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433发布日期:2019-06-26 01:2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



背景技术:

陶瓷窑炉等需要使用燃烧器进行加热。现有的燃烧器包括燃气进气管、助燃风管和燃气混合室,燃气从燃气进气管通入,助燃风从助燃风管通入,在燃气混合室中混合,然后燃烧喷出。现有结构的燃烧器混合程度低,助燃风和燃气混合速度慢,燃烧前混合不够均匀,影响燃气的燃烧效率。部分燃烧器采用多个混合腔的结构,将燃气与助燃风进行多次混合,然后再点燃燃烧。采用此结构的燃烧器结构复杂,故障率高,而且多次混合会增大助燃风的阻力,影响火焰的喷射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可保证燃气与助燃风充分混合,提高燃烧完全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对燃气进行二级燃烧,提高燃烧完全度,保护燃烧器,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包括燃烧头套和燃烧混合机构,所述燃烧混合机构设于燃烧头套中;所述燃烧混合机构包括燃气管底座、燃烧混合管、斜齿圆盘,所述燃烧混合管设于燃气管底座上,侧面设有助燃小孔;所述斜齿圆盘设于燃烧混合管顶端;所述燃气管底座上还设有两根以上的燃气小管,燃气小管侧面设有燃气小孔;不同的燃气小管之间具有高度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燃气小管共三根,它们沿燃气管底座表面圆周均布,它们的顶端封闭。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三根燃气小管的长度比为1:2:3。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燃气小管侧面设有环形均布的燃气小孔,不同的燃气小管上的燃气小孔在径向方向上相互错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助燃小孔的数量从燃烧混合管底部到顶部方向逐渐减少。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斜齿圆盘与燃烧头套的内壁之间留有预定间隙。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燃气小孔为螺旋状,同一燃气小管上的燃气小孔的螺旋参数和方向相同,使得燃气从燃气小孔喷出后形成围绕对应的燃气小管的螺旋气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燃气管底座上还设有打火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燃烧混合管内侧,燃气小管外侧形成一级燃烧区;在斜齿圆盘上方与燃烧头套内侧之间形成二级燃烧区。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燃烧进行时,燃气从燃气管底座的燃气通道通入燃气小管中,最后从燃气小管的燃气小孔喷出。由于不同的燃气小管上的燃气小孔在径向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燃气小孔为螺旋状,同一燃气小管上的燃气小孔的螺旋参数和方向相同,使得燃气从燃气小孔喷出后形成围绕对应的燃气小管的螺旋气体。在多股螺旋气体的冲击作用下,燃气与助燃风快速混合,在一级燃烧区内形成回流区,增加可燃混气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燃烧完全度。

三根燃气小管具有特定的高度比例,而且与数量从燃烧混合管底部到顶部方向逐渐减少的助燃小孔配合,保证沿进气方向燃气和助燃风的喷出量从多到少,当助燃风与燃气刚接触时,喷出量较大能够提升气体的混合效率,再将部分燃气分流到最高的一根燃气小管的上部喷出,在下部混合气已经开始燃烧的背景下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

一级燃烧区的燃烧完成后,火焰从斜齿圆盘喷出,火焰在二级燃烧区与较大比例的助燃风接触,包裹一级燃烧后稳定的火焰形成燃烧高温带。所述燃烧头套的末端形成锥形部,使火焰逐渐加压,使火焰燃烧强劲有力,喷射距离更远。采用上述设计,燃烧混合机构的整个侧面和底面都被助燃风包裹,斜齿圆盘处的助燃风可形成一圈完美的降温保护圈,能够将燃烧混合机构与高温区域分离,延长燃烧混合机构的工作寿命。燃烧混合管中部的助燃小孔也对燃气小管有冷却作用,进一步延长燃气小管的寿命,保证不同高度的燃气小管能够持续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包括燃烧头套1和燃烧混合机构2,所述燃烧混合机构2设于燃烧头套1中;所述燃烧混合机构2包括燃气管底座21、燃烧混合管22、斜齿圆盘23,所述燃烧混合管22设于燃气管底座21上,侧面设有助燃小孔24;所述斜齿圆盘23设于燃烧混合管22顶端;所述燃气管底座21上还设有两根以上的燃气小管25,燃气小管25侧面设有燃气小孔26;不同的燃气小管25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斜齿圆盘23与燃烧头套1的内壁之间留有预定间隙。所述燃气管底座21上还设有打火孔27。在燃烧混合管22内侧,燃气小管25外侧形成一级燃烧区3;在斜齿圆盘23上方与燃烧头套1内侧之间形成二级燃烧区4。

优选地,所述燃气小管25共三根,它们沿燃气管底座21表面圆周均布,它们的顶端封闭。三根燃气小管25的长度比为1:2:3。所述燃烧混合管22侧面设有环形均布的燃气小孔26,不同的燃气小管25上的燃气小孔26在径向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燃气小孔26为螺旋状,同一燃气小管25上的燃气小孔26的螺旋参数和方向相同,使得燃气从燃气小孔26喷出后形成围绕对应的燃气小管25的螺旋气体。

优选地,所述助燃小孔24的数量从燃烧混合管22底部到顶部方向逐渐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优点如下:燃烧进行时,燃气从燃气管底座21的燃气通道28通入燃气小管25中,最后从燃气小管25的燃气小孔26喷出。由于不同的燃气小管25上的燃气小孔26在径向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燃气小孔26为螺旋状,同一燃气小管25上的燃气小孔26的螺旋参数和方向相同,使得燃气从燃气小孔26喷出后形成围绕对应的燃气小管25的螺旋气体。助燃风从燃烧头套1的下端通入,经过燃烧混合管22的助燃小孔24进入燃烧混合管22内,与燃气小孔26喷出的螺旋气体接触,在多股螺旋气体的冲击作用下,燃气与助燃风快速混合。打火孔27内设有点火器,其用于将一级燃烧区3内的气体点燃,在一级燃烧区3内形成回流区,增加可燃混气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燃烧完全度。

三根燃气小管25具有特定的高度比例,而且与数量从燃烧混合管22底部到顶部方向逐渐减少的助燃小孔24配合,保证沿进气方向燃气和助燃风的喷出量从多到少,当助燃风与燃气刚接触时,喷出量较大能够提升气体的混合效率,再将部分燃气分流到最高的一根燃气小管25的上部喷出,在下部混合气已经开始燃烧的背景下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

一级燃烧区3的燃烧完成后,火焰从斜齿圆盘23喷出,火焰在二级燃烧区4与较大比例的助燃风接触,包裹一级燃烧区3燃烧后的火焰形成燃烧高温带。所述燃烧头套1的末端形成锥形部,使火焰逐渐加压,使火焰燃烧强劲有力,喷射距离更远。采用上述设计,燃烧混合机构2的整个侧面和底面都被助燃风包裹,斜齿圆盘23处的助燃风可形成一圈完美的降温保护圈,能够将燃烧混合机构2与高温区域分离,延长燃烧混合机构2的工作寿命。燃烧混合管22中部的助燃小孔24也对燃气小管25有冷却作用,进一步延长燃气小管25的寿命,保证不同高度的燃气小管25能够持续工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