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配膨胀液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033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分配膨胀液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分配膨胀液体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冷剂流体膨胀的减压阀和一种包括所述阀的板式热交换
o
背景技术
在适合直接膨胀的板式热交换器中,液体和气体的混合物(即两相流(flow))从 端口进入总管且随后被分配到通道,并且在混合物经过板式热交换器的通道时,来自包围 通道的介质的热量通过混合物的蒸发被混合物吸收。在两相流的情形下,液体制冷剂在 高压下(通常接近冷凝压力的压力下)进入端口上游的膨胀阀。液体在阀中膨胀或闪蒸 (flash)到刚好超过蒸发压力并且一部分液体蒸发。为了在板式热交换器中实现精确的容 量分配,各通道应当理想地充有精确量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重要的是了解膨胀阀并不控制蒸发压力,且阀上的压降在短时间段内是恒定的并 且由冷负荷和环境条件决定而不是由阀决定。阀通过改变横截面(即内部阻力)来控制流 量(容量)。例如当蒸发器具有用来冷却具有不同特性的两种不同流体的两个区段时,精确的 分配可以是各个通道之间的等量分配,或对应于特定情形的任何其它限定好的分配。在此 情形下,两个区段中的通道将具有不同但精确的流速。难以获得精确的分配,因为两相流在低速度下趋于分离,导致液态部分滞留在总 管的入口处而气态部分被分配到其余空间中。结果液体优先进入第一通道。另一方面,在 高速度下,惯性使得液体难以改变方向并进入通道。其结果是大部分液态制冷剂集中在总 管的最远部分,并因而进入所述最远部分中的通道。此特性导致的问题在于冷却性能在容量和同质性方面都将受到影响,因为冷却性 能在各个通道之间将改变。如果与总管中的压降相比,通道上的压降高则可改善分配。该比率越高,则通道之 间的压降差就越小且分配将越好。现有技术方案包括靠近每个(或每第二 /第三个(or everysecond/third))通道 的入口布置的分配器。分配器通常包括通道横截面的固定限流部,与前述其中主压降在混 合物被分配之前出现在阀中的情形相比,这导致压降出现在通道之前但在混合物已沿着总 管的长度被分配之后。与总管压降相比通道压降现在增加。这类技术方案解决了部分问题, 但仅限于静态布置中。总管中的流仍为具有上述特性的两相混合物。US-A-5 806 586中描述了一种用于液/气两相制冷剂质量流在板式蒸发器中均 勻膨胀的设备。该蒸发器具有分配管道,其能够被安装在进口侧上,而制冷剂质量流来自膨 胀阀。该蒸发器还具有多个交换器区段,它们互相以一定距离沿着分配管道本质上垂直地 从分配管道分支。为了实现质量流均勻地分配到交换器区段,将多孔体布置在分配管道中。 通过此膨胀阀改善了分配但仍然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减压阀来消除或至少 减轻上述缺点。与其中通过横截面的变化来实现膨胀(或压降)的常规阀相比,本发明的阀可通 过制冷剂在其上行进的距离的变化来实现膨胀的变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构成消除或 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缺点的经济阀成为可能。在具有本发明的阀的情况下,可使得液体单 相流保持到实现流任何相关的空间分配为止。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减压阀包括布置在内缸筒中的进口,所述内缸筒以可 转动方式安装在具有包括出口的内壁的空腔中,其中通道由所述周壁与所述内壁之间的间 隙形成并且其中所述内缸筒的转动改变通道的长度,即进口与出口之间的距离。内缸筒的 使用和转动运动使得采取有利的方式来改变通道的形状以及阀的特性成为可能。内缸筒易 于使用标准设备加工并且使用标准尺寸布置在空腔中。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内缸筒是中空的并且孔沿着缸筒的纵向轴线布置而将缸 筒的内部与通道流动地相连。此布置有利于阀的使用,因为阀的进口从而连接管可同心地 布置而无需复杂的结构。而且,可在所述制冷剂经孔排出之前执行制冷剂的分配。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内缸筒在其外侧具有轴向延伸的槽,孔延伸到该槽中。该 槽将构成第二分配通道,从而可使压差相等并且甚至更好地分配流。为了获得用于各通道 的均勻状态,槽的布置也是直接作用(straightforward action)。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道具有随着通道的长度改变而改变的横截面。此结构 将导致并不直接与通道的长度即与转动角度成正比的膨胀,且其能够形成具有指数特性或 任何其它适当特性的膨胀阀。在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孔本质上成对地布置,沿直径布置 (diametrically)在内缸筒的转动轴线的相对侧上。这使得可使作用在内缸筒上的弯曲力 由于所述内缸筒的相对侧上的压差而相等。