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773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干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片状或块状物料干燥的装置,属于干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木薯等生物质含水率高,储运和后续利用需要大幅降低其含水率。而如果直接粉碎加工,因其含水率高容易成浆或板结,同时湿浆干燥投资大、能耗高。而片状或块状物料,因其物质内部传输速率低、不均匀等特征,往往也使得干燥工艺或者成本高、产能低,或者干燥不均匀、产品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干燥装置,尤其适用于高水分的木薯、薯块等块状或片状物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物料干燥装置,包括进料仓、滚筒、风管I、出料口和风管II;所述滚筒倾斜布置,所述进料仓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上端,所述出料口设置所述滚筒的下端;所述风管I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所述风管II位于所述滚筒的上端,且位于所述进料仓的下方;所述滚筒内部贴着滚筒内壁设置有抄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滚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固定连接;所述内筒通过穿过其中心轴的龙骨支撑。所述龙骨沿所述内筒圆周设置多根,且沿内筒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外筒采用骨架结构。

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滚筒内部设置螺线型抄板;所述螺线型抄板设置在所述内筒内部,贴着内筒内壁从所述内筒前端到后端盘旋而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线型抄板设置多组,呈多头螺线状,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贴着所述内筒内壁布置。

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滚筒内部设置翅片型抄板;所述翅片型抄板设置在所述内筒内部,所述翅片型抄板沿所述内筒轴向设置多个,多个翅片型抄板通过固定轴连接形成翅片型抄板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翅片型抄板组贴着所述内筒内壁布置,且沿着所述内筒圆周均匀的布置多组。

再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滚筒内部设置螺线型抄板和翅片型抄板;所述螺线型抄板和翅片型抄板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内壁;所述螺线型抄板沿所述内筒轴线方向设置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翅片型抄板沿所述内筒轴向设置多个,多个翅片型抄板通过固定轴连接形成翅片型抄板组;所述翅片型抄板组设置在所述内筒的中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线型抄板沿着所述内筒圆周均匀设置多组,呈多头螺线状;所述翅片型抄板组设置多组,且沿所述内筒圆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①螺线型抄板的设置,可以使块状或片状物料沿螺线运动,减少相互碰撞,从而减少破损,提高成品质量;②翅片型抄板的设置,形成内导流板,带动物料翻找,强化干燥效果;③滚筒双层设置,可以使内外层材质和结构选择不同,降低制造成本;④龙骨支撑和外筒骨架结构的设置,减少金属用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物料干燥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物料干燥装置螺线型抄板的滚筒A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物料干燥装置螺线型抄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物料干燥装置翅片型抄板的滚筒A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物料干燥装置的外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仓;2-滚筒;3-螺线型抄板;4-风管I;5-出料口;6-风管II;7-外筒;8-内筒;9-翅片型抄板;10-龙骨;11-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建立的。附图不同,则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故不能以此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物料干燥装置,用于块状或片状物料的干燥,尤其是中低温干燥。该装置包括进料仓1、滚筒2、风管I 4、出料口5和风管II 6;所述滚筒2倾斜布置,所述进料仓1设置在所述滚筒2的上端(即前端),所述出料口5设置所述滚筒2的下端(即末端最低点);所述风管I4设置在所述滚筒2的下端(即末端)且位于所述出料口5的上方;所述风管II6位于所述滚筒2的前端,且位于所述进料仓1的下方。块状或片状湿物料从进料仓1给入滚筒2,滚筒2在驱动电机带动下缓慢旋转。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是:热烟气或热空气等干燥介质从滚筒2末端的风管I 4进入,与物料逆流接触进行干燥,干燥物料后的干燥介质从滚筒2前端的风管II 6排出。干燥后的干物料或半干物料从滚筒2末端的出料口5送出,作为成品或者进入下一道工序继续处理。

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是:热烟气或热空气等干燥介质从滚筒2前端的风管II 6进入,与物料顺流接触进行干燥,干燥物料后的干燥介质从滚筒2末端的风管I 4排出。干燥后的干物料或半干物料从滚筒2末端的出料口5送出,作为成品或者进入下一道工序继续处理。

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滚筒2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7和内筒8,所述外筒7和内筒8固定连接。对于食品级的物料,接触物料的内筒8材质要求高。双层筒体的设置方式,可以降低单一筒体的厚度,即可以使得材质要求高的内筒8厚度降低,从而减少内筒8材料用量,降低成本。由于内筒8厚度降低,内筒8设置有穿过其中心轴的龙骨10。所述龙骨10沿所述内筒8圆周设置多根,且沿内筒8圆周均匀分布。内筒8通过龙骨10支撑,加强稳定度和强度。外筒7和内筒8可以贴近压为一体。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筒7还可以采用骨架11结构,进一步减轻筒体重量,节约成本。

为了达到良好的干燥效果,而同时提高成品质量,所述滚筒2内部贴着滚筒2内壁设置有抄板。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滚筒2内部设置螺线型抄板3。螺线型抄板3设置在内筒8内部,贴着内筒8内壁从所述内筒8前端到后端盘旋而下。螺线型抄板3设置多组,呈多头螺线状,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贴着内筒8内壁布置。从进料仓1进入内筒8的湿物料,在多头螺线型抄板3的导流作用下,沿其螺线型轨道从内筒8前端逐渐移动到后端,在此过程中与干燥介质接触干燥。由于轨道导流作用,使得物料间相互碰撞减少,从而减少了物料破损,提高成品质量。

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滚筒2内部设置翅片型抄板9。翅片型抄板9设置在所述内筒8内部,翅片型抄板9沿所述内筒8轴向设置多个,多个翅片型抄板9通过固定轴连接形成翅片型抄板组。翅片型抄板组贴着所述内筒8内壁布置,且沿着所述内筒8圆周均匀的布置多组。从进料仓1进入内筒8的湿物料,在翅片型抄板组的隔离分开和带动旋转下,在相邻翅片型抄板组形成的空间内轻微翻转,强化了其和换热介质的热交换,增强了干燥效果,而同时减少物料碰撞造成的破损。

第三种实施方式是,滚筒2内部同时设置螺线型抄板3和翅片型抄板9。螺线型抄板3和翅片型抄板9均设置在所述内筒8的内壁。其中,螺线型抄板3沿内筒8轴线方向设置两组,分别设置在内筒8的前端和后端。而,翅片型抄板9沿所述内筒8轴向设置多个,多个翅片型抄板9通过固定轴连接形成翅片型抄板组,翅片型抄板组设置在内筒8的中部。从进料仓1进入内筒8的湿物料,在螺线型抄板3的导流作用下,沿其螺线型轨道从内筒8前端逐渐移动到中部,然后在翅片型抄板9的导流下翻转换热并下移到后部,再在螺线型抄板3的导流轨道中移到出料口5排出滚筒2。

通常,螺线型抄板3沿着所述内筒8圆周均匀设置多组,呈多头螺线状;翅片型抄板组也设置多组,且沿所述内筒8圆周均匀分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