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蔽结构蓄热式烧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130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蔽结构蓄热式烧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冶金、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工业炉,特别是轧钢加热炉蓄热式燃烧系统的,一种隐蔽结构蓄热式烧嘴。



背景技术:

1、专业背景说明:

蓄热式燃烧技术,又称高温空气燃烧技术(HTAC),是20世纪90年代在发达国家开始推广的一项新型的燃烧技术,它具有高效烟气余热回收、空气和煤气预热温度高以及低氮氧化物排放的优越性,主要用于钢铁、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部门中。由于其本身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在我国上述行业已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高的经济,环境效益。

蓄热式烧嘴是蓄热式燃烧技术实施的核心设备。其把蓄热室和烧嘴有机结合为一体,其特点是每个烧嘴都是一个独立的蓄热单元,并可单独调节。

燃烧喷口是燃烧系统的关键部位, 合理的燃烧组织有赖于此, 在燃烧组织上既要确保燃气在炉内充分燃烧, 不会在对面的蓄热体内继续燃烧而对其造成损坏, 同时又要合理促成低氧燃烧的实现, 避免出现局部的高温过热; 既强化炉温的均匀性, 减少NO x 等有害气体的生成, 又减小高温下脱碳的发生。因此, 在喷口设计上要选择最优的气体出口速度和混合喷射角度。

2、已有技术缺点

在已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蓄热式烧嘴内部扩散段、联通段及喷口组成的通道都是直线型结构,不能阻隔炉内的高温热辐射及火焰对烧嘴内部挡砖及蜂窝体的损害。蜂窝体一旦烧坏,多数需要进行停炉更换,对生产将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增加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延长挡砖及蜂窝体使用寿命,降低企业成本的隐蔽式蓄热式烧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隐蔽结构蓄热式烧嘴,包括由钢结构及锚固钩组成的烧嘴壳体,用于隔热而在壳体内部填充的耐火材料,烧嘴腔体内部填放的蓄热蜂窝体、挡砖,扩散段、联通段及喷口组成的隐蔽通道,其创新点在于,隐蔽通道为“S”型结构,通道两端不相见。

进一步的,所述烧嘴的扩散段,联通段及喷口数量相等,且为6或6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烧嘴喷口的出口处与竖直轴线有一定角度,角度为0°~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直线型”喷口通道设计为类似“S”型通道,这样炉膛内的高温辐射及火焰不能直接照射到挡砖及蓄热蜂窝体,从而对挡砖及蓄热蜂窝体进行保护,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企业成本。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S”型通道,其中喷口的喷出角度,根据不同燃料、炉子宽度及炉型等情况,可以灵活改变喷口喷出角度以及喷口位置,避免因喷口角度及位置设计不当而造成炉内局部燃气燃烧不充分而其它地方氧气还有剩余。这些富含氧气及燃料的烟气在被吸入蓄热室时,空气和燃料会重新接触产生“二次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完全被蜂窝体吸收,尽管没有造成能量损失,但局部高温很容易使蜂窝体熔化而失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蓄热式烧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的截面图;

图4为图2中C向的侧视图。

图中:1烧嘴壳体、2烧嘴壳体耐火材料、3蓄热蜂窝体、4挡砖、5扩散段、6联通段、7喷口、8隐蔽通道——5,6,7总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一种隐蔽式蓄热式烧嘴,包括由钢结构及锚固钩组成的烧嘴壳体1、填充在烧嘴壳体1内部的耐火材料2及填放在烧嘴腔体内部的蓄热蜂窝体3和挡砖4,扩散段5、联通段6及喷口7组成隐蔽通道8,隐蔽通道8为“S”型结构,也就是扩散段5前端和喷口7后端互不可见。烧嘴的扩散段5、通道6、及喷口7的数量相等且为6个或6个以上;喷口7的出口处与竖直轴线的夹角为0°~45°,喷口7的形状可以事先在工厂预制成烧嘴砖,也可以现场与墙体进行整体浇注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烧嘴的扩散段5、通道6及喷口7组成隐蔽通道8能够阻止炉膛内的高温辐射及火焰直接照射到挡砖4及蓄热蜂窝体5,从而对挡砖4及蓄热蜂窝体5进行保护。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