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979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如下的一种蒸发器:在制冷剂分别流动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中,箱体中形成有凹陷部,并利用导流部形成部件而形成独立于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而实现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从而可以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由此可以减少以往因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入口部和出口部而共计为4个的配备数量,且可以将挡板固定于正确的位置,并可减小不良率,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性。
【专利说明】蒸发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的蒸发器:在制冷剂分别流动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中,箱体中形成有凹陷部,并利用导流部形成部件而形成可独立于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而实现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从而可以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由此可以减少以往因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入口部和出口部而共计为4个的配备数量,且可以将挡板固定于正确的位置,并可减小不良率,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性。

【背景技术】
[0002]车辆用空调装置作为一种汽车内置品,设置的目的在于在夏季或冬季对汽车室内进行制冷、供暖,或者用于除去雨天或冬季凝结于挡风玻璃的霜等,从而使驾驶员可以确保前后方视野,对于这样的空调装置而言,因其通常同时具备供暖系统和制冷系统,因此将外界空气或室内空气选择性地导入并将其空气加热或冷却之后送入汽车的室内,从而对汽车室内进行制冷、供暖或者换气。
[0003]这种空调装置的普通的制冷循环由从周围吸收热量的蒸发器、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向周围释放热量的冷凝器、以及使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所构成。在冷却系统中,从所述蒸发器流入到压缩机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为高温及高压,且在压缩的所述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并液化的过程中向周围释放液化热,并使液化的所述制冷剂又通过膨胀阀而成为低温及低压的湿饱和蒸汽状态,然后再流入到蒸发器而汽化并从周围吸收汽化热,从而冷却周围空气,并据此对汽车室内进行制冷。
[0004]使用于这样的冷却系统的冷凝器、蒸发器等为代表性的热交换器,用于更加有效地在热交换器外部的空气与热交换器内部的热交换介质(即制冷剂)之间引起热交换的大量研究仍在坚持不懈地进行。在室内制冷中表现出最直接的效果的就是蒸发器效率,特别是正在进行用于改善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性研发。
[0005]作为这样的用于提高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的改善的结构之一,提出过具有双蒸发结构的示例,其中由导管和翅片构成的芯以双重方式分别形成作为制冷剂流动的空间的第一列和第二列。
[0006]在现有技术中,日本公开专利第2000-062452号(“车辆用空调装置”,2000.02.29)、日本公开专利第 2005-308384 号(“排出器(Ejector)循环”,2005.11.04)等中公开有各个第一列和第二列中独立地流通制冷剂的与双蒸发器相似的形态。
[0007]另外,图1和图2示出具有所述双蒸发结构的蒸发器的一例(图1为蒸发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蒸发器的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内部流动概略图)。
[0008]所述图1和图2所示的蒸发器I包括:第一顶箱11和第二顶箱12,相隔预定距离而并排形成,且为了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而被隔板所划分,从而分别沿宽度方向划分出第一隔室10a、20a和第二隔室10b、20b,并包括沿长度方向划分空间的一个以上的挡板13 ;第一入口部41,与所述第一顶箱11的第一隔室1a的一侧连接而使流动于第一列的制冷剂流入;第一出口部42,与所述第一顶箱11的第一隔室1a的另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排出;第二入口部43,与所述第一顶箱11的第二隔室1b的另一侧连接而使流动于第二列的制冷剂流入;第二出口部,与所述第二顶箱12的第二隔室1b的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排出;多个导管20,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顶箱11和第二顶箱12 ;翅片30,夹设于所述导管20之间。
[0009]参照图2,蒸发器I在第一列中,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入口部41流入到第一顶箱11的第一隔室10a,从而通过导管20而移动到所述第二顶箱12的第一隔室20a,并又通过其余的导管20而移动到所述第一顶箱11的第一隔室10a,然后通过所述第一出口部42而排出。
[0010]并且,在第二列中,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43流入到第一顶箱11的第二隔室1b并通过导管20而移动到所述第二顶箱12的第二隔室20b,并又通过其余的导管20而移动到所述第一顶箱11的第二隔室10b,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出口部而排出。
[0011]换言之,对于所述图1和图2所示的蒸发器I而言,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制冷剂具有各自的流动,为此,所述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用于使制冷剂流入和排出的两个入口部41、43和两个出口部42、44,即一共具有4个口。
[0012]因此,对于具有双蒸发结构的蒸发器而言需要连接用于形成入口部和出口部的4个管,因此只会导致用于将其制作、固定的生产单价上升,尤其,在如图1所示地利用用于连接固定4个管的专门的管固定部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只会进一步突出。
[0013]而且,具有双蒸发结构的蒸发器由于管本身大量占用发动机舱的内部空间,因此阻碍蒸发器的小型化,并使热交换区域减少相应程度,从而具有可能导致制冷性能降低的问题。
[0014]因此,需要开发出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同时能够提高生产性并可实现小型化的蒸发器。
[0015][现有技术文献]
[0016][专利文献]
