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餐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041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餐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燃气灶具领域,具体是一种中餐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酒店、宾馆饭店、工矿企事业单位食堂使用的炒菜灶具和大功率的燃烧器具,其结构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材料易氧化损坏,燃烧都是依赖大耗能来达到猛火的目的,虽然也有采用混合式或类似二次配风燃烧方式的设计,但仅采用二次送风,没有对配风进行精确计算,配风过量虽然能使燃气充分燃烧,但过量的冷风也会降低燃气的热值,严重时会出现火焰熄灭现象,出现安全问题,配风不足会使燃气不能充分燃烧,热效率降低,排放效果不佳,实际使用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因此现有燃烧器普遍存在单一,空气和燃气混合不均,火焰流速过快,燃烧不充分,耗能量大,热效率低,排放超标,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餐燃烧器,对配风进行了精确计算,有效的提高了热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餐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圆筒形的燃烧器外壳体上端面封闭,中央有一个凹形小圆筒,凹形小圆筒壁上端开有一排呈“W”形的大火喷孔和燃气预混仓相通,凹形小圆筒底部连接一个导风漏斗;导风漏斗下方位于燃气预混仓内装有预混叶片,燃气预混仓底部与进风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封闭的大火进气过渡仓,大火进气过渡仓底接有一个大火进气接口 ;预混叶片下方的燃气预混仓底部和大火进气过渡仓中央分别与进风管上端相连,接口处封闭;进风管上端与大火进气过渡仓之间的圆周壁上开有若干个大火燃气导入孔;小火进气管分别穿过小火帽座板、导风漏斗底部、预混叶片和进风管侧壁,小火进气管的两端伸出分别为小火燃气出口和小火进气口,小火燃气出口上套盖有一个与小火帽座板连接的小火帽,小火帽壁上开有若干个小火喷孔。所述的“W”形的列状大火喷孔直径为2 3毫米。所述的小火喷孔个数为2 10个,孔直径为1 5毫米。所述的凹形小圆筒位于燃烧器上部正中央。所述的导风漏斗固定连接在凹形小圆筒底部的小火帽座板上。所述的预混叶片位于导风漏斗和大火进气过渡仓之间。所述的大火燃气导入孔个数为10 30个,孔直径1 5毫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中餐燃烧器,燃气和空气通过多次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燃气通过呈“W”形列状的大火喷火孔喷出,火力强,并能充分燃烧,可降低耗能、降低废气排放,有效的提高了热效率。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燃烧器与整体灶膛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 2中的标号为1-进风管,2-大火燃气导入孔,3-大火进气接口,4-大火进气过渡仓,5-预混叶片,6-燃气预混仓,7-小火帽,8-大火喷孔,9-小火燃气出口,10-小火帽座板,11-小火喷孔,12-导风漏斗,13-小火燃气管,14-小火进气口,15-漏斗形钢丝网状耐火层,16-隔热填充物,17-整体灶膛钢结构外层,18-锅圈,19-升降架,20-升降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餐燃烧器,圆筒形的燃烧器外壳体上端面封闭, 中央为一个凹形小圆筒,凹形小圆筒壁上端开有一排呈“W”形状排列的大火喷孔8和燃气预混仓相通,凹形小圆筒底部固定一个小火帽座板,在小火帽座板的外园连接一个导风漏斗12,燃气预混仓底部与进风管间有一个封闭的大火进气过渡仓4,在燃气预混仓内部底面与导风漏斗底部之间装有一预混叶片5,燃气预混仓底部和大火进气过渡仓中央分别开孔与进风管1上端相连,连接口处封闭。燃气缓冲仓底接有一个大火进气接口 3 ;进风管上端与大火进气过渡仓之间的圆周壁上开有若干个大火燃气导入孔2 ;小火燃气管13分别穿过小火帽座板、导风漏斗底部、预混叶片和进风管侧壁,并与它们相对固定,小火燃气管伸出在进风管侧壁外的一端为小火进气口 14,伸出在小火帽座板上的一端为小火燃气出口, 小火燃气出口上套盖有一个小火帽7,小火帽壁上开有若干个小火喷孔11。图1所示的主体燃烧器使用时,可配合图2所示的整体灶膛共同使用以达到最佳燃烧效果。整体灶膛内部有漏斗形钢丝网状耐火层15,外壁为钢结构密封层,外层17和耐火层15之间有隔热填充物16,整体灶膛顶部端面上有锅圈18。主体燃烧器由三角形升降架19和升降丝杆20固定在整体灶膛下部中央底部的孔内,通过丝杆螺母紧固连接,根据使用的锅底不同,如平底锅、尖底锅等,可调节丝杆螺母控制主体燃烧器上下移动调节,达到最佳火力。小火燃烧原理是燃气通过小火进气口 14进入小火燃气管13,由小火燃气出口 9 输送到小火帽7,经小火帽侧壁上的小火喷孔11喷出并点燃,得到小火。大火燃烧原理是燃气由大火进气接口 3进入大火进气过渡仓4,通过大火燃气导入孔2输送到进风管1,与风机吹入的空气一次混合后,穿过预混叶片5进到燃气预混仓6 再次充分混合后,通过导风漏斗12将混合后的燃气导入呈W状排列的大火喷火孔8均勻喷出,遇小火点燃。
权利要求1.一种中餐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圆筒形的燃烧器外壳体上端面封闭,中央有一个凹形小圆筒,凹形小圆筒壁上端开有一排呈“W”形的大火喷孔和燃气预混仓相通,凹形小圆筒底部连接一个导风漏斗;导风漏斗下方位于燃气预混仓内装有预混叶片,燃气预混仓底部与进风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封闭的大火进气过渡仓,大火进气过渡仓底接有一个大火进气接口 ;预混叶片下方的燃气预混仓底部和大火进气过渡仓中央分别与进风管上端相连;进风管上端与大火进气过渡仓之间的圆周壁上开有若干个大火燃气导入孔;小火进气管分别穿过小火帽座板、导风漏斗底部、预混叶片和进风管侧壁,小火进气管的两端伸出分别为小火燃气出口和小火进气口,小火燃气出口上套盖有一个与小火帽座板连接的小火帽,小火帽壁上开有若干个小火喷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餐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W”形的列状大火喷孔直径为2 3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餐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火喷孔个数为2 10个, 孔直径为1 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餐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形小圆筒位于燃烧器上部正中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餐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漏斗固定连接在凹形小圆筒底部的小火帽座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餐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混叶片位于导风漏斗和大火进气过渡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餐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火燃气导入孔个数为 10 30个,孔直径1 5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中餐燃烧器,圆筒形的燃烧器外壳体上端面封闭,中央有一个凹形小圆筒,凹形小圆筒壁上端开有一排呈“W”形的大火喷孔和燃气预混仓相通,凹形小圆筒底部连接一个导风漏斗;导风漏斗下方位于燃气预混仓内装有预混叶片,燃气预混仓底部与进风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封闭的大火进气过渡仓;预混叶片下方的燃气预混仓底部和大火进气过渡仓中央分别与进风管上端相连;进风管上端与大火进气过渡仓之间的圆周壁上开有若干个大火燃气导入孔;小火进气管分别穿过小火帽座板、导风漏斗底部、预混叶片和进风管侧壁,其两端伸出分别为小火燃气出口和小火进气口,小火燃气出口上套盖有一个与小火帽座板连接的小火帽,小火帽壁上开有若干个小火喷孔。
文档编号F23D14/02GK202229189SQ20112035835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黄修春 申请人:黄修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