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060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设备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管沿出风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变化过大,造成出风管的导流方式不佳,使气流经过出风管段时,气流消耗的阻力超标,引起风道管网的增加,从而造成空调器整体风阻的提高,影响了空调器的出风质量,降低了空调器出风的舒适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舒适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风机部,设置于壳体内;出风管道,出风管道设置于壳体内,出风管道的第一端与风机部的第二出风口相连通,出风管道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从出风管道的第一端至出风管道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为σ,其中,0.3≤σ≤1.2。进一步地,出风管道包括:第一出风管段,第一出风管段为直线管段,第一出风管段的第一端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第一出风管段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第一出风管段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为S1,第一出风管段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为S2,其中,0.3≤S1/S2≤1.2。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出风管段的轴向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第一侧的内壁面在竖直面上的投影线与竖直方向具有第一夹角β,第一出风管段的几何中心线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内壁面在竖直面上的投影线与竖直方向具有第二夹角γ,其中,-10°≤β≤45°;-10°≤γ≤45°。进一步地,|β|+|γ|≤75°。进一步地,出风管道还包括第二出风管段,第二出风管段包括:引入直段,引入直段的第一端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偏折段,偏折段的第一端与引入直段的第二端相连通,偏折段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偏折段的第一端的进风方向与偏折段的第二端的出风方向具有第三夹角。进一步地,第三夹角为α,其中,α≥90°。进一步地,偏折段包括:弯折段,弯折段的第一端与引入直段的第二端相连通,弯折段的第一端的进风方向与弯折段的第二端的出风方向形成第三夹角;引出直段,引出直段的第一端与弯折段的第二端相连接,引出直段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进一步地,其中,S3为引入直段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S4为弯折段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S5为引出直段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S6为引出直段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进一步地,其中,S3为引入直段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S4为弯折段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S5为引出直段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S6为引出直段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L1为引入直段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内壁面的长度;L2为弯折段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内壁面的最小长度;L3为引出直段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内壁面的长度。进一步地,出风管道包括:第一出风管段,第一出风管段的第一端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第二出风管段,第二出风管段的第一端与第一出风管段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二出风管段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其中,第一出风管段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为S1,第一出风管段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为S2,其中,0.3≤S1/S2≤1.2。进一步地,第二出风管段包括:引入直段,引入直段的第一端与第一出风管段的第二端相连通;偏折段,偏折段的第一端与引入直段的第二端相连通,偏折段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偏折段的第一端的进风方向与偏折段的第二端的出风方向具有第四夹角。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空调器中连接风机部和壳体出风口之间的出风管道的横截面σ设置成0.3≤σ≤1.2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小气流在该出风管道流动时消耗的阻力,即降低了出风管道对气流的风阻,提高了该出风管道的送风的顺畅性,提高了该空调器的出风的舒适性,继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出风管段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出风管段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出风管段;20、第二出风管段;21、引入直段;22、偏折段;221、弯折段;222、引出直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具体地,该空调器包括壳体、风机部和出风管道。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风机部设置于壳体内。出风管道设置于壳体内,出风管道的第一端与风机部的第二出风口相连通,出风管道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从出风管道的第一端至出风管道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为σ,其中,0.3≤σ≤1.2。在本实施例中,将空调器中连接风机部和壳体出风口之间的出风管道的横截面σ设置成0.3≤σ≤1.2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小气流在该出风管道流动时消耗的阻力,即降低了出风管道对气流的风阻,提高了该出风管道的送风的顺畅性,提高了该空调器的出风的舒适性,继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具体地,出风管道包括第一出风管段10,第一出风管段10为直线管段,第一出风管段10的第一端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第一出风管段10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第一出风管段10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为S1,第一出风管段10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为S2,其中,0.3≤S1/S2≤1.2。