[0017]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第2000-062452号(“车辆用空调装置”,2000.02.29);
[0018]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第2005-308384号(“排出器循环”,2005.11.04)。


【发明内容】

[0019]技术问题
[0020]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蒸发器:在制冷剂分别独立地流通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中,利用导流部而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从而解决了入口部和出口部增加而阻碍生产性且妨碍小型化的技术问题的蒸发器。
[0021]技术方案
[0022]本发明的一种蒸发器1000,其特征在于,蒸发器1000包括: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相隔预定距离而并排形成,且被隔板111所划分而分别沿宽度方向划分出第一隔室100a、200a和第二隔室100b、200b以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并包含沿长度方向划分空间的一个以上的挡板130 ;多个导管300,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 ;翅片400,夹设于所述导管30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顶箱100通过顶部110与箱体120的结合而形成,所述箱体120中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凹陷部121,所述凹陷部121由沿宽度方向的所述隔板111所处的中央区域凹陷而成,且所述第一顶箱100包括导流部形成部件140,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构成为覆盖所述箱体120的凹陷部121,并在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b相独立的可供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100c。
[0023]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箱100中,在所述隔板111所处的凹陷部121中央区域沿宽度方向形成有预定区域中空的第一固定槽124,且所述挡板130沿宽度方向一体形成以用于沿长度方向划分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0b,并在所述挡板130突出形成有插入到所述第一固定槽124而被固定的第一突出部131。
[0024]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一对第二固定槽125,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b的箱体120的预定区域沿宽度方向中空,所述挡板130形成有分别插入到所述一对第二固定槽125而被固定的第二突出部132。
[0025]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中所述一对第二固定槽125的长度沿宽度方向形成为互不相同。
[0026]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试组装部133,由所述挡板130的第二突出部132的预定区域朝外侧方向延伸,并使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维持试组装的状态。
[0027]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还形成有:引导部126,在所述凹陷部121 —对成双而向所述第一隔室10a或第二隔室10b侧突出,从而支撑所述挡板130。
[0028]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箱体120形成为向所述隔板111侧倾斜,以使所述凹陷部121与所述隔板111 一起形成“Y”字形态。
[0029]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部具有端盖150,所述端盖150包括:板部151 ;支撑部151a,由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以对应于所述导流部10c空间的形态突出而支撑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
[0030]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配备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部的端盖150中的一个端盖150形成有:第一中空孔152,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a的预定区域中空;第二中空孔153,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二隔室10b的预定区域中空,而其余的一个端盖150形成有:第三中空孔154,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a的预定区域中空。
[0031]在此,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第一入口部510,与所述第一隔室10a的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流入;出口部520,与所述第一隔室10a的另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排出;第二入口部530,与所述第二隔室10b的另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流入。
[0032]并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箱体120在所述凹陷部121形成有:第一连通孔122,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第一入口部510形成区域而使所述第二隔室10b与导流部10c连通;第二连通孔123,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出口部520和第二入口部530形成区域而使所述第一隔室10a与导流部10c连通。
[0033]而且,所述蒸发器100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列中,包括--第1-1区域Al-1,使通过所述第一入口部510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 ?’第1_2区域A1-2,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在所述第二列中,包括:第2-1区域A2-1,使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530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 ;第2_2区域A2-2,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而且,完整地流经所述第二列的第2-1区域A2-1和第2-2区域A2-2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移动到导流部10c而沿长度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3而与经过所述第一列的第1-1区域Al-1和第1-2区域A1-2得到排出的制冷剂合流,从而通过所述出口部520而排出。
