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369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包括炉体组件(1)、蓄热式坩埚组件(2)、蓄热体组件(3)、加热体组件(4)、电控柜(5)。加热体组件(4)装入炉体组件(1)炉体内壳体(1-1)两侧的槽内,与电控柜(5)相连。蓄热体组件(3)放入炉体组件(1)底部,蓄热式坩埚组件(2)再放入蓄热体组件(3)底部上平面。优点:1、全谷电熔锌、蓄热,省钱。2、采用远红外辐射、吸收增效涂料,提高电热转换效率。3、采用真空微珠绝热涂料,使炉体热量损失降到最低。4、采用了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降低热量损失90%以上。5、坩埚内壳体采用耐锌液腐蚀的不锈钢,工作寿命长。
【专利说明】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属于坩埚炉领域,具体的讲,属于带有或不带有其他热源的电加热的坩埚炉领域,依据国际专利分类法,属于F27B 14/06。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电热熔锌炉加热有三种方式,一是电热棒,二是电磁波,三是电阻带或电热丝。电热棒寿命短、耗能高;电磁波其发生器发热量大,效率较低;电阻丝寿命较短,电阻带较为常用,效率也较低。如专利号为200620106363.4的《电热化锌炉》,它在高频瓷板间隙孔槽内嵌入电热丝组合加热装置,提供热能,熔化炉内的锌合金。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电热熔锌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全部只用谷电加热的熔锌蓄热保温炉。具体说,一是采用三种远红外增效涂料,将电阻带的电热高效转化为锌的显热和相变潜热、蓄热式坩埚和蓄热体的显热;二是采用真空微珠绝热技术,将炉体散热量降到最低;三是采用炉盖自动启闭系统,将炉子全天敞口工作,改为只在自动取料桶取料时开盖十几秒钟,开盖散热损失减少90%以上;四是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蓄热体由蓄热式坩埚、蓄热体组件、锌液三部分组成,此蓄热体加热至450度,允许降温至430度,设计中炉子工作时间的散热量远小于此蓄热体20度的蓄热量,确保白天工作时段不需用电加热。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由炉体组件、蓄热式坩埚组件、蓄热体组件、加热体组件、电控柜组成。加热体组件装入炉体组件炉体内壳体两侧的槽内,通过汇流排、电缆与电控柜相连。蓄热体组件放入炉体组件底部,蓄热式坩埚组件再放入蓄热体组件底部上平面。蓄热式坩埚组件内、蓄热式坩埚组件外壳体、蓄热体组件外壳体均装有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电控柜相连。
[0005]炉体组件由炉体外壳体、炉体内壳体、真空微珠绝热涂料、远红外反辐射涂料、左盖、右盖、保温层、支座、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组成。炉体外壳体、炉体内壳体由钢板和型材焊接连接组成,炉体外壳体底部与支座焊接连接,炉体外壳体上部槽内放置左盖、右盖,此两盖与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通过盖顶部支座活动连接,炉体内壳体内表面、左盖、右盖内表面先涂真空微珠绝热涂料、再涂远红外反辐射涂料,炉体外壳体、炉体内壳体之间装填保温层。
[0006]蓄热式坩埚组件由蓄热式坩埚外壳体、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蓄热式坩埚内壳体、蓄热式坩埚蓄热体、蓄热式坩埚上盖板、隔渣板组成。蓄热式坩埚外壳体、蓄热式坩埚内壳体、蓄热式坩埚上盖板、隔渣板均由耐锌液腐蚀不锈钢板焊接连接,蓄热式坩埚蓄热体由浇铸铝合金铸成,蓄热式坩埚外壳体除底部外其余外表面涂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隔渣板与蓄热式坩埚内壳体上部中间焊接连接。
