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锅炉系统的除尘装置以及锅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829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不受空间限制而适用于灰尘量大的环境的除尘器。

背景技术:
生活或者工作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灰尘,对其需要及时进行清理才能维持干净的环境。例如,在火力发电厂的厂房内每天需要清理大量的灰尘,一般采用的除尘设备有固定式和移动式,其中,固定式除尘设备适用于粉尘量大、长期排放灰尘的环境,但是由于其不能移动,因此仅适用于局部空间,而移动式除尘设备虽然不受空间限制,但是集尘装置的容量受限制,需要频繁地清理集尘装置,因此倾倒时会有扬尘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在灰尘量大的地方需要重复多次上述倾倒过程,从而工作量非常大。现有的固定式和移动式的除尘装置在火力发电厂这种大空间内灰尘量大的环境中适用性不全面。因此,本领域需要提供一种除尘效率高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锅炉系统的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高,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系统,该锅炉系统的厂房环境能够维持洁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锅炉系统的除尘装置,所述锅炉系统包括干式排渣机,且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吸入通道和排出通道,并且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风机和密闭的风流道,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风流道中,所述风流道连通所述吸入通道和所述排出通道,其中,所述排出通道与所述干式排渣机连通。优选地,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优选地,在所述吸入通道与所述风流道之间设置有滤网。优选地,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集渣箱,该集渣箱的进料口与所述吸入通道连通且位于所述滤网的下方,所述集渣箱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壳体的外界连通的排渣通道。优选地,所述排出通道通过排出管与所述干式排渣机连通,并且所述吸入通道上连接有具有吸尘头的吸入管。优选地,所述吸入管和所述排出管各自的长度至少为30m。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储物槽。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锅炉系统,该锅炉系统包括干式排渣机,其中,该锅炉系统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的所述排出通道与所述干式排渣机连通。优选地,所述锅炉系统包括多个所述除尘装置,该多个所述除尘装置的所述吸入通道和所述排出通道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连接,其中最后一个所述除尘装置的所述排出通道与所述干式排渣机通过管道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吸入灰尘后,能够直接排出至负压状态的干式排渣机中,从而无需重复以往的倾倒灰尘的工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并能够连续高效地进行除尘,除尘效率大大提高,能够使锅炉系统的厂房保持洁净。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除尘装置与干式排渣机连接的左视图。图4是串联两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吸入通道3排出通道4滤网5风机6集渣箱7吸入管8排出管9车轮10排渣机11储物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上的吸入通道2和排出通道3,吸入通道2上连接有吸入管7的一端设置有吸尘头。并且壳体1内还设置有风机5、用于驱动风机5运转的电机和密闭的风流道,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风机5的周围设置有风机壳体,该风机壳体隔开风机5和电机,并在风机的周围形成如图3所示的涡旋状的密闭空间,该空间即为如上所述的风流道。风机5设置在风流道中,风流道连通吸入通道2和排出通道3,其中,排出通道3与干式排渣机10连通。干式排渣机10的工作环境为负压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吸入灰尘后,能够直接排出至负压状态的干式排渣机10中,从而无需重复以往的倾倒灰尘的工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并且干式排渣机10本身是一直向锅炉系统外部排出炉渣的系统,因此干式排渣机10能够持续地接受从本实用新型输送的灰尘,这与以往的自带集尘箱的除尘装置相比,能够连续高效地进行除尘,除尘效率大大提高,能够使锅炉系统的厂房保持洁净。其中,风机5优选采用离心风机,更优选采用高压离心风机,高压的离心风机能够吸入大颗粒物料,且吸力非常大,吸尘效率高,并且风机5的叶轮采用耐磨材质,提高风机5的使用寿命。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是离心风机,因此吸入通道2和风机5同轴设置,且排出通道3设置位于风机5叶轮的径向侧方的壳体1上,当然,风机5也可以选用轴流式风机,此时,吸入通道2、风机5以及排出通道3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即可。由此,当启动风机5时,在风机5的前方形成负压区,从而灰尘被能够通过吸入通道2被吸入至除尘装置的内部,而在风机5的叶轮的侧方即排出通道3处,风压为正压,由于干式排渣机10的内部又是负压,因此,灰尘在除尘装置内部,经过风流道和排出通道3,最终排出至干式排渣机10中。在上述除尘过程中,可能会吸入粒径相对较大的大颗粒物体,而大颗粒物体可能会损坏风机5的叶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在吸入通道2与风流道之间设置有滤网4。也就是说,灰尘进入风流道之前,设置一个滤网4来形成一个保护墙,防止大颗粒物体损坏风机5。其中,滤网4的网眼大小优选为小于2mm,以阻挡大于2mm的灰尘而保护风机5。进一步,除尘装置还可以包括集渣箱6,该集渣箱6的进料口与吸入通道2连通且位于滤网4的下方,以收集从被滤网4拦截的大颗粒物体,并且集渣箱6上设置有能够与壳体1的外界连通的排渣通道,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集渣箱6的底板可拆卸,并且在壳体1上设置孔,该孔与壳体1的排渣通道连通,当需要清理集渣箱6时,打开底板,大颗粒物体能够经过排渣通道被排出至外部。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用于排出大颗粒物体的集渣箱6的结构。另外,排出通道3通过排出管8与干式排渣机10连通,并且吸入通道2上连接有具有吸尘头的吸入管7,该吸尘头优选为能够与吸入管7拔插连接。吸入管7和排出管8的长度优选至少为30m,以适用于如锅炉厂等这种除尘量大的环境中,能够保证足够的清洁作业面积,并且吸入管7和排出管8优选采用软管,这是为了在不使用除尘装置时,软管能够卷绕,因此保管时占地面积小。当然,吸入管7和排出管8以及吸入通道2和排出通道的大小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即可,吸入管7上的吸尘头也是如此,根据工况选用平面型、缝隙型、狭窄型等。另外,优选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9,可以设置四个,其中两个为万向轮、另外两个为直轮,并且还可以设置刹车装置。由此,除尘装置能够自由自在地移动至需要进行除尘作业的位置,提高了除尘作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除尘装置在空间大的工作环境中持续工作时,可能会发生故障,为了能够随时进行维修,如图1所示,在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储物槽11,储物槽11的上方形成有储物盖,当然,储物槽11不与上述风流道连通,只与外部连通,在该储物槽11内可以装入各种维修工具和零部件。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锅炉系统,该锅炉系统包括干式排渣机10,其中,该锅炉系统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如上所述的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的排出通道3与干式排渣机10连通。由于除尘装置直接连接在干式排渣机10上,因此能够连续不断地进行除尘作业,除尘效率非常高,锅炉厂的厂房环境能够快速地得到清理而保持洁净。优选地,如图4所示,锅炉系统包括多个除尘装置,该多个除尘装置的吸入通道2和排出通道3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连接,也就是说,串联连接的多个除尘装置中,第一除尘装置的吸入通道上连接有吸入管,最后一个除尘装置的排出通道3与干式排渣机10通过管道连通,而其他除尘装置之间是通过管道连接上一个除尘装置的排出通道和下一个除尘装置的吸入通道而完成串联连接,多个除尘装置形成一个串联的通道。需要除去与干式排渣机10很远处的大量灰尘时,可以串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装置。以上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