[0034]有益效果
[0035]据此,本发明的蒸发器作为制冷剂分别流动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箱体中形成有凹陷部,并利用导流部形成部件而形成独立于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而实现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从而可以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由此可以减少以往因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入口部和出口部而共计为4个的配备数量。
[0036]由此,本发明的蒸发器可以减少部件数量,且组装工艺亦可以简化,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可以使出口部的数量比现有技术更少,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连接管线,因此具有可实现小型化的优点。
[0037]而且,对于本发明的蒸发器而言,在箱体凹陷部形成有第一固定槽,而在挡板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第一突出部,并在箱体形成有第二固定槽,而在挡板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第二突出部,从而可将挡板固定于正确的位置,并可减小不良率,因此具有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性的优点。
[0038]并且,本发明的蒸发器形成有第二突出部的预定区域突出并向导流部形成部件侧折叠的试组装部,从而在执行钎焊工序之前一直维持导流部形成部件组装于箱体的状态,因此不需要专门的固定夹具,并具有可通过简单的方法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性的优点。
[0039]而且,本发明的蒸发器形成为一对第二固定槽的长度沿宽度方向互不相同,从而具有可防止导流部形成部件沿其他方向误组装的优点。
[0040]并且,对于本发明的蒸发器而言,在凹陷部形成凸珠而支撑导流部形成部件,并在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形成延伸部,从而可将导流部形成部件准确地组装于设计试样,并可在钎焊形成工序之前固定导流部形成部件,因此具有可改善生产性和品质的优点。
[0041]而且,本发明的蒸发器设置有形成支撑部的端盖,从而可在钎焊形成工序之前稳定地固定导流部形成部件,并可进一步提高耐久性,且具有易于形成入口部和出口部的优点。
[0042]并且,在本发明的蒸发器中,凹陷部形成为倾斜以与隔板一起形成“Y”字形态,从而可以使第一隔室、第二隔室以及导流部内部的制冷剂流动顺畅,并具有可充分确保用于使导流部分别与第二隔室和第一隔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的形成面积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3]图1为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双蒸发结构的蒸发器的立体图。
[0044]图2为表示所述图1所示蒸发器的内部制冷剂流动的概略图。
[0045]图3至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立体图、第一顶箱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剖面图。
[0046]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箱体内侧部分立体图。
[0047]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平面图。
[0048]图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导流部形成部件和凸珠的多种多样的实施例的图。
[0049]图9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端盖的详图。
[0050]图10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第一顶箱的另一剖面图。
[0051]图11和图1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动的图。
[0052]符号说明:
[0053]1000:蒸发器100 --第一顶箱
[0054]10a:第一隔室10b:第二隔室
[0055]10c:导流部
[0056]110:顶部111:隔板
[0057]112:导管插孔113:挡板固定槽
[0058]120:箱体121:凹陷部
[0059]122:第一连通孔 123:第二连通孔
[0060]124:第一固定槽 125:第二固定槽
[0061]L1、L2:—对第二固定槽的长度
[0062]126:引导部127:凸珠
[0063]130:挡板131:第一突出部
[0064]132:第二突出部 133:试组装部
[0065]134:隔板插入部 135:插入卡定部
[0066]140:导流部形成部件141:延伸部
[0067]150:端盖151:板部
[0068]151a:支撑部
[0069]152:第一中空孔 153:第二中空孔
[0070]154:第三中空孔 200:第二顶箱
[0071]200a:第一隔室 200b:第二隔室
[0072]300:导管400:翅片
[0073]510:第一入口部 520:出口部
[0074]530:第二入口部
[0075]Al-1:第 1-1 区域 A1-2 --第 1-2 区域
[0076]A2~l:第 2-1 区域 A2-2:第 2-2 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77]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具有如上所述的特征的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
[0078]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作为一种双蒸发器1000,其包含第一顶箱100、第二顶箱200、导管300以及翅片400而形成,并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且在所述第一列和第二列中分别流通有制冷剂。
[0079]首先,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作为相隔预定距离而并排形成的构造,其内部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空间,并将导管300的两端部固定。
[0080]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被隔板111所划分以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从而分别沿宽度方向划分出第一隔室100a、200a和第二隔室100b、200b,且包含沿长度方向划分空间的一个以上的挡板130而形成。
[0081]所述挡板130为沿着长度方向划分第一隔室100a、200a和第二隔室100b、200b内部空间而调节内部制冷剂的流动的构造。
