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孔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4935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孔炉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四孔炉头,包括外环进气腔、外环燃气槽、将外环进气腔和外环燃气槽连通的轴向燃气通道、位于相邻二个轴向燃气通道之间的径向二次空气通道、筒形中心火盖座、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内引射管与筒形中心火盖座连通,外引射管与外环进气腔连通。存在问题是:燃气和空气混合不均匀,燃烧器的能效比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孔炉头,它能有效地将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器的能效比。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孔炉头,包括外环进气腔、外环燃气槽、将外环进气腔和外环燃气槽连通的轴向燃气通道、位于相邻二个轴向燃气通道之间的径向二次空气通道、筒形中心火盖座、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内引射管与筒形中心火盖座连通,外引射管与外环进气腔连通;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外环预混腔和中心预混腔,

外环预混腔呈圆弧形,外环预混腔与外环进气腔连通,外引射管与外环预混腔连接接通;

中心预混腔与筒形中心火盖座连接接通,内引射管与中心预混腔连通。

所述的一种四孔炉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引射管的轴线与筒形中心盖座的轴线垂直且相交;

所述外引射管设置在内引射管的左侧或右侧,所述外环预混腔由下而上截面积逐渐增大。

所述的一种四孔炉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引射管从所述外环预混腔下方穿过并与外环预混腔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种四孔炉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环预混腔上开口的圆心角为5-15度。

所述的一种四孔炉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筒形中心火盖座的上端有一头部,头部的上开口内有分流板。

所述的一种四孔炉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分流板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内引射管的轴线平行。

所述的一种四孔炉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外引射管分别包括圆筒段、喉部和圆锥台形扩散部,

所述内引射管的圆锥台形扩散部进气端的截面积为90-100平方毫米、出气端的截面积为205-225平方毫米;

所述外引射管的圆锥台形扩散部进气端的截面积为165-185平方毫米、出气端的截面积为670-870平方毫米;

所述径向二次空气通道出气端的面积为2000-2100平方毫米。

本实用新型一种四孔炉头,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外环预混腔和中心预混腔的设置,使燃气和一次空气充分混合,从而使燃烧器燃烧充分,提高了能效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A—A视图。

图4是图1的B—B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四孔炉头,包括外环进气腔1、外环燃气槽2、将外环进气腔1和外环燃气槽2连通的轴向燃气通道3、位于相邻二个轴向燃气通道之间的径向二次空气通道4、筒形中心火盖座5、内引射管6和外引射管7;内引射管6与筒形中心火盖座5连通,外引射管7与外环进气腔1连通。

还包括外环预混腔8和中心预混腔9,

外环预混腔8呈圆弧形,外环预混腔8与外环进气腔1连通,外引射管7与外环预混腔9连接接通;

中心预混腔9与筒形中心火盖座5连接接通,内引射管6与中心预混腔9连通。

所述内引射管6的轴线与筒形中心盖座5的轴线垂直且相交;

所述外引射管7设置在内引射管6的左侧,所述外环预混腔8由下而上截面积逐渐增大。

所述内引射管6从所述外环预混腔8下方穿过并与外环预混腔8固定连接。

所述外环预混腔8上开口的圆心角为100-180度。

所述筒形中心火盖座5的上端有一头部51,头部51的上开口内有分流板52,分流板52的长度方向和内引射管的轴线平行;起到防回火作用。

所述内、外引射管6、7分别包括圆筒段101、喉部102和圆锥台形扩散部103,

所述内引射管6的圆锥台形扩散部103进气端的截面积为90-100平方毫米、出气端的截面积为205-225平方毫米;

所述外引射管7的圆锥台形扩散部103进气端的截面积为165-185平方毫米、出气端的截面积为670-870平方毫米;

所述径向二次空气通道4出气端的面积为2000-2100平方毫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