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708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第一导气管(2)、第二导气管(3)和第三导气管(4),炉体(1)具有干燥腔(101)、储料腔(102)、燃烧腔(103)和缓冲腔(104);其中:

干燥腔(101)内设有第一加热装置,干燥腔(101)具有第一进料口(105),干燥腔(101)内设有第一环形挡板(5),第一环形挡板(5)与干燥腔(101)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一环形腔(6),第一环形挡板(5)内侧分布有多个与第一环形腔(6)连通的进气管(7),炉体(1)上设有与第一环形腔(6)连通的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处设有第一风机(8);干燥腔(101)底部并排布置有多个第一送料槽(106),各第一送料槽(106)内均设有用于将干燥腔(101)内的物料输送至储料腔(102)的第一送料机构(9);

储料腔(102)底部设有第二加热装置,储料腔(102)内设有第二环形挡板(10),第二环形挡板(10)与储料腔(102)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形成第二环形腔(11),储料腔(102)底部并排布置有多个第二送料槽(107),第二送料槽(107)内均设有用于将储料腔(102)内的物料输送至燃烧腔(103)的第二送料机构(12);

燃烧腔(103)内设有炉桥(13)、第一供氧机构(14),炉桥(13)下方并排布置有多个锥形储渣腔(15),锥形储渣腔(15)设有排渣口,各锥形储渣腔(15)内均设有排渣机构(16);

缓冲腔(104)与燃烧腔(103)连通,炉体(1)上设有与缓冲腔(104)连通的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处设有第二风机(17);

第一导气管(2)水平布置在储料腔(102)内且其两端均与第二环形腔(11)连通;

第二导气管(3)竖直布置在储料腔(102)内,第二导气管(3)的进气端伸入到储料腔(102)中部且其出气端与第一导气管(2)连通;

第三导气管(4)的进气端与第二环形腔(11)连通且其出气端伸入到燃烧腔(10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供氧机构(18),第二供氧机构(18)包括第三风机(1801)、第一供氧管(1802)和第二供氧管(1803),第一供氧管(1802)设置在第一导气管(2)内且其进气端伸出到炉体(1)外与第三风机(1801)连接,第二供氧管(1803)竖直布置在储料腔(102)内,第二供氧管(1803)的进气端与第一供氧管(1802)的出气端连通且其出气端伸入到储料腔(102)底部,第二供氧管(1803)的出气端设有风帽(18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气管(3)螺旋布置在第二供氧管(1803)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气管(3)表面分布有进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送料机构(9)包括第一驱动机构(901)、第一转轴(902)和第一叶片(903),第一驱动机构(901)与第一转轴(902)连接并驱动第一转轴(902)转动,第一叶片(903)螺旋布置在第一转轴(902)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送料机构(12)包括第二驱动机构(1201)、第二转轴(1202)和第二叶片(1203),第二驱动机构(1201)与第二转轴(1202)连接并驱动第二转轴(1202)转动,第二叶片(1203)螺旋布置在第二转轴(1202)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排渣机构(16)包括第三驱动机构(1601)、第三转轴(1602)和第三叶片(1603),第三驱动机构(1601)与第三转轴(1602)连接并驱动第三转轴(1602)转动,第三叶片(1603)螺旋布置在第三转轴(1602)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缓冲腔(104)内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竖隔板(19),多个竖隔板(19)将缓冲腔(104)分隔成螺旋形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储料腔(102)外周设有环形冷却腔(108),炉体(1)上设有与环形冷却腔(108)连通的冷却介质进口(109)和冷却介质出口(110)。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送料槽(107)的进料端伸出到炉体(1)外且第二送料槽(107)的进料端设有第二进料口(11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