[0007]蓄热体组件由蓄热体上端盖、蓄热体外壳体、蓄热体内壳体、蓄热体、蓄热体侧端盖、防漏挡板、锌液泄漏探针、绝缘套管、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组成。蓄热体上端盖、蓄热体外壳体、蓄热体内壳体、蓄热体侧端盖、防漏挡板均由钢板焊接连接。蓄热体由金属粉末填充入蓄热体组件壳体内而成。蓄热体外壳体外表面涂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锌液泄漏探针由铜线组成,经绝缘套管固定在蓄热体组件侧面,一端弯曲向下至离底面5毫米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控柜相连。锌液升高到5毫米,锌液泄漏探针通电回路接通,发出声光报警。
[0008]加热体组件由电阻带、电阻带支座、远红外辐射增效涂料组成。电阻带涂有远红外辐射增效涂料,固定在电阻带支座上。
[0009]电控柜通过汇流排、电缆与加热体组件相连,通过导线分别与各温度传感器、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锌液泄漏探针相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D-D剖视图
[0011]图2蓄热式坩埚组件剖视图
[0012]图3蓄热体组件A向视图
[0013]图4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C-C剖视图
[0014]图5蓄热体组件B-B剖视图、
[0015]零部件编号:炉体组件1、炉体外壳体1-1、炉体内壳体1-2、真空微珠绝热涂料1-3、远红外反福射涂料1-4、左盖1-5、右盖1-6、保温层1-7、支座1-8、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1-9、蓄热式坩埚组件2、蓄热式坩埚外壳体2-1、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2-2、蓄热式坩埚内壳体2-3、蓄热式坩埚蓄热体2-4、蓄热式坩埚上盖板2-5、隔渣板2-6、蓄热体组件3、蓄热体上端盖3_1、畜热体外壳体3_2、畜热体内壳体3_3、畜热体3_4、畜热体侧端盖3_5、防漏挡板3-6、锌液泄漏探针3-7、绝缘套管3-8、加热体组件4、电阻带4_1、电阻带支座4_2、远红外辐射增效涂料4-3、电控柜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7]从图1-5、中可以看出,本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由炉体组件1、蓄热式坩埚组件2、蓄热体组件3、加热体组件4、电控柜5五部分组成。加热体组件4装入炉体组件I炉体内壳体1-1两侧的槽内,通过汇流排、电缆与电控柜5相连。蓄热体组件3放入炉体组件I底部,蓄热式坩埚组件2再放入蓄热体组件3底部上平面。蓄热式坩埚组件2内、蓄热式坩埚组件2外壳体、蓄热体组件3外壳体均装有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电控柜5相连。
[0018]炉体组件I由炉体外壳体1-1、炉体内壳体1-2、真空微珠绝热涂料1-3、远红外反福射涂料1_4、左盖1-5、右盖1-6、保温层1-7、支座1-8、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1-9组成。炉体外壳体1-1、炉体内壳体1-2由钢板和型材焊接连接组成,炉体外壳体1-1底部与支座1-8焊接连接,炉体外壳体1-1上部槽内放置左盖1-5、右盖1-6,此两盖与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1-9通过盖顶部支座活动连接,炉体内壳体1-2内表面、左盖1-5、右盖1-6内表面先涂真空微珠绝热涂料1-3、再涂远红外反辐射涂料1-4,炉体外壳体1-1、炉体内壳体1-2之间装填保温层1-7。
[0019]蓄热式坩埚组件2由蓄热式坩埚外壳体2-1、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2-2、蓄热式坩埚内壳体2-3、蓄热式坩埚蓄热体2-4、蓄热式坩埚上盖板2-5、隔渣板2-6组成。蓄热式坩埚外壳体2-1、蓄热式坩埚内壳体2-3、蓄热式坩埚上盖板2-5、隔渣板2-6均由耐锌液腐蚀不锈钢板焊接连接,蓄热式坩埚蓄热体2-4由浇铸铝合金铸成,蓄热式坩埚外壳体2-1除底部外,其余外表面涂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2-2 ;隔渣板2-6与蓄热式坩埚内壳体2-3上部中间焊接连接。
