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换热炉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3924发布日期:2019-06-26 01:3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换热炉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率换热炉膛结构。



背景技术:

燃烧炉、电弧燃烧炉又名碳硫燃烧炉,简称电弧炉,它是利用高压、高频振荡电路,形成瞬间大电流点燃样品,使样品在富氧条件下迅速燃烧后产生的混合气体,经过化学分析程序,定量而快捷地分析出样品中碳、硫含量的设备,它是我国理化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

彻底改变了已相对落后的传统设计,电源不需左零、右相,完全解除了操作者的后顾之忧,成为理化工作者真正满意的工作伙伴,该炉最适合用于钢铁样品的燃烧 ,也可在加入一定的添加剂的情况下燃烧其它样品,本电弧炉与碳硫联测分析仪配套使用,采用电导法、非水滴定法、气容法、碘量法、酸碱滴定法等各种分析方法,来定量分析样品的碳硫含量。

炉膛是燃烧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炉膛内部需要完成原料的燃烧,水的换热,烟气的排放,燃烧灰的储存等过程,炉膛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这些功能的效果,燃烧炉的作用时取暖,或者换热,那么换热效率就是重中之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燃烧炉均采用管路通水,使管路中的水在炉膛中与热烟气和火直接接触换热,来达到对水的加热,但是这种换热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那就是水按照固定方式和路线流通,但是烟气和火本身并没有收到限制,无法保证水管中的水持续接收到大料的热量,烟气的热量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设计一种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烟气换热接触面积和换热时间,增加换热效率的炉膛结构,正是发明人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换热炉膛结构,能实现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烟气换热接触面积和换热时间,增加换热效率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率换热炉膛结构,其主体框架、上部水包、前盖板、燃烧室、集灰槽、安装底板、风机安装支架、进料口、侧水包、水管、清焦辊、电动机、纵隔板A、横隔板、背板、纵隔板B、风机、换热气管、换热水管、连接口、清灰门、固定连接块,所述主体框架有钢板支撑且截面为“U”形,所述侧水包上部边角处设置有连接口,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侧侧壁分别连接有两个侧水包,所述两个侧水包之间通过若干换热水管连接,所述若干换热水管分别贯穿主体框架的两侧侧壁且换热水管内侧分别与两个侧水包内侧空间连通,所述两个侧水包的两个连接口分别连接两个水管,所述两个水管一个作为进水管且另一个作为出水管,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侧侧壁之间通过前盖板连接且前盖板位于若干换热水管侧面,所述若干换热水管下方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通过钢板与主体框架连接固定,所述燃烧室下方设置有集灰槽,所述主体框架的侧壁上位于燃烧室侧上方处设置有固定连接块,所述固定连接块内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空间通过背板、横隔板分隔成两部分且若干换热水管、燃烧室、集灰槽、固定连接块、进料口处于同一部分空间内,另一部分空间内侧设置有若干换热气管,所述若干换热气管分成三排平行且均匀排列,所述若干换热气管两端分别与两个横隔板连接且连通,所述两个横隔板均与主体框架连接,所述两个横隔板中位于上方的横隔板上端连接有纵隔板A,所述两个横隔板中位于下方的横隔板下端连接有纵隔板B,所述纵隔板A、纵隔板B两端均与主体框架的侧壁连接,所述两个横隔板、纵隔板A、纵隔板B把三排若干换热气管之间分隔成没两排相互之间连通最终形成一条通路,所述主体框架侧面连接有风机安装支架,所述风机安装支架内侧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输入端与最外侧一排换热气管下方的空间相连通,所述最外侧一排换热气管下方的空间侧壁上设置有清灰门,所述清灰门与主体框架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两个侧水包与若干换热气管之间的空间连通用于流通水,所述若干换热水管上方设置有上部水包,所述上部水包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水包连通,所述燃烧室底部设置有开口结构且开口结构内侧设置有清焦辊,所述清焦辊连接电动机,所述主体框架下方连接安装底板。

进一步,所述两个侧水包、上部水包、若干换热气管周围空间组成水流的存储空间用于换热。

进一步,所述若干换热气管中最内侧的一排换热气管与若干换热水管周围空间连通,所述风机将烟气与火苗从若干换热水管周围空间吸入最内侧的一排换热气管,再经过最内侧一排换热气管下方的空间进入中间一片的换热气管,之后经过上部空间最后进入最外侧一排的换热气管。

进一步,所述清焦辊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将燃烧产生的结焦向外侧推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大量的加换热气管并排排列并且划分连通区域使众多换热气管之间形成一条单独的通路来通烟气,并使换热气管周围布满需要换热的水,将换热水管直接至于火焰上方采集热量,实现了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烟气换热接触面积和换热时间,增加换热效率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A。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A。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B。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B。

