空气进气管之间的挡环;所述的燃气进气管经接口装置后与喷管相连
ο为了达到利用燃烧器本体在炉面工作时散发于空气中的热量对进入炉内的助燃空气进行预热的目的,下筒体的空腔底部设有多晶莫来石块,而在其上部则填充有由刚玉砂所形成的蓄热介质,且所有蓄热介质之间的缝隙均形成相互连通的空气流道。为了达到更好的隔热、保温作用,在上盘的边缘外侧处固定有上圈,在上盘的上端面则扣合有与该上圈相匹配的上盖,而在上盖与上盘之间则设有陶瓷纤维布。同时,在上盘的下端面处还设有与上圈固定相连的陶瓷纤维绳,而在陶瓷纤维绳与下筒体之间的间隙处则设有陶瓷纤维布。进一步地,所述的接口装置具有与燃气进气管内径相同的燃气进气管孔径、与喷管外径相匹配的喷管外孔以及与喷管内径相同的喷管内孔。为了确保从空气进气管进入的空气顺利进入到空气腔,因此在空气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并与所述空气流道相连通的空气孔。[0009]为了便于调节空气进气管进入的空气量,本实用新型优先在该空气进气管上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蝶形螺栓。根据实际的需求,本实用新型还在燃气进气管上设置有球面接头,而为了将接口装置垂直固定于上盘上,因此在上盘上部的中心位置还固定有与接口装置大小相匹配的金属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助燃空气的温度,减少了冷空气进炉腔内引起的降温效应,加快升温速度。(2)本实用新型的助燃效果明显,燃气进入焙烧炉火道后燃烧完全充分。(3)本实用新型使整个自控系统的可操作性增强。(4)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燃气的使用量,较老燃烧器节省燃气20%以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剖面示意图。图2为接口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 一上盘、2—下筒体、3—喷管、4一燃气进气管、5—空气进气管、6—空气腔、7—空气孔、8—混合腔、9 一挡环、10—上盖、11 一多晶莫来石模块、12—蓄热介质、13—空气流道、 14 一陶瓷纤维布、15—陶瓷纤维绳、16—上圈、17—螺母与螺栓、18—调节风门、19 一球面接头、20—接口装置、21—燃气进气管孔径、22—喷管外孔、23—喷管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下筒体2固定在上盘1的正中央位置处,且在下筒体 2的内部形成有一个空气腔6和一个与该空气腔6相连通的混合腔8。在所述空气腔6的腔壁上还设有一个以上的空气孔7,且该空气腔6的中心轴线与混合腔8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空气进气管5固定在上盘1的上端面上,且该空气进气管5经上盘1的开孔后与下筒体2的内部相连通,而挡环9则设置于下筒体2内部并间于空气腔6与空气进气管5 之间。在上盘1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一个金属环,接口装置20则固定在该金属环的内部。同时,在上盘1的边缘外侧处固定有一个环形的上圈16,即上盘1的端面垂直于该上圈16的侧面。在上盘1的上端面扣合有一个表面喷涂有高温银漆粉的上盖10,且该上盖 10的形状和大小均与上圈16相匹配,而在上盖10与上盘1之间则紧密的填充有一层陶瓷纤维布14。燃气进气管4穿过上盖10和陶瓷纤维布14后与接口装置20相连通,且该燃气进气管4的中心轴线垂直于上盘1的端面。[0024]为了达到好的密封、隔热、保温、防护以及防摩擦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铝合金材质的螺母与螺栓17将陶瓷纤维绳15固定在上圈16上并与上盘1的下端面紧密相连。相应的,在陶瓷纤维绳15与下筒体2之间的间隙处也填充有陶瓷纤维布14。本实用新型在下筒体2的空腔底部填充有绝热材料多晶莫来石块11,且该多晶莫来石块11的下表面不能超出下筒体2的下表面,通过该多晶莫来石块11,本实用新型能显著提高设备热效率、大幅度节约能源、提高生产率。而在下筒体2的空腔上部则填充有蓄热介质12,该蓄热介质12优选用3mm 5mm的刚玉砂来实现。由于这些蓄热介质12均具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当这些蓄热介质12填充在下筒体2内部后,便会在蓄热介质12的内部形成无数条相互连通的缝隙,而这些缝隙便形成了无数条的空气流道13,从空气进气管 5进入的空气在这些空气流道13内流通,就能达到利用燃烧器本体在炉面工作时散发于空气中的热量对进入炉内的助燃空气进行预热的目的。