[0020]蓄热体组件3由蓄热体上端盖3-1、蓄热体外壳体3-2、蓄热体内壳体3_3、蓄热体3-4、蓄热体侧端盖3-5、防漏挡板3-6、锌液泄漏探针3-7、绝缘套管3-8、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2-2组成。蓄热体上端盖3-1、蓄热体外壳体3-2、蓄热体内壳体3-3、蓄热体侧端盖3_5、防漏挡板3-6均由钢板焊接连接。蓄热体3-4由金属粉末填充入蓄热体组件3壳体内而成。蓄热体外壳体3-2外表面涂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2-2。锌液泄漏探针3-7由铜线组成,经绝缘套管3-8固定在蓄热体蓄热体组件3侧面,一端弯曲向下至离底面5毫米处,另一端通过
导线与电控柜5相连,锌液升高到5毫米,锌液泄漏探针3-7通电回路接通,就发出声光报
m
目O
[0021]加热体组件4由电阻带4-1、电阻带支座4-2、远红外辐射增效涂料4_3组成。电阻带4-1涂远红外辐射增效涂料4-3,固定在电阻带支座4-2上。
[0022]电控柜5是本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的配电和自动控制中心,通过汇流排、电缆与加热体组件4相连,通过导线分别与各温度传感器、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1-9、锌液泄漏探针3-7相连。
[0023]本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1-9转换成手动模式,并按开启按钮,两个炉盖全部打开,将一天工作需要的锌料全部加入蓄热式坩埚组件2内,再按关闭按钮,两个炉盖全部关闭。在谷电开始时间,将电控柜5电源合闸,加热体组件4通电加热,远红外辐射增效射出,被蓄热式坩埚组件2、蓄热体组件3外表面增效吸收。射向炉体内壳体1-2、炉盖内表面的远红外辐射,均被反射,也被蓄热式坩埚组件2、蓄热体组件3外表面增效吸收。蓄热式坩埚组件2、蓄热体组件3开始升温。通过蓄热式坩埚组件2壁面的传导,锌料开始升温,部分熔化,全部熔化,锌液温度开始上升,达到430度,就会自动减弱加热强度,使锌液、蓄热式坩埚组件2、蓄热体组件3缓慢升温,同时接近450度时,即会自动关闭加热电源。若偶有失控,锌液超过450度,则应开盖,及时再投入锌料,使其降至450度。白天工作状态,一般均有自动取料桶自动往返于各压铸机和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之间,此时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1-9应设定为自动状态,在吊有自动取料桶的电动葫芦导轨上,离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5米左右处,装有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1-9的触碰开关,自动取料桶来时经过此处,炉盖自动打开,自动取料桶去时经过此处,炉盖自动关闭。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蓄热体由蓄热式坩埚组件2、蓄热体组件3、锌液三部分组成,其450到430度的蓄热量远远大于炉体白天的散热量,确保白天不需用电加热。
[0024]本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有如下优点:
[0025]1、由于全谷电熔锌、蓄热,白天不用电加热,省钱。
[0026]2、由于加热体涂远红外辐射增效涂料,受热体涂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炉体内壳体、炉盖内表面均涂远红外反辐射涂料,能提高电热到受热体热量的转换效率约10%左右。
[0027]3、炉体内壳体和炉盖内表面第一层均涂真空微珠绝热涂料,光这一薄层就能降温100-300度,炉体内壳体与炉体外壳体之间还有保温层,确保炉体外表面热量损失降到最低。
[0028]4、由于自动取料桶来回时间短,约3分钟左右,所以一般熔锌炉整天敞口作业,热量损失巨大,工作环境恶劣。本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采用了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每次取料仅开盖十多秒钟,其余时间全是关闭状态,比全天敞口作业热量损失降低90%以上,也改善了工作环境。
[0029]5、由于蓄热式坩埚内壳体采用耐锌液腐蚀的不锈钢,工作寿命可达两年以上,若发现腐蚀裂缝,还可以焊接修补,又可成倍延长工作寿命。蓄热式坩埚内的蓄热体由浇铸铝合金铸成,导热性能好,比热容也较好,并且由于熔化温度适中,遭锌液腐蚀后可熔化自修复。
【权利要求】