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框架;2-上部水包;3-前盖板;4-燃烧室;5-集灰槽;6-安装底板;7-风机安装支架;8-进料口;9-侧水包;10-水管;12-清焦辊;13-电动机;14-纵隔板A;15-横隔板;16-背板;17-纵隔板B;18-风机;19-换热气管;20-换热水管;21-连接口;22-清灰门;23-固定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至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A、内部结构图A、内部结构图B、结构图B,其主体框架1、上部水包2、前盖板3、燃烧室4、集灰槽5、安装底板6、风机18安装支架7、进料口8、侧水包9、水管10、清焦辊12、电动机13、纵隔板A14、横隔板15、背板16、纵隔板B17、风机18、换热气管19、换热水管20、连接口21、清灰门22、固定连接块23,主体框架1有钢板支撑且截面为“U”形,侧水包9上部边角处设置有连接口21,主体框架1的两侧侧壁分别连接有两个侧水包9,两个侧水包9之间通过若干换热水管20连接,若干换热水管20分别贯穿主体框架1的两侧侧壁且换热水管20内侧分别与两个侧水包9内侧空间连通,两个侧水包9的两个连接口21分别连接两个水管10,两个水管10一个作为进水管10且另一个作为出水管10,主体框架1的两侧侧壁之间通过前盖板3连接且前盖板3位于若干换热水管20侧面,若干换热水管20下方设置有燃烧室4,燃烧室4通过钢板与主体框架1连接固定,燃烧室4下方设置有集灰槽5,主体框架1的侧壁上位于燃烧室4侧上方处设置有固定连接块23,固定连接块23内侧设置有进料口8,主体框架1的内部空间通过背板16、横隔板15分隔成两部分且若干换热水管20、燃烧室4、集灰槽5、固定连接块、进料口8处于同一部分空间内,另一部分空间内侧设置有若干换热气管19,若干换热气管19分成三排平行且均匀排列,若干换热气管19两端分别与两个横隔板15连接且连通,两个横隔板15均与主体框架1连接,两个横隔板15中位于上方的横隔板15上端连接有纵隔板A14,两个横隔板15中位于下方的横隔板15下端连接有纵隔板B17,纵隔板A14、纵隔板B17两端均与主体框架1的侧壁连接,两个横隔板15、纵隔板A14、纵隔板B17把三排若干换热气管19之间分隔成没两排相互之间连通最终形成一条通路,主体框架1侧面连接有风机18安装支架7,风机18安装支架7内侧设置有风机18,风机18输入端与最外侧一排换热气管19下方的空间相连通,最外侧一排换热气管19下方的空间侧壁上设置有清灰门22,清灰门22与主体框架1的侧壁活动连接,两个侧水包9与若干换热气管19之间的空间连通用于流通水,若干换热水管20上方设置有上部水包2,上部水包2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水包9连通,燃烧室4底部设置有开口结构且开口结构内侧设置有清焦辊12,清焦辊12连接电动机13,主体框架1下方连接安装底板6。

两个侧水包9、上部水包2、若干换热气管19周围空间组成水流的存储空间用于换热,若干换热气管19中最内侧的一排换热气管19与若干换热水管20周围空间连通,风机18将烟气与火苗从若干换热水管20周围空间吸入最内侧的一排换热气管19,再经过最内侧一排换热气管19下方的空间进入中间一片的换热气管19,之后经过上部空间最后进入最外侧一排的换热气管19,清焦辊12在电动机13的带动下将燃烧产生的结焦向外侧推动。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的惯性设计思维,采用大量的换热气管19配成三排并通过隔板分隔开来组成一条单向的通路来通烟气,同时将周围充满水进行换热,这样一来,原本老式炉膛中水管10接触烟气换的方式就可以完美的转换成气管大面积接触水进行换热,不但大大增加的单位面积与水的接触率,还增加了水与烟气管路的接触时间,双重效果大大提高了水的换热效率,烟气的经过路线得到了增加,这样一来烟气在排出去之前可以接触大量的水并且进行充分换热,达到了换热彻底的效果,实现了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能源利用率的效果,燃烧室下方的清焦辊12可以针对个别材料燃烧产生的结焦物进行清理,主体框架1侧壁底部的清灰门22用来清理长期使用后,换热气管19中积攒并沉淀的灰尘。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大量的加换热气管19并排排列并且划分连通区域使众多换热气管19之间形成一条单独的通路来通烟气,并使换热气管19周围布满需要换热的水,将换热水管20直接至于火焰上方采集热量,实现了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烟气换热接触面积和换热时间,增加换热效率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