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2786发布日期:2019-02-11 00:05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蓄热式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式燃烧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蓄热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蓄热式燃烧器面对蓄热室内陶瓷蓄热球的积灰集尘束手无策,尤其当利用废杂脏废铝原料铸造铝锭时,烟气粉尘含量大,当蓄热式燃烧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难免出现蓄热球积灰集尘、严重堵塞,影响空气/烟气的通风效果,造成能耗直线攀升,只能频繁更换蓄热球,以此来保障蓄热式燃烧系统的正常运行。蓄热球积灰集尘是蓄热式燃烧技术的一大通病,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蓄热室内蓄热体积灰集尘的问题,提供一种蓄热式燃烧器。

一种蓄热式燃烧器,包括:设有进排气通道的蓄热室以及与所述蓄热室连通的喷火口,所述蓄热室内设有陶瓷蓄热球;且还包括用于松动所述陶瓷蓄热球的震打装置,以及用于吹扫陶瓷蓄热球所附积尘的吹灰装置。

所述陶瓷蓄热球一般情况为(Al2O3+SiO2)蓄热球,本技术方案的蓄热式燃烧器一方面依靠吹灰装置吹扫蓄热球表面的积灰,疏通蓄热球的缝隙通道;另一方面震打装置震打蓄热球,松动板结成团的蓄热球,迫使蓄热球错位移动,相互摩擦,剥离蓄热球表面的积渣;具体地,所述进排气通道口设有换向阀,当进排气通道用于鼓风进气时,依靠吹灰装置喷出的压缩空气以及进排气通道内的助燃空气的强劲动力,将已经散落的灰尘推入喷火口,通过喷火口排出蓄热室;当进排气通道用于引风排气时,则通过进排气通道的引风抽力作用以及吹灰装置的吹气助力,将蓄热室内散落的灰尘通过进排气通道送出蓄热室。本技术方案在线清除蓄热球夹缝里残留的灰尘,持续保持蓄热球的清洁,大大延长换球周期,减轻操作工人的维护工作,维持蓄热球良好的节能效果,尤其适合烟气粉尘量大的熔铝炉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进排气通道与所述震打装置分别位于所述蓄热室的顶部和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震打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蓄热室底部的震打板,以及驱动所述震打板往返运动的冲击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吹灰装置包括与所述蓄热室连通的吹气管道以及与所述吹气管道连接的吹气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吹气管道包括与所述吹气机构连接的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蓄热室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气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的高度位于所述蓄热室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吹灰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吹灰装置与所述蓄热室连通,且沿所述蓄热室的外周间隔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蓄热球为(Al2O3+SiO2)蓄热球,所述蓄热室内填充有多个蓄热球。

进一步地,所述喷火口与所述蓄热室的连接处设有陶瓷栅栏。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蓄热室侧壁的不锈钢栅栏。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栅栏设于靠近所述蓄热室底部的侧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式燃烧器的剖面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式燃烧器的剖面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式燃烧器的俯视图。

10、进排气通道;20、蓄热室;21、蓄热球;30、喷火口;40、震打装置;41、震打板;42、冲击气缸;50、吹灰装置;51、吹气管道;511、进气口;512、出气口;60、陶瓷栅栏;70、不锈钢栅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蓄热式燃烧器,包括:设有进排气通道10的蓄热室20以及与所述蓄热室20连通的喷火口30,所述蓄热室20内设有陶瓷蓄热球;且还包括用于震打所述陶瓷蓄热球的震打装置40,以及用于吹扫陶瓷蓄热球所附积尘的吹灰装置50。