[0082]所述导管300为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而使制冷剂流动的空间,所述导管300包括如下的列而形成两列:与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100a、200a连通而形成第一列的列;与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100b、200b连通而形成第二列的列。
[0083]所述翅片400夹设于所述导管300之间。
[0084]在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中,第一顶箱100包含顶部110、形成有凹陷部121的箱体120、以及导流部形成部件140而形成。
[0085]所述顶部110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导管300的导管插孔112,并与所述箱体120结合而在内部形成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0b。
[0086]在所述箱体120中,凹陷部121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凹陷部121由隔板111所处的中央区域凹陷而成。
[0087]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构成为覆盖所述箱体120的凹陷部121,且在内部形成有独立于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b的可供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100c。
[0088]S卩,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是一种与所述箱体120结合且在所述凹陷部121所凹陷的位置形成导流部10c空间的构造,其可在形成第一顶箱100的构造试组装之后,最终通过钎焊工序形成为一体。
[0089]以下,详细说明组装结构,该组装结构将导流部10c形成于所述第一顶箱100,且用于进一步提高挡板130、顶部110、箱体120以及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生产性和耐久性。
[0090]首先,所述顶部110的固定可通过形成挡板固定槽113并在所述挡板130突出形成对应于所述挡板固定槽113的插入卡定部135而实现。
[0091]在此,为了进一步明确所述挡板130的固定位置并进一步提高与箱体120之间的固定力,在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中,可在所述第一顶箱100的凹陷部121中形成第一固定槽124,并在所述挡板130形成插入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24的第一突出部131。
[0092]所述第一固定槽124为所述箱体120的凹陷部121形成区域中所述隔板111所处的沿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中预定区域形成中空的部分。
[0093]所述第一固定槽124形成于所述隔板111所处的凹陷部121中央区域,随之将所述挡板130 —体形成为可沿长度方向划分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0b,并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24的第一突出部131。
[0094]在此,所述挡板130是一体形成为可沿长度方向划分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b的形态,所述挡板130可形成有可供所述隔板111插入的隔板插入部134。
[0095]S卩,所述挡板130为了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同时沿长度方向划分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b而形成为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b的大小,并使第一突出部131插入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24。
[0096]并且,对于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而言,在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一对第二固定槽125,所述一对第二固定槽125由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b的箱体120的预定区域沿宽度方向形成中空而成,且所述挡板130可形成有分别插入到所述一对第二固定槽125而被固定的一对第二突出部132。
[0097]所述第二突出部132与形成于所述挡板130的第一突出部131 —起对准挡板130的固定位置,并可扩大接合区域而进一步增强耐久性。
[0098]在此,所述第一顶箱100中一对第二固定槽125的长度L1、L2沿宽度方向形成为互不相同,从而具有可防止导流部形成部件140沿其他方向误组装的优点。
[0099]如图10所示,在宽度方向上,一侧第二固定槽125的长度LI形成为长于另一侧第二固定槽125的长度L2,从而使导流部形成部件140沿特定方向得到组装,而沿着其他方向则根本不能组装。
[0100]在图10中,分别用附图标记L1、L2表示出一对第二固定槽125的长度。
[0101]而且,在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中,为了能够维持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试组装状态,所述第二突出部132还可以形成有试组装部133。
[0102]S卩,所述挡板130还可以形成有:试组装部133,所述第二突出部132的预定区域朝外侧方向(所述第二突出部132插入到所述第二固定槽125的方向)延伸,且用于向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侧折叠(Folding)。
[0103]图5的(a)示出所述第一突出部131和第二突出部132插入为分别对应于所述箱体120的第一固定槽124和第二固定槽125而使所述挡板130得到固定的状态,然后,如图5的(b)所示,所述引导部126向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侧折叠而维持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试组装状态,并以此状态钎焊结合而制造蒸发器1000。
[0104]S卩,在第一顶箱100中,配备于由箱体120与顶部110形成的内部空间(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0b)的挡板130的第二突出部132通过所述箱体120的第二固定槽125而向箱体120外侧突出,且在第二突出部132延伸的试组装部133向导流部形成部件140侧折叠,从而在执行钎焊工序之前一直维持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组装于箱体120的状态,因此不需要专门的固定夹具,并具有可通过简单的方法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性的优点。
[0105]并且,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还可以形成有:引导部126,在所述箱体120的凹陷部121 —对成双而向所述第一隔室10a或第二隔室10b侧突出,从而支撑所述挡板130。
