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169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用于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中,有效保证热空气输送效果的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高压电场干燥进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干燥方式,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高压电场为物料提供促使物料内水分蒸发的内在动力。
[0003]具体而言,高压电场对物料水分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在设备中通过电极网形成电晕放电,其离子束对含水物料内部具有注入作用,使物料中的水分子能量增大,引起链状分子团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断开,断裂呈许多活性的具有明显极性的单个水分子,减少单个水分子团的体积,从而减少水分子脱离物料的阻力;其次,电晕放电形成的非均匀电场对物料的内部水分子产生牵引力;再次,电子雪崩引起高速离子射流流动,形成的离子风加速了物料表面水分子运动,使物料表面空气的湿度降低,加大了物料表面的空气湿度梯度,离子风将表面逸出的水分子吹送到环境中,从而使物料的内部水分不断地运输到表面层,加快了水分子的运输过程。
[0004]在高压电场下,水的蒸发变得十分活跃,施加电压后,水的蒸发速度加快。而经试验发现,高压电场干燥具有能耗低、不污染环境、干燥均匀,物料不升温、还可杀灭细菌等优点,且能很好的保存物料的有效成分。然而,在实际干燥处理中,由于电场干燥中具有干燥盲区,容易出现某些节点干燥不充分的情况,以至于影响物料的干燥效果。
[0005]因此,市场需要一种配合电场干燥辅助设备的系统,确保对电场干燥的干燥盲区进行辅助干燥有效性,以保证物料的干燥效果,以便于推广。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该流道结构保证了输入空气具有辅助干燥所需要的温度,有效避免了干燥盲区的出现,更好地保证了物料的干燥效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包括一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有导向单元,该导向单元呈层状结构设于机箱中,该导向单元之第一层通过一导向部形成分流层,该分流层设于靠近进风管的位置,且设于机箱的中部,该分流层上方的其他各层分别通过若干导向部形成导向层,各该导向层通过导向部分别形成若干流道口,各导向层中对应的流道口相连通,构成气流通道,各该气流通道用于将进入机箱中的空气向出风管方向引导。
[0009]所述各导向层中的各导向部设于同一水平线上,各导向层中的各导向部间隔设置,形成流道口,各流道口的大小相一致。
[0010]所述各导向层之间、靠近分流层的导向层与分流层之间间距相一致,各该导向层中均分别包含有三导向部,且各导向层的各导向部呈矩形阵列设置。
[0011]所述各气流通道中,靠近各流道口处分别设有若干发热元件,各该发热元件用于对经气流通道引导向出风管的空气进行加热,各该发热元件并联于同一电路中,各导向部的长度基本与发热元件相一致。
[0012]所述机箱机箱内形成一中空腔体,在该机箱底部设有进风管,该进风管与一引风装置相连接,该引风装置用于将外部的空气经进风管向机箱内输送,该机箱其中一侧面上端设有出风管,该进风管与出风管通过中空腔体相连通,在该出风管上连接一延伸管,在延伸管底面设有若干分配管,各该分配管用于将被加热的空气分流输送到电场干燥设备中,该延伸管的非连接端为封闭结构。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导向单元之导向部形成分流层和导向层,靠近进风管的分流层将引风装置经进风管输入的空气进行气流分道,输送向各导向层,各导向层中通过各导向部形成流道口,各导向层中对应的流道口相连通形成气流通道,被分流的空气由于受到各导向部的限制,被迫向各气流通道经过,经过气流通道的空气,被发热元件加热,形成热空气,朝机箱之出风管方向输送,再从延伸管的各分配管进入电场干燥设备中,对电场干燥设备中的对应节点进行加温处理,进而有效避免了干燥盲区的出现,加之,导向单元的气流导向作用,使得进入机箱的空气被充分加温,更好地保证了输入空气具有辅助干燥所需要的温度,更好地保证了物料的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包括一机箱1,机箱I机箱I内形成一中空腔体,在该机箱I底部设有进风管2,该进风管2与一引风装置4相连接,该引风装置4用于将外部的空气经进风管2向机箱I内输送,该引风装置4优选采用引风机。
