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稳压腔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78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稳压腔的燃烧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具燃烧器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带稳压腔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灶具燃烧器种类繁多,但大多都存在燃气压力、燃气成分不稳定的问题,导致燃烧器在燃烧时,内腔压力不稳定、易产生离焰或黄焰,从而造成燃气不完全燃烧、烟气超标、热效率降低等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稳压腔的燃烧器,解决了传统燃烧器在燃烧时内腔压力不稳定、易产生离焰或黄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稳压腔的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基座包括用于使燃气流通的外环燃气出气腔和内环燃气出气腔,所述外环燃气出气腔和内环燃气出气腔之间设有外环燃气分流通道,所述外环燃气分流通道内留有燃气稳压腔。

进一步,所述外环燃气出气腔上装配有外环火盖,内环燃气出气腔内装配有内环火盖。

进一步,所述燃烧器基座的底端开有外环燃气进气口,所述内环燃气出气腔的下方设有内环燃气进气口。

进一步,所述内环火盖包括内环火盖本体和设置在内环火盖本体上的点火帽和保火帽。

进一步,所述燃烧器基座上设有点火针和热电偶。

进一步,所述点火帽位于点火针的正上方,其与点火针顶部的距离为5~6mm,所述保火帽位于热电偶的正上方,其与热电偶顶部的距离为1~3mm。

进一步,所述燃气稳压腔在外环燃气分流通道内对称分布。

进一步,所述燃气稳压腔的数量为外环燃气分流通道数量的2倍。

进一步,所述外环燃气分流通道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所述燃气稳压腔的腔体面积为外环燃气分流通道面积的30%~70%。

进一步,所述燃气稳压腔侧壁的高度小于等于外环燃气出气腔侧壁高度的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燃烧器为两环结构,其外环燃气分流通道内留有燃气稳压腔,使流动的燃气在稳压腔内形成一定的回流,对燃气的流动速度、内腔的压力进行一定的调节,并更好的加强燃气与空气的混合,使出口火焰的速度、压力与燃烧的速度、压力达到平衡,使整个燃烧更趋于平稳,确保燃气能完全燃烧,同时可有效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图2为燃烧器基座剖面示意图;

图3为内环火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面图。

其中,1-燃烧器基座,2-外环火盖,3-内环火盖,4-点火针,5-热电偶,1.1-外环燃气进气口,1.2-内环燃气进气口,1.3-外环燃气分流通道,1.4—燃气稳压腔,1.5-外环燃气出气腔,1.6-内环燃气出气腔,3.1-内环火盖本体,3.2-点火帽,3.3-保火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5所示,一种带稳压腔的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基座1,所述燃烧器基座1包括用于使燃气流通的外环燃气出气腔1.5和内环燃气出气腔1.6,所述外环燃气出气腔1.5和内环燃气出气腔1.6之间设有外环燃气分流通道1.3,所述外环燃气分流通道1.3内留有因外环燃气分流通道1.3靠近外环燃气出气腔1.5的一端向两侧呈圆弧状扩展而形成的燃气稳压腔1.4。

所述燃烧器基座1的底端开有外环燃气进气口1.1,所述内环燃气出气腔1.6的下方设有内环燃气进气口1.2。所述外环燃气出气腔1.5上装配有外环火盖2,内环燃气出气腔1.6内装配有内环火盖3。 所述内环火盖3包括内环火盖本体3.1和设置在内环火盖本体3.1上的点火帽3.2和保火帽3.3。所述燃烧器基座1上设有点火针4和热电偶5。所述点火帽3.2位于点火针4的正上方,其与点火针4顶部的距离为5~6mm,所述保火帽3.3位于热电偶5的正上方,其与热电偶5顶部的距离为1~3mm。

所述燃气稳压腔1.4在外环燃气分流通道1.3两侧对称分布,所述燃气稳压腔1.4的数量为外环燃气分流通道1.3数量的2倍,优选地,所述外环燃气分流通道1.3的数量为4个。所述燃气稳压腔1.4的腔体面积为外环燃气分流通道1.3面积的30%~70%,所述燃气稳压腔1.4侧壁的高度小于等于外环燃气出气腔1.6侧壁高度的1/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