[0106]S卩,所述引导部126可进一步提高挡板130的固定力,据此,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可以显著减小因挡板130与箱体120部分未接合而产生的不良率,从而具有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性的优点。
[0107]在此,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箱体120可在所述凹陷部121形成一个以上的凸珠127,所述凸珠127向所述导流部10c侧突出而支撑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
[0108]所述凸珠127支撑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从而得以沿高度方向确定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组装深度。
[0109]并且,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可形成有延伸为与垂直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长度方向的凸珠127面中的两个以上的面相接的延伸部141。
[0110]S卩,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延伸部141紧贴设置于形成两个以上的凸珠127,从而防止沿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长度方向的移动,并具有可准确维持组装位置的优点。
[0111]图7示出所述凸珠127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两处且分别形成从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两端部向所述凸珠127侧突出的延伸部141的示例。
[0112]图8表示更加多样的凸珠127和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实施例,图8的(a)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相似,其表示所述凸珠127沿长度方向形成4个的示例。
[0113]而且,图8的(b)表示所述凸珠127沿长度方向形成于2处且将一个延伸部141形成为让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对应于所述凸珠127之间区域的示例,而图8的(c)表示所述凸珠127沿长度方向形成于3处且将延伸部141形成为对应于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两端部以及凸珠127之间区域的示例。
[0114]对于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而言,除了图中所示的示例以外,所述凸珠127的个数和形态还可以更加多样地形成,且延伸部141也可以更加多样地形成。
[0115]在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中,通过在所述凹陷部121形成凸珠127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耐久性,并可利用形成有延伸部141的导流部形成部件140而在钎焊工序之前在准确的位置上稳定地维持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试组装状态,因此具有可进一步提高组装性的优点。
[0116]端盖150的板部151是形成为板形态以阻断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部的构造,其形成有用于与第一顶箱100的内周面或外周面容易地结合的结构。
[0117]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可以是所述端盖150形成有板部151和支撑部151a的形态。
[0118]在此,所述端盖150可以形成有由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以对应于所述导流部10c空间的形态突出而支撑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支撑部151a。
[0119]S卩,所述支撑部151a是与形成于所述凹陷部121的凸珠127—起支撑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构造,不仅通过所述端盖150而支撑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两端部,而且还通过所述支撑部151a而支撑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内侧面部分,从而防止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的包括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移动,并可扩大焊接区域而进一步提高耐久性。
[0120]并且,配备于所述第一顶箱100两端的端盖150中的一个形成有第一中空孔152和第二中空孔153 (参照图9,图9表示图4的左侧所示的端盖150)。
[0121]在图4中,图示出形成有所述第一中空孔152和第二中空孔153的端盖150位于左侧的示例,并图示出所述第一中空孔152与出口部520连通而所述第二中空孔153与第二入口部530连通的示例。
[0122]而且,在图4中,在密封所述第一顶箱100的右侧的端盖150中,对应于第一隔室10a的预定区域中空,从而形成与第一入口部510连通的第三中空孔154。
[0123]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中空孔152和第二中空孔153形成在配备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的一对端盖150中的一个端盖,所述第一中空孔152为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a的预定区域中空的部分,而所述第二中空孔153为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二隔室10b的预定区域中空的部分。
[0124]并且,所述第三中空孔154形成在配备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的一对端盖150中的其余一个端盖,所述第三中空孔154为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a的预定区域中空的部分。
[0125]形成有所述第三中空孔154的端盖150(图4中位于右侧的端盖150)处在封闭对应于所述第二隔室10b的部分的状态。即,所述端盖150封闭所述第二隔室10b的一侧(图4的右侧),且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530流入到第二隔室10b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连通孔122而移动到导流部100c。关于制冷剂流动的细节将在后面说明。
[0126]并且,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箱体120优选形成为向所述隔板111侧倾斜,以使凹陷部121与所述隔板111 一起形成“Y”字形态。