1.一种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它包括炉体组件(I)、蓄热式坩埚组件(2)、蓄热体组件(3)、加热体组件(4)、电控柜(5);其特征在于:加热体组件(4)装入炉体组件(I)炉体内壳体(1-1)两侧的槽内,通过汇流排、电缆与电控柜(5)相连;蓄热体组件(3)放入炉体组件(I)底部,蓄热式坩埚组件(2)再放入蓄热体组件(3)底部上平面;蓄热式坩埚组件(2)内、蓄热式坩埚组件(2)外壳体、蓄热体组件(3)外壳体均装有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电控柜(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组件(I)包括炉体外壳体(1-1)、炉体内壳体(1-2)、真空微珠绝热涂料(1-3)、远红外反辐射涂料(1-4)、左盖(1-5)、右盖(1-6)、保温层(1-7)、支座(1-8)、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1-9);炉体外壳体(1-1)、炉体内壳体(1-2)由钢板和型材焊接连接组成,炉体外壳体(1-1)底部与支座(1-8)焊接连接,炉体外壳体(1-1)上部槽内放置左盖(1-5)、右盖(1-6),此两盖与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1-9)通过盖顶部支座活动连接,炉体内壳体(1-2)内表面、左盖(1-5)、右盖(1-6)内表面先涂真空微珠绝热涂料(1-3)、再涂远红外反辐射涂料(1-4),炉体外壳体(1-1)、炉体内壳体(1-2)之间装填保温层(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式坩埚组件(2)包括蓄热式坩埚外壳体(2-1)、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2-2)、蓄热式坩埚内壳体(2-3)、蓄热式坩埚蓄热体(2-4)、蓄热式坩埚上盖板(2-5)、隔渣板(2-6);蓄热式坩埚外壳体(2-1)、蓄热式坩埚内壳体(2-3)、蓄热式坩埚上盖板(2-5)、隔渣板(2-6)均由耐锌液腐蚀不锈钢板焊接连接,蓄热式坩埚蓄热体(2-4)由浇铸铝合金铸成,蓄热式坩埚外壳体(2-1)除底部外其余外表面涂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2-2);隔渣板(2-6)与蓄热式坩埚内壳体(2-3)上部中间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体组件(3)包括蓄热体上端盖(3-1)、蓄热体外壳体(3-2)、蓄热体内壳体(3-3)、蓄热体(3-4)、蓄热体侧端盖(3-5)、防漏挡板(3-6)、锌液泄漏探针(3-7)、绝缘套管(3-8)、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2-2);蓄热体上端盖(3-1)、蓄热体外壳体(3-2)、蓄热体内壳体(3-3)、蓄热体侧端盖(3-5)、防漏挡板(3-6)均由钢板焊接连接;蓄热体(3-4)由金属粉末填充入蓄热体组件(3)壳体内而成;蓄热体外壳体(3-2)外表面涂远红外吸热增效涂料(2-2);锌液泄漏探针(3-7)由铜线组成,经绝缘套管(3-8)固定在蓄热体组件(3)侧面,一端弯曲向下至离底面5毫米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控柜(5)相连;锌液升高到5毫米,锌液泄漏探针(3-7)通电回路接通,发出声光报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体组件(4)包括电阻带(4-1)、电阻带支座(4-2)、远红外辐射增效涂料(4-3);电阻带(4-1)涂远红外辐射增效涂料(4-3),固定在电阻带支座(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电熔锌蓄热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柜(5)通过汇流排、电缆与加热体组件⑷相连,通过导线分别与各温度传感器、炉盖自动和手动开闭系统(1-9)、锌液泄漏探针(3-7)相连。
【文档编号】F27B14/04GK203704648SQ201420010558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朱冠州, 朱宝泉 申请人:朱冠州, 朱宝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