为了方便调节进入的空气量大小,因此在每个空气进气管5上均设有与其相匹配的蝶形螺栓18。喷管3位于混合腔8和空气腔6的内部,其一端与混合腔8固定相连接,且所述的喷管3、燃气进气管4、空气腔6、混合腔8以及挡环9的中心线都在一条直线上,以确保从燃气进气管4进入的燃气能经喷管3后喷射出去。所述接口装置20的结构如图2所示,即该接口装置20上设置有与燃气进气管4 内径相匹配的燃气进气管孔径21、与喷管3外径相匹配的喷管外孔22以及与喷管3内径相匹配的喷管内孔23。该接口装置20可根据使用者的使用要求进行更换。使用时,燃气经球面接头19高速流过燃气进气管4而进入喷管3,再进入混合腔 8。而助燃空气通过空气进气管5进入下筒体2,经下筒体2上部的刚玉砂之间的空气流道 13流入挡环9中,再经过空气孔7进入空气腔6中,因空气腔6与混合腔8相连通,该预热后的空气就进入混合腔8与燃料混合,达到充分燃烧的目的。根据以上设计,就可以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主要由上盘(1)、与上盘(1) 固为一体且内部设有空腔的下筒体(2)、经上盘(1)后位于下筒体(2)内部的喷管(3)、连接喷管(3)进气端的燃气进气管(4)以及固定于上盘(1)的空气进气管(5)组成,其特征在于 在下筒体(2)内部设有空气腔(6)以及与该空气腔(6)相连通的混合腔(8),在下筒体(2) 的内部还设有与上盘(1)的下端面固定相连且间于空气腔(6)与空气进气管(5)之间的挡环(9);所述的燃气进气管(4)经接口装置(20)后与喷管(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下筒体(2)的空腔底部设有多晶莫来石块(11),而在其上部则填充有蓄热介质 (12),且所有蓄热介质(12)之间的缝隙均形成相互连通的空气流道(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 其特征在于在上盘(1)的边缘外侧处固定有上圈(16),在上盘(1)的上端面则扣合有与该上圈(16)相匹配的上盖(10),而在上盖(10)与上盘(1)之间则设有陶瓷纤维布(14);同时,在上盘(1)的下端面处还设有与上圈(16)固定相连的陶瓷纤维绳(15),而在陶瓷纤维绳(15)与下筒体(2)之间的间隙处则设有陶瓷纤维布(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口装置(20)具有与燃气进气管(4)内径相同的燃气进气管孔径(21)、与喷管(3)外径相匹配的喷管外孔(22)以及与喷管(3)内径相同的喷管内孔(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腔(6)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并与所述空气流道(13)相连通的空气孔(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进气管(5)上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蝶形螺栓(18);所述燃气进气管(4) 上设置有球面接头(19)。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上盘(1)上部的中心位置还固定有与接口装置(20)的大小相匹配的金属环。
8.根据权利要求4 7任一项所述的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介质(12)为刚玉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碳素阳/阴极焙烧炉用预热空气式射吸式燃气燃烧器,主要由上盘(1)、与上盘(1)固为一体且内部设有空腔的下筒体(2)、经上盘(1)后位于下筒体(2)内部的喷管(3)、连接喷管(3)进气端的燃气进气管(4)以及固定于上盘(1)的空气进气管(5)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下筒体(2)内部设有空气腔(6)以及与该空气腔(6)相连通的混合腔(8),在下筒体(2)的内部还设有与上盘(1)的下端面固定相连且间于空气腔(6)与空气进气管(5)之间的挡环(9);所述的燃气进气管(4)经接口装置(20)后与喷管(3)相连通其最大的特点是降低了燃气的使用量,较老燃烧器节省燃气20%以上。
文档编号F23D14/66GK202158564SQ20112028383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郭力 申请人: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