[0127]据此,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可以使第一顶箱100内部的第一隔室100a、第二隔室10b以及导流部10c内部的制冷剂的流动更加顺畅,并可充分确保用于使第二隔室10b与导流部10c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22以及用于使第一隔室10a与导流部10c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23的形成面积。
[0128]在所述第一顶箱100的凹陷部121与所述隔板111 一起形成“Y”字形态的情况下,所述导流部10c的形成空间亦形成为与之对应。
[0129]所述第二顶箱200可通过顶部与箱体的结合而形成,除此之外,只要是借助于隔板而沿宽度方向划分出第一隔室200a和第二隔室200b并在内部配备挡板130而调节制冷剂流动的构造,就可以更加多样地形成。
[0130]而且,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优选在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第一入口部510、出口部520以及第二入口部530。
[0131]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入口部510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a的一侧连接,所述出口部520则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a的另一侧连接,而所述第二入口部530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b的另一端连接。
[0132]并且,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箱体120在所述凹陷部121中形成有:第一连通孔122,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第一入口部510形成区域而使所述第二隔室10b与导流部10c连通;第二连通孔123,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出口部520和第二入口部530形成区域而使所述第一隔室10a与导流部10c连通。
[0133]对于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而言,在所述第一列中,包括:第1-1区域A1-1,使通过所述第一入口部510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 ;第1-2区域A1-2,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在所述第二列中,包括--第2-1区域A2-1,使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530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 ;第2-2区域A2-2,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0b,而且,完整地流经所述第二列的第2-1区域A2-1和第2-2区域A2-2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移动到导流部10c而沿长度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3而与经过所述第一列的第1-1区域Al-1和第1-2区域A1-2得到排出的制冷剂合流,从而通过所述出口部520而排出。
[0134]S卩,所述第一顶箱100的导流部10c是使经过所述第二列内部的制冷剂移动而流经的空间,移动到所述导流部10c空间的制冷剂将与经过所述第一列内部的制冷剂合流之后被排出。
[0135]据此,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在具有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结构的情况下,可将出口部520单一化,因此可进一步减少连接管线,由此具有可实现小型化的优点。
[0136]图11和图1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的制冷剂流动详情的图,图11表示所述第1-1区域Al-1和第1-2区域A1-2分别形成I匝且所述第2_1区域和第2_2区域A2-2分别形成I匝的流动。
[0137]具体而言,在图11的第一列中,通过第一入口部510流入的制冷剂经过第1-1区域Al-1 (上一〉下)-第1-2区域Al-2(下一〉上)而通过出口部520得到排出,而在第二列中,通过第二入口部530流入的制冷剂在流经第2-1区域A2-1 (上一〉下)_第2-2区域A2-2(下一〉上)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而移动到导流部100c,然后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3而与流经第一列的制冷剂一起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一列的出口部520得到排出。
[0138]而且,图12示出所述第1-1区域Al-1和第1_2区域Al_2分别形成2匝且所述第2-1区域和第2-2区域A2-2分别形成2匝的流动。
[0139]具体而言,在图12的第一列中,通过第一入口部510流入的制冷剂经过第1-1区域Al-1(上一〉下)-第1-2区域Al-2(下一〉上)-第1-1区域Al-1(上一〉下)-第1-2区域A1-2 (下一〉上)而通过出口部520得到排出,而在第二列中,通过第二入口部530流入的制冷剂在流经第2-1区域A2-1 (上一〉下)-第2-2区域A2-2 (下一〉上)_第2_1区域A2-1 (上一〉下)-第2-2区域A2-2 (下一〉上)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而移动到导流部100c,然后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3而与流经第一列的制冷剂一起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一列的出口部520得到排出。
[0140]在图11和图12中,将位于上侧的顶部110与箱体120图示为第一顶箱100并将位于下侧的顶部I1与箱体120图示为第二顶箱200,然而本发明的蒸发器1000并不局限于此,根据内部挡板130的形成位置及个数、第一入口部510和出口部520以及第二入口部530的形成位置等,可将内部制冷剂流动形成为更加多种多样。
[0141]在本发明中,对于制冷剂分别流动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双蒸发器1000而言,箱体120形成有凹陷部121,并利用导流部形成部件140而形成独立于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b而能够实现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100c,从而可以改善制冷剂流路构造,因此可以减少以往因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配备有入口部和出口部520而共计为4个的配备数量,且还可以简化组装工艺而提高生产效率,并具有可实现小型化的优点。