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小气流在第一出风管段10内输送时的损耗量,提高了空调器的实用性。如图1所示,位于第一出风管段10的轴向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第一侧的内壁面在竖直面上的投影线与竖直方向具有第一夹角β,第一出风管段10的几何中心线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内壁面在竖直面上的投影线与竖直方向具有第二夹角γ,其中,-10°≤β≤45°,-10°≤γ≤45°,|β|+|γ|≤75°。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管段10的轴向方向的几何中心线L的第一侧记为图1中的左侧,第一出风管段10的轴向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第二侧记为图1中的右侧,位于几何中心线L的左侧的虚线处β角,当左侧的内壁朝向几何中心线L的左侧偏移即“+”方向偏移时,该β记为正角,当左侧的内壁与几何中心线L的夹角在图中“-”一侧时,该夹角记为负角。其中,出风管道还包括第二出风管段20。第二出风管段20包括引入直段21和偏折段22。引入直段21的第一端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偏折段22的第一端与引入直段21的第二端相连通,偏折段22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偏折段22的第一端的进风方向与偏折段22的第二端的出风方向具有第三夹角。这样设置能够满足空调器实现不同角度的送风效果,提高了该空调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其中,第三夹角为α,其中,α≥90°。如图2所示,偏折段22包括弯折段221和引出直段222。弯折段221的第一端与引入直段21的第二端相连通。弯折段221的第一端的进风方向与弯折段221的第二端的出风方向形成第三夹角。引出直段222的第一端与弯折段221的第二端相连接,引出直段222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这样设置能够使得风管道实现转角送风,进一步地提高了具有该出风管道结构的空调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采用该管道结构进行送风,能够有效地提高空调器的送风效果。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有效减小气流在出风管道内的风阻损失,将出风管道的横截面的面积设置成满足以下关系:其中,S3为引入直段21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S4为弯折段221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S5为引出直段222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S6为引出直段222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L1为引入直段2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内壁面的长度,L2为弯折段22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内壁面的最小长度,L3为引出直段22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内壁面的长度。以此控制偏折出风的管网阻力,较偏离上述约束下的出风流道同转速的风机的空调器的风量提高15%~20%,如下表1所示:偏离范围出流管与本申请的小风阻出风管流量对照表偏离范围出风管小风阻式出风管转速高转速高转速流量970m3/h1180m3/h转速中转速中转速流量710m3/h,890m3/h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出风管道包括第一出风管段10和第二出风管段20。第一出风管段10的第一端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第二出风管段20的第一端与第一出风管段10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二出风管段20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其中,第一出风管段10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为S1,第一出风管段10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为S2,其中,0.3≤S1/S2≤1.2。而且,第二出风管段20包括引入直段21和偏折段22。引入直段21的第一端与第一出风管段10的第二端相连通。偏折段22的第一端与引入直段21的第二端相连通,偏折段22的第二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偏折段22的第一端的进风方向与偏折段22的第二端的出风方向具有第四夹角。该第四夹角可以设置成与第三夹角相同的角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管段10和第二出风管段2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管段10和第二出风管段20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中仅包括第一出风管段10和第二出风管段20中的一个,而在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了第一出风管段10和第二出风管段20。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空调器送风的舒适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质量。具体地,采用本申请中空调器的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了出风管截面积变化不合理导致的管网阻力增加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因为出现管网阻力而通过增加风机的性能解决出风强度的问题,而增加风机的性能使得空调器的噪音加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申请通过改变风管结构的横截面的面积,起到降低官网阻力的同时还降低了空调器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优化变截面出风管的面积变化梯度方式,降低出风管道产生的管网阻力,并依据的降阻效应,进一步优化管网风阻,实现性能提升同时保证噪音水平与之前持平或降低。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管段流动呈直入直出形式时,沿流向呈变截面形式,面积大小呈连续缓慢趋势变化,且流道两侧偏角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以此避免出流既不会因为渐缩比例过大而产生憋风、流量大幅衰减现象。也不会因为渐扩比例或偏角过大引起出流分离,从而产生额外回流损失,从而有效地提高风机出风性能。当出风段必须实现α≥90°偏折出风时,可将其分为三段:引入段、偏折段与引出直段,各段面积比须保持在前述点面积比关系范围,且偏折段沿流向面积变化幅度与面积变化速率均需低于俩直段水平。以此控制偏折出风的管网阻力,改善整机出风性能。出风段管流动呈直入直出形式时,沿流向呈变截面形式,面积大小呈连续缓慢趋势变化,其具体体现为:面积比关系0.3≤S1/S2≤1.2,且流道两侧偏角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10°<β<45°,-10°<γ<45°,|β+γ|<70°。以此避免出流既不会因为渐缩比例过大而产生憋风、流量大幅衰减现象;也不会因为渐扩比例或偏角过大引起出流分离,此时出流必须克服两侧壁的额外回流损失。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