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26009阅读:来源:国知局
加速腔520的空间较小,这样会迫使加速腔520内的风朝向排风口 540处运动,在不断相互挤压的过程中,空气只能从狭小的排风口 540进入风腔510,持续一端时间后,能够渐渐加强风压,加快排风口 540处的气流流速,之后被挤压加速后的风由风腔510的前后两面吹出,以对线圈盘200和主板300等部件进行散热。由此可以实现空气加速腔体500对空气的挤压加速效果。
[0034]可选地,如图4-图6所示,吸风口 530可以设在空气加速腔体500的侧壁上以便于吸风,例如,吸风口 530可以设在空气加速腔体500的左侧壁上。加速腔520的内部尺寸可以由后至前逐渐增大,即加速腔520的后部狭窄而前部较宽,排风口 540可以为环形的狭长口且位于空气加速腔体500的前部,以加大对吸入的风的挤压效果、增大风压。经过加速腔520挤压加速后的风可以由风腔510的后面吹出以对线圈盘200和主板300进行散热,而空气加速腔体500前面的空气会从前向后补充进来,加强中心送风效果。另外,风腔510外围的空气也会因为气流造成的负压一齐补充进来,拓宽吹风的范围。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磁炉I的散热效果。
[0035]有利地,如图1-图3所示,风腔510的后面可以朝向线圈盘200和/或主板300,以减小风腔510吹出的风到达线圈盘200和/或主板300的行程,进一步提高对线圈盘200和主板300的散热效果。底座110上可以设有与风腔510的前面位置对应的避让口 112,空气加速腔体500前面的风可以通过避让口 112补充到风腔510内,这样可以使风腔510前面的风量足够,避免风腔510的前面受到阻挡而影响空气的补入,进一步提高线圈盘200和主板300的散热效果。
[0036]另外,所述发热元件还可以包括显控板600,显控板600可以排列在空气加速腔体500的前方,显控板600与空气加速腔体500之间可以设有隔板180,隔板180将显控板600与其他部件隔离,避让口 112形成在隔板180上。这样风腔510的前面可以通过显控板600处的电磁炉I前端区域补充风量,风流动过程中又可以起到对显控板600进行散热的效果。
[0037]图1-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示例的电磁炉I。如图1-图3所示,底座110上可以设有风机罩140,风机400可以设在风机罩140内,风机罩140上可以设有连通通风孔111和风机罩140内部的进风口 141以及连通风机罩140内部与吸风口 530的出风口 142。风机400可以将外界的空气依次通过通风孔111和进风口 141吸入风机罩140内,并依次通过出风口 142和吸风口 530送入加速腔520内。其中,空气加速腔体500可以邻近风机罩140设置,而吸风口 530可以与出风口 142位置相对。通过设置风机罩140,可以利用风机罩140将风机400包围起来,以防止漏风,空气加速腔体500可以直接将风机400从出风口 142排出的风吸入加速腔520内,从而可以保证供给到加速腔520的风快速且风量足够。
[0038]可选地,风机罩140可以与底座110—体成型,也可以与风机400 —体成型。
[0039]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底座110上可以进一步设有防水挡板150,防水挡板150可以位于进风口 141的外周处且与风机罩140的外壁之间限定出进风风道160,进风风道160可以连通通风孔111和进风口 141。这样不仅可以利用防水挡板150阻挡水珠,以防止水珠混入空气后被吸入风机罩140内,而且可以利用防水挡板150与风机罩140限定出进风风道160,以便于风机400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到风机罩140内。
[0040]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防水挡板150可以包括弧形部151、第一翘起部152和第二翘起部153。弧形部151的形状可以与风机罩140的外壁形状适配、第一翘起部152可以从弧形部151的一端朝向远离风机罩140的方向延伸。第二翘起部153可以从弧形部151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风机罩140的方向延伸。这样可以形成两端宽中部窄的进风风道160,从而可以在保证防水挡板150的防水效果的同时,提高进风风道160的导风量。
[004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磁炉I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0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004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发热元件、风机和空气加速腔体,所述发热元件、所述风机和所述空气加速腔体均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通风孔,所述风机吸入的风经所述空气加速腔体挤压加速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速腔体内限定有前后敞开的风腔和呈扁平状绕所述风腔设置的加速腔,所述空气加速腔体上设有连通所述加速腔和外界的吸风口以及连通所述加速腔和所述风腔的排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设在所述空气加速腔体的侧壁上,所述排风口为环形的狭长口且位于所述空气加速腔体的前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机罩,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机罩内,所述风机罩上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加速腔体的吸风口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外周设有防水挡板,所述防水挡板与所述风机罩的外壁之间限定出连通所述通风孔和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挡板包括与所述风机罩的外壁形状适配的弧形部、从所述弧形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风机罩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翘起部以及从所述弧形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风机罩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翘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速腔体与所述风机沿水平方向排列在所述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线圈盘和/或主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速腔体的后面朝向所述线圈盘和/或所述主板,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气加速腔体的前面位置对应的避让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还包括显控板,所述显控板与所述空气加速腔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避让口设置在所述隔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有电子元器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空气加速腔体挤压加速后的风导向所述电子元器件的导流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底座,所述发热元件、所述风机和所述空气加速腔体设在所述底座上; 面盖,所述面盖罩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通风孔设在所述底座的侧壁和/或所述面盖的侧壁上; 面板,所述面板扣盖在所述面盖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炉,所述电磁炉包括壳体、发热元件、风机和空气加速腔体,所述发热元件、所述风机和所述空气加速腔体均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通风孔,由所述风机吸入的风经所述空气加速腔体挤压加速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磁炉具有散热风量大、散热效果好、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噪音小、使用舒适性高等优点。
【IPC分类】F24C15-00, F24C7-00
【公开号】CN104848271
【申请号】CN201410053356
【发明人】何田田, 韩平英, 梁坚民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4年2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