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料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0382发布日期:2021-04-02 09:2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料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冷却设备的填料片。



背景技术:

专利号cn201420547705.0,名称冷却塔淋水填料片,公开了此种冷却塔淋水填料片,包括填料片本体,所述填料片本体包括横断面为梯形结构的淋水板和粘结边,梯形的腰部上设有流水槽;所述淋水板的中线上设有粘结中边,所述淋水板上设有以粘结中边为对称中心线表面呈等间距凹凸相间结构的滞流区域;所述的粘结中边和粘结边上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粘结点。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通道面积大,粘接牢固,整体组装钢度好,可广泛用于工业冷却塔。

其中,此种冷却塔淋水填料片具有如下缺点,新风从侧部流入的时候,因为管道呈水平,因此,新风滞留的时间有限,冷热交换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风滞留的时间延长,冷热交换效果良好的填料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填料片,包括板本体,板本体上开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贯水槽,相邻两个贯水槽之间形成贴面凸起,贴面凸起上开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贯风槽,在每个所述贯风槽与所述贯水槽交界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阻风部和第二阻风部,其中

当新风依次吹击所述贯风槽的入风口、出风口时,位于入风口的所述第一阻风部、位于出风口的所述第二阻风部被打开以实现所述贯风槽的流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阻风部包括第一上叠片和第一下叠片,以及

所述第一上叠片与所述贯风槽的槽底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下叠片与所述贯风槽的槽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上叠片的顶部与所述第一下叠片的顶部相抵形成第一尖端,所述第一尖端伸入所述贯风槽;

所述第二阻风部包括第二上叠片和第二下叠片,以及

所述第二上叠片与所述贯风槽的槽底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下叠片与所述贯风槽的槽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上叠片的顶部与所述第二下叠片的顶部相抵形成第二尖端,所述第二尖端伸出所述贯风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尖端至所述贯风槽的距离为与所述贯水槽的槽宽之比为1~2:3。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下叠片、所述第二下叠片的根部开设有流通口。

作为优选,所述贯风槽的底面形成拱状,其高点位于腰部,两个低点位于所述贯风槽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处。

作为优选,所述贯风槽的顶面形成拱状,其高点位于腰部,两个低点位于所述贯风槽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处。

作为优选,沿着所述惯水槽的腰部水平设置有一凸棱;

所述凸棱上具有凸块;

所述凸棱的背部具有与所述凸块适配的凹块。

作为优选,所述板本体的上下边缘具有两个粘结边,所述粘结边上等间距设置有定位凸起;

所述粘结边的背部具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此种填料片,通过板本体以及板本体上的惯水槽的配合,实现水束的上下流通效果;并且配合贯风槽,实现新风的左右流通的效果;

通过第一阻风部配合第二阻风部的设置,当新风依次吹击所述贯风槽的入风口、出风口时,位于入风口的所述第一阻风部、位于出风口的所述第二阻风部被打开以实现所述贯风槽的流通,延长了新风、冷凝水在在填料片中的时间,增强了交换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填料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槽、第一阻风部和第二阻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板本体1,贯水槽2,贴面凸起3,贯风槽4,第一阻风部5,第一上叠片501,第一下叠片502,第一尖端503,第二阻风部6,第二上叠片601,第二下叠片602,第二尖端603,凸棱7,凸块701,粘结边8,定位凸起801,流通口9。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填料片,包括板本体1,板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贯水槽2,相邻两个贯水槽2之间形成贴面凸起3,贴面凸起3上开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贯风槽4,在每个所述贯风槽4与所述贯水槽2交界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阻风部5和第二阻风部6,其中

当新风依次吹击所述贯风槽4的入风口、出风口时,位于入风口的所述第一阻风部5、位于出风口的所述第二阻风部6被打开以实现所述贯风槽4的流通。

此种填料片,通过板本体1以及板本体1上的惯水槽的配合,实现水束的上下流通效果;并且配合贯风槽4,实现新风的左右流通的效果;

通过第一阻风部5配合第二阻风部6的设置,当新风依次吹击所述贯风槽4的入风口、出风口时,位于入风口的所述第一阻风部5、位于出风口的所述第二阻风部6被打开以实现所述贯风槽4的流通,延长了新风、冷凝水在在填料片中的时间,增强了交换效果。

其中,第一阻风部5和第二阻风部6的具体结构为:

所述第一阻风部5包括第一上叠片501和第一下叠片502,以及所述第一上叠片501与所述贯风槽4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叠片502与所述贯风槽4的槽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叠片501的顶部与所述第一下叠片502的顶部相抵形成第一尖端503,所述第一尖端503伸入所述贯风槽4;

所述第二阻风部6包括第二上叠片601和第二下叠片602,以及所述第二上叠片601与所述贯风槽4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叠片602与所述贯风槽4的槽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叠片601的顶部与所述第二下叠片602的顶部相抵形成第二尖端603,所述第二尖端603伸出所述贯风槽4。

通过第一阻风部5和第二阻风部6的设置,当新风随着贯风槽4注入以后,首先会挤压第一上叠片501以及第一下叠片502,从而使其打开,在继续流动的过程中,会打开第二上叠片601与第二下叠片602,通过此过程,新风滞留在填料片中的时间大大提高,从而极大的加强了整体的冷却效果;同时第二上叠片601和第二下叠片602的存在,对于冷凝水起到滞留阻碍的效果,进一步的延长了被加热之后的水在填料片中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尖端603至所述贯风槽4的距离为与所述贯水槽2的槽宽之比为1~2:3。此处是指第二尖端603至所述贯风槽4的距离为与所述贯水槽2的槽宽之比为1/3~2/3之间不等,优选的为1/3。

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上叠片501和第一下叠片502,以及第二上叠片601和第二下叠片602的存在,在新风打开第一上叠片501和第一下叠片502,以及第二上叠片601和第二下叠片602的时候,新风中会依然裹挟着被加热过后的冷凝水,并且该部分的冷凝水,会在贯风槽4内形成积聚,为了能够使积聚的冷凝水能够排出,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下叠片502、所述第二下叠片602的根部开设有流通口9。

进一步地,所述贯风槽4的底面形成拱状,其高点位于腰部,两个低点位于所述贯风槽4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处。

通过此种技术方案的采用,能够导向冷凝水从高点向两侧流去,并通过流通口9,将其全部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贯风槽4的顶面形成拱状,其高点位于腰部,两个低点位于所述贯风槽4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处。

通过此种设置,使贯风槽4的腰部处形成窄槽,该窄槽的存在,形成风量差,从而使中部形成风压,该风压的形成,便于进一步地打开第二上叠片601和第二下叠片602,以及对于滞留在贯风槽4内的冷凝水形成一个强力的推动力,使其排出贯风槽4。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惯水槽的腰部水平设置有一凸棱7;所述凸棱7上具有凸块701;所述凸棱7的背部具有与所述凸块701适配的凹块。

所述板本体1的上下边缘具有两个粘结边8,所述粘结边8上等间距设置有定位凸起801;所述粘结边8的背部具有与所述定位凸起801适配的定位凹口。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