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混旋转式甲醇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084发布日期:2018-06-19 22:5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风混旋转式甲醇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具体地指一种风混旋转式甲醇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燃烧器存在可调性差,无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燃烧方式的缺陷,而部分燃烧器为了克服上述缺陷,采用调节燃烧器壳体内部叶轮伸缩的方式调节其适用的不同类型燃烧方式。但依然存在调节不便,没有合理的标记而导致调节的叶轮位置需要凭操作工人的经验进行,不便于推广使用。另外,现有燃烧器的进风口风向调节装置结构复杂,无法与叶轮可调式的燃烧器很好的配合使用来克服现有燃烧器存在点火燃烧不稳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燃烧器可调性差、调节不便、点火燃烧不稳定等问题,提供一种风混旋转式甲醇燃烧器,它具有叶轮调节方便快捷,点火燃烧稳定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风混旋转式甲醇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壳体、设于所述燃烧器壳体一侧的并与其内部连通的切向风壳体、设于所述燃烧器壳体内部的油管、设于所述燃烧器壳体内部并套设在所述油管上的固定筒、设于所述燃烧器壳体内部并套设在所述固定筒上的叶轮、及从所述燃烧器壳体外部伸入其内部并与所述叶轮连接的调节螺杆;

所述固定筒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还设有用于与所述调节螺杆配合的固定螺母;所述油管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伸出所述燃烧器壳体,且该端设有甲醇输入端;

所述切向风壳体上还设有用于改变风向的调节风管;所述调节风管包括环状的调节管体、设于所述调节管体外端并与其内部连通的调节风管输入端及多个沿周向均匀设于所述调节管体内端并与其内部连通的调节风管输出端;所述调节风管输出端与所述切向风壳体内部连通;

所述调节螺杆伸出所述燃烧器壳体的一端设有多圈等间距设置的标记圈;所述标记圈下方或一侧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标记片;所述标记片为L形片体,其水平端与所述燃烧器壳体固定,竖直端指向所述标记圈。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标记圈之间间距为1cm~5cm。

优选地,所述调节管体套设在所述切向风壳体的外壁;所述调节风管输出端穿过所述切向风壳体的外壁与其内部连通。

再进一步地,所述标记圈上涂设有颜色标记,相邻的所述标记圈上的颜色标记采用不同颜色。通过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标记圈,使得观看标记圈更方便,更利于操作,也适用于操作环境。

优选地,所述叶轮上设有固定块,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固定块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调节螺杆上等间距设置标记圈及设有与其配合的标记片,通过处于燃烧器壳体外部的标记圈即可明确了解燃烧器壳体内部叶轮的位置,调节更方便快捷,也更准确,无需操作工人经验即可精准调节叶轮位置,使其适用不同类型燃烧方式。通过调节风管的作用,即在多个沿周向均匀设置的调节风管输出端的作用下,使得经切向风壳体输入燃烧器壳体内的空气的输入角度和输入速率可调节,便于提高点火燃烧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混旋转式甲醇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调节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叶轮的左视图。

图中,1.燃烧器壳体;2.切向风壳体;3.油管;4.固定筒;5.叶轮;6.调节螺杆;7.固定螺母;8.甲醇输入端;9.调节风管;10.调节管体;11.调节风管输入端;12.调节风管输出端;13.标记圈;14.标记片;15.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的风混旋转式甲醇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壳体1、设于燃烧器壳体1一侧的并与其内部连通的切向风壳体2、设于燃烧器壳体1内部的油管3、设于燃烧器壳体1内部并套设在油管3上的固定筒4、设于燃烧器壳体1内部并套设在固定筒4上的叶轮5、及从燃烧器壳体1外部伸入其内部并与叶轮5连接的调节螺杆6;

固定筒4远离叶轮5的一端还设有用于与调节螺杆6配合的固定螺母7;油管3远离叶轮5的一端伸出燃烧器壳体1,且该端设有甲醇输入端8。

切向风壳体2上还设有用于改变风向的调节风管9;调节风管9包括环状的调节管体10、设于调节管体10外端并与其内部连通的调节风管输入端11及多个沿周向均匀设于调节管体10内端并与其内部连通的调节风管输出端12;调节风管输出端12与切向风壳体2内部连通。调节风管输出端12为管体状,且其靠近调节管体10的一端与调节管体10内端相切连接,调节风管输出端12的中轴线与切线呈35°~55°夹角,优选为45°夹角,或多个调节风管输出端12的中轴线与切线以35°和55°夹角交替布置,比如在顺时针方向中,上一个调节风管输出端12的中轴线与切线的夹角为35°,则与其相邻的下一个调节风管输出端12的中轴线与切线的夹角为55°,依次循环;通过这种夹角交替布置的方式,使得切向风壳体2内的气流产生紊流式旋风,可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发明人将调节风管输出端12与切夹角统一角度(45°)布置和夹角交替(35°和50°)布置在同一实验条件下比较后得出,同一时间段内后一方案的甲醇的燃烧效率提高了5~8%。

调节螺杆6伸出燃烧器壳体1的一端设有多圈等间距设置的标记圈13;标记圈13下方或一侧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标记片14;标记片14为L形片体,其水平端与燃烧器壳体1固定,竖直端指向标记圈13。

相邻的标记圈13之间间距优选为1cm~5cm。调节管体10套设在切向风壳体2的外壁;调节风管输出端12穿过切向风壳体2的外壁与其内部连通。标记圈13上涂设有颜色标记,相邻的标记圈13上的颜色标记采用不同颜色。通过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标记圈13,使得观看标记圈13更方便,更利于操作,也适用于操作环境。叶轮5上设有固定块15,调节螺杆6与固定块15焊接固定。

应当说明的是,切向风壳体2外接进气设备,调节风管输入端11外接另一进气设备,该另一进气设备可调节进气速率;当然调节风管输出端12也可设置调节阀来改变该调节风管输出端12的开闭及开闭大小;通过该另一进气设备或调节阀的作用,可对调节风管输出端12的气流输出角度和速率进行调节。

使用时,旋转调节螺杆6,通过标记圈13的竖直端指向的标记圈13位置来确定叶轮5前进或后退的距离,即通过处于燃烧器壳体1外部的标记圈13即可明确了解燃烧器壳体1内部叶轮5的位置,调节更方便快捷,也更准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