所述陶瓷蓄热球一般情况为(Al2O3+SiO2)蓄热球21,所述蓄热室20内填充有多个蓄热球21。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燃烧器一方面依靠吹灰装置50吹扫蓄热球21表面的积灰,疏通蓄热球21的缝隙通道;另一方面震打装置40震打蓄热球21,松动板结成团的蓄热球21,迫使蓄热球21错位移动,相互摩擦,剥离蓄热球21表面的积渣;具体地,所述进排气通道10口设有换向阀,当进排气通道10用于鼓风进气时,依靠吹灰装置50喷出的压缩空气以及进排气通道10内的助燃空气的强劲动力,将已经散落的灰尘推入喷火口30,通过喷火口30排出蓄热室20;当进排气通道10用于引风排气时,则通过进排气通道10的引风作用以及吹灰装置50的吹气助力,将蓄热室20内散落的灰尘通过进排气通道10送出蓄热室20。本实施方式在线清除蓄热球21夹缝里残留的灰尘,持续保持蓄热球21的清洁,大大延长换球周期,减轻操作工人的维护工作,维持蓄热球21良好的节能效果,尤其适合烟气粉尘量大的熔铝炉使用。

本实施方式所述进排气通道10与所述震打装置40分别位于所述蓄热室20的顶部和底部。即所述排气通道10和所述震打装置40位于蓄热室20的两相对端,由于排气通道10与蓄热室20连通,从而当震打装置40从底部震打蓄热室20内的蓄热球21时,蓄热球21在震打方向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即蓄热球21由于震打冲击力以及板结松动而在震打时,可向进排气通道10方向活动,保证蓄热球21的松动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震打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蓄热室20底部的震打板41,以及驱动所述震打板41往返运动的冲击气缸42。具体地,所述冲击气缸42的运动活塞与所述震打板41连接,从而依靠冲击气缸42驱动震打板41的强大冲击力,震打板41上下往返运动,松动板结成团的蓄热球,迫使蓄热球错位移动,相互摩擦,剥离蓄热球表面的积渣。

所述吹灰装置50包括与所述蓄热室20连通的吹气管道51以及与所述吹气管道51连接的吹气机构(图中未示出)。本实施方式所述吹气机构为激波吹灰机构,即将压缩空气送入吹气管道51,依靠压缩空气强大的脉冲激波,摧毁蓄热球21表面的积灰,疏通蓄热球21的缝隙通道。

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蓄热室20中各个方向的吹灰效果,从而所述吹灰装置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吹灰装置50与所述蓄热室20连通,且沿所述蓄热室20的外周间隔均匀布置。本实施方式的吹气管道51沿蓄热室20的外沿均匀间隔设置,且吹气机构外接于蓄热室20外部。

为了避免蓄热室20内的蓄热球21进入喷火口30中,且方便灰尘从喷火口30流出,因此所述喷火口30与所述蓄热室20的连接处设有陶瓷栅栏60。由于喷火口30温度高,从而本实施方式的陶瓷栅栏60采用耐高温的陶瓷栅栏。

为了更好地清除蓄热室20内已经散落的积尘,本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蓄热室20侧壁的不锈钢栅栏70。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栅栏70设于靠近所述蓄热室20底部的侧壁,从而散落的灰尘依靠重力作用会自动落入不锈钢栅栏70处,并通过不锈钢栅栏70排出。本实施方式的不锈钢栅栏70为可拆卸或可启闭的不锈钢栅栏70,从而当拆下或打开不锈钢栅栏70时,此处可作为卸球口和出灰口,所述蓄热室20内的蓄热球21可通过不锈钢栅栏70处的开口卸出,更换蓄热球21。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不锈钢栅栏70与高温烟气接触较多,从而选用耐高温的不锈钢栅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吹气管道51包括与所述吹气机构连接的进气口511以及于所述蓄热室20连通的出气口512,所述出气口512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气口511的高度。即,所述吹气管道51的吹气方向向上倾斜。一方面,此种设置当吹气管道51的出气口512设于陶瓷栅栏60上部时,避免了出气口512向下吹气,从而避免脉冲激波对陶瓷栅栏的损坏;另一方面,当进排气通道10用于引风排烟时,向上倾斜的吹气管道51有助于将蓄热室20内的灰尘送入进排气通道10中,利于灰尘在排风模式下排出蓄热室20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口512的高度位于所述蓄热室20的中部位置,从而最大范围的实现对蓄热球21的吹灰效果。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陶瓷栅栏60和不锈钢栅栏70均位于蓄热室20的靠下部位置,从而出气口512的高度位于所述陶瓷栅栏60和不锈钢栅栏70上方,且位于所述蓄热室20的中间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