[0142]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其应用范围当然多种多样,并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请求保护的本发明主旨的前提下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蒸发器(1000)包括: 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相隔预定距离而并排形成,且被隔板(111)所划分而分别沿宽度方向划分出第一隔室(100a、200a)和第二隔室(100b、200b)以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并包含沿长度方向划分空间的一个以上的挡板(130); 多个导管(300),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和第二顶箱(200); 翅片(400),夹设于所述导管(300)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顶箱(100)通过顶部(110)与箱体(120)的结合而形成,所述箱体(120)中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凹陷部(121),所述凹陷部(121)由沿宽度方向的所述隔板(111)所处的中央区域凹陷而成, 所述第一顶箱(100)包括导流部形成部件(140),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构成为覆盖所述箱体(120)的凹陷部(121),并在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b)相独立的可供制冷剂流动的导流部(100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箱(100)中,在所述隔板(111)所处的凹陷部(121)中央区域沿宽度方向形成有预定区域中空的第一固定槽(124),且所述挡板(130)沿宽度方向一体形成以用于沿长度方向划分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0b),并在所述挡板(130)突出形成有插入到所述第一固定槽(124)而被固定的第一突出部(1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 一对第二固定槽(125),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隔室(10a)和第二隔室(10b)的箱体(120)的预定区域沿宽度方向中空, 所述挡板(130)形成有分别插入到所述一对第二固定槽(125)而被固定的第二突出部(13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中所述一对第二固定槽(125)的长度沿宽度方向形成为互不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 试组装部(133),由所述挡板(130)的第二突出部(132)的预定区域朝外侧方向延伸,并使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维持试组装的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还形成有: 引导部(126),在所述凹陷部(121) —对成双而向所述第一隔室(10a)或第二隔室(10b)侧突出,从而支撑所述挡板(13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箱体(120)形成为向所述隔板(111)侧倾斜,以使所述凹陷部(121)与所述隔板(111) 一起形成“Y”字形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部具有端盖(150),所述端盖(150)包括: 板部(151); 支撑部(151a),由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以对应于所述导流部(10c)空间的形态突出而支撑所述导流部形成部件(14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配备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两端部的端盖(150)中的一个端盖(150)形成有: 第一中空孔(152),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a)的预定区域中空; 第二中空孔(153),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二隔室(10b)的预定区域中空, 而其余的一个端盖(150)形成有: 第三中空孔(154),在所述板部(151)的预定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10a)的预定区域中空。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形成有: 第一入口部(510),与所述第一隔室(10a)的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流入; 出口部(520),与所述第一隔室(10a)的另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排出; 第二入口部(530),与所述第二隔室(10b)的另一侧连接而使制冷剂流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箱(100)的箱体(120)在所述凹陷部(121)形成有: 第一连通孔(122),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第一入口部(510)形成区域而使所述第二隔室(10b)与导流部(10c)连通; 第二连通孔(123),沿长度方向相邻于所述出口部(520)和第二入口部(530)形成区域而使所述第一隔室(10a)与导流部(10c)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1000)中, 在所述第一列中,包括: 第1-1区域(Al-1),使通过所述第一入口部(510)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 第1-2区域(A1-2),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一隔室(200a)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一隔室(100a), 在所述第二列中,包括: 第2-1区域(A2-1),使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部(530)流入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 第2-2区域(A2-2),使第二顶箱(200)的第二隔室(200b)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导管(300)而移动到第一顶箱(100)的第二隔室(10b), 而且,完整地流经所述第二列的第2-1区域(A2-1)和第2-2区域(A2-2)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22)移动到导流部(10c)而沿长度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123)而与经过所述第一列的第1-1区域(Al-1)和第1-2区域(A1-2)得到排出的制冷剂合流,从而通过所述出口部(520)而排出。
【文档编号】F28F9/02GK104334998SQ201380027123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全永夏, 宋埈煐, 林弘永, 丘重三, 吴光宪 申请人: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