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电陶炉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1837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电陶炉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节能电陶炉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陶炉,其炉体下方多采用散热风扇进行对主板的散热,存在热耗高且噪音大的缺点,另,炉面多为平面,一旦煮沸水喷溅在炉面上时,锅具易滑动造成不倾倒而致烫伤意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电陶炉的改良结构,静音降噪,节能且更提高使用安全性,美观实用。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电陶炉的改良结构,包括一带插头的线控器及一设有电加热座且可与线控器电连接的炉体,所述炉体上部设有架接圆缘,架接圆缘上方设有围沿,架接圆缘盖设微晶板,炉体底部铆接一圆片,圆片上设有导接柱,导接柱套设弹簧,电加热座包括一陶瓷盆座,陶瓷盆座中设有与线控器电连接的发热丝,所述陶瓷盆座套设在支座上,支座下方设有支脚,支脚插接在弹簧中并在弹簧的支撑作用下将盆座顶端触顶所述微晶板。

上述炉体的侧壁及底部设有散热通孔,侧壁外表面形成凹凸面。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正常工作时,首先,电加热座的陶瓷盆座一是往上紧贴微晶板,二是被支座包裹,且陶瓷盆座具绝缘隔热作用,使得发热丝的热量被集聚而不发散,热效更高更节能;其次,炉体中设有散热通孔,方便空气流动散热,且炉体侧壁外表面形成凹凸面以增加散热面积,有效地为炉体降温;从而整体形成热源集聚、炉壁散热的新型结构,使得炉体内不必设置排风扇,静音降噪。另外,还设有围沿,有效地对锅具防滑落起到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B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围沿,2盆座顶端,3微晶板,4发热丝,5架接圆缘,6通孔,7支脚,8导接柱,9弹簧,10陶瓷盆座,11炉体,12支座,13凹凸面,14脚座,15插电座,16圆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节能电陶炉的改良结构,包括一带插头的线控器(市售用品,图中未画出)及一设有电加热座且可与线控器电连接的炉体11,炉体11由陶瓷材质烧制而成一体结构,其下部为脚座14,炉体11的侧壁及底部设有散热通孔6,侧壁外表面形成凹凸面13(如图2所示),以此来增加散热效果。所述炉体11上部设有架接圆缘5,架接圆缘5上方设有围沿1,架接圆缘5盖设微晶板3,插电座15通过炉体11底部与圆片16相铆接固定,圆片16上设有导接柱8,导接柱8套设弹簧9,电加热座包括一陶瓷盆座10,陶瓷盆座10套设在支座12上,支座12下方设有支脚7(如图3所示),支脚7插接在弹簧9中并在弹簧9的支撑作用下将盆座顶端2触顶所述微晶板3,陶瓷盆座10中设有发热丝4,发热丝4与电插座15电连接。

使用时,将带插头的线控器与炉体底部的电插座15相插形成电连接并通过线控器进行控制,发热丝4导电发热形成电源并对放置在微晶板3上的锅具进行热交换。此时,由于陶瓷盆座10被支座12包裹,有效地形成隔热层,且陶瓷盆座10的盆座顶端2顶压紧贴微晶板3,形成相对密闭的热腔,更加提升热量聚集的效果,热效更高,加热更快。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支座12的包裹作用,在炉体11中温度不会太高,而且部分散出来的热也能通过炉体11的侧壁及底部设有散热通孔6、凹凸面13进行散热,确保炉体为正常温度,省却了排风扇,既节电且能静音降噪。而围沿1则能有效地对锅具防滑落起到防护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