[0019]如图1-3所示,机箱I其中一侧面上端设有出风管3,该进风管2与出风管3通过中空腔体相连通,在该出风管3上连接一延伸管5,在延伸管5底面设有若干分配管6,各该分配管6用于将被加热的空气分流输送到电场干燥设备中,各该分配管6与延伸管5的连接出分别呈密封状态,该延伸管5的非连接端为封闭结构,即相对与出风管3连接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以避免热空气输送过程中从延伸管5该端输出,保证热空气向各分配管6输送的有效性,其中,该机箱1、出风管3和延伸管5均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热空气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耗,进而保证输出热空气的有效性。
[0020]如图1-3所示,机箱I内设有导向单元7,导向单元7呈层状结构设于机箱I中,该导向单元7之第一层通过一导向部7a形成分流层71,该分流层71设于靠近进风管2的位置,且设于机箱I的中部,该分流层71上方的其他各层分别通过若干导向部7a形成导向层72,各该导向层72通过导向部7a分别形成若干流道口 7b,各导向层72中对应的流道口 7b相连通,构成气流通道,各该气流通道用于将进入机箱I中的空气向出风管3方向引导。
[0021]如图1-3所示,各导向层72中的各导向部7a设于同一水平线上,各导向层72中的各导向部7a间隔设置,形成流道口 7b,各流道口 7b的大小相一致;各导向层72之间、靠近分流层71的导向层72与分流层71之间间距相一致,各该导向层72中均分别包含有三导向部7a,且各导向层72的各导向部7a呈矩形阵列设置,被分流的空气由于受到各导向部7a的限制,被迫向各气流通道经过,经过气流通道的空气,被发热元件8加热,形成热空气,被加温后的空气朝机箱I之出风管3方向输送,再从延伸管5的各分配管6进入电场干燥设备中,对电场干燥设备中的对应节点进行加温处理,进而有效避免了干燥盲区的出现。
[0022]如图1-3所示,各气流通道中,靠近各流道口 7b处分别设有若干发热元件8,各该发热元件8用于对经气流通道引导向出风管3的空气进行加热,各该发热元件8并联于同一电路中,各导向部7a的长度基本与发热元件8相一致,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进入机箱I中的空气都被得到充分加温,保证了热空气输出的有效性,其中,该发热元件8优选采用U型发热翼管,以确保空气加热效率,而需要说明的是,发热元件8的选择可根据实际加热需要进行选择,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0023]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包括一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设有导向单元,该导向单元呈层状结构设于机箱中,该导向单元之第一层通过一导向部形成分流层,该分流层设于靠近进风管的位置,且设于机箱的中部,该分流层上方的其他各层分别通过若干导向部形成导向层,各该导向层通过导向部分别形成若干流道口,各导向层中对应的流道口相连通,构成气流通道,各该气流通道用于将进入机箱中的空气向出风管方向引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向层中的各导向部设于同一水平线上,各导向层中的各导向部间隔设置,形成流道口,各流道口的大小相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向层之间、靠近分流层的导向层与分流层之间间距相一致,各该导向层中均分别包含有三导向部,且各导向层的各导向部呈矩形阵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气流通道中,靠近各流道口处分别设有若干发热元件,各该发热元件用于对经气流通道引导向出风管的空气进行加热,各该发热元件并联于同一电路中,各导向部的长度基本与发热元件相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机箱内形成一中空腔体,在该机箱底部设有进风管,该进风管与一引风装置相连接,该引风装置用于将外部的空气经进风管向机箱内输送,该机箱其中一侧面上端设有出风管,该进风管与出风管通过中空腔体相连通,在该出风管上连接一延伸管,在延伸管底面设有若干分配管,各该分配管用于将被加热的空气分流输送到电场干燥设备中,该延伸管的非连接端为封闭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场干燥辅助暖风机的流道结构,包括一机箱,机箱内设有导向单元,该导向单元呈层状结构设于机箱中,该导向单元之第一层通过一导向部形成分流层,该分流层设于靠近进风管的位置,且设于机箱的中部,该分流层上方的其他各层分别通过若干导向部形成导向层,各该导向层通过导向部分别形成若干流道口,各导向层中对应的流道口相连通,构成气流通道,各该气流通道用于将进入机箱中的空气向出风管方向引导,本实用新型保证了输入空气具有辅助干燥所需要的温度,有效避免了干燥盲区的出现,更好地保证了物料的干燥效果。
【IPC分类】F26B21/00, F26B23/04
【公开号】CN204694020
【申请号】CN201520381131
【发明人】杨向东, 陈巨乔, 陈汝试
【申请人】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