在特定设计中,此弯曲力可使通道的横截面变 形并从而造成不期望有的制冷剂的膨胀和/或流速的变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内壁具有向内延伸到通道中的突出体,其中内缸筒的转 动改变所述突出体的末端与内缸筒之间的距离并因而改变通道中的自由通路的横截面,其 中压降改变。在此实施例中,通过改变通道的长度来实现膨胀的改变。然而,在一些操作状 态下,在自由通路中出现的压降实际上代表阀的整个压降。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阀包括内缸筒和外缸筒的组件,所述组件可插入热交换 器系统中的空腔中。此结构尤其适合用在热交换器系统中,因为所有操作零件都可预先组 装好并且随后布置在热交换器系统中,因此不需要在热交换器系统上执行任何精确作业。 确定阀的特征的进口、通道和出口都是预先组装好的。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阀分别是静止零件和可绕着转动轴转动的零件的组件, 所述阀沿着转动轴的方向具有纵向尺寸L,其中所述零件中至少一个由长度为1的分散兼 容元件构成,其中1 < L。使用特定长度的结构元件增加了系统的标准化,因为同样的结构 元件可用于不同的应用,例如可通过增设一些元件来容易地增加阀的整体长度。当依据较 小的元件构成阀时,可使用其它类型的加工工艺。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阀布置在包括回路的热交换器系统中,该回路包括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压缩机,每个均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蒸发器包含与几个平行耦接的流体通 道流动相连的分配总管,其中冷凝器的出口与阀的进口相连,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相连,蒸发器的出口与 压缩机的进口相连,并且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相连,从而阀布置在分配总管中或 构成分配总管。一个发明理念涉及一种包含根据本发明的阀的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 包括至少一块基板以及压力板,其中压力板具有用于定位根据本发明的阀的一端部的内缺 口。该缺口使得牢固地定位阀的内端部称为可能且无需增设更多构件。该缺口可具有本质 上圆形基部区段并且定尺寸成用以容纳所述阀的端部的一部分。另外一个益处是该缺口 还用作在轴向方向上的限制,使得例如在阀为几个元件的组件的情况下该缺口起到有助于 将组件保持在一起的邻接面的作用。缺口的制造在成本上划算并且可容易地结合在生产工 艺中。在一个替换实施例中,缺口设置在单独的板中,其可布置在压力板的端部的内侧或外 侧上。

下面将马上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是基本制冷循环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按照图2的设置有主膨胀阀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4是按照图2的设置有用于每个通道的单独的膨胀阀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示意 图;图5-7是按照图2的设置有用于每个通道的单独固定的限流器以及主膨胀阀的板 式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8是沿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阀的径向的横截面图;图9示出了可能用于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沿轴向方向的横截面的各种示例。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8相似的阀的横截面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与图8相似的阀的横截面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与图8相似的阀的横截面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本发明的阀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14示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阀如何可从元件组装而成;图15是布置在板式热交换器中的根据发明理念的阀的分解图;以及图16是按照一个发明理念的板式热交换器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基本压缩机制冷循环。显然,该循环实际用于空气调 节装置/设备、热泵中以及用于适当的制冷装置/设备或其中使制冷剂蒸发的任何其它如 动力循环的工艺中。在冷凝器1中,高压气态制冷剂冷凝。冷凝的制冷剂随后流到膨胀阀2。在膨胀 阀2中,液体经过受限的横截面。这给予了高压降,使得压力下降到接近蒸发压力。在该过程中,部分的液态制冷剂蒸发且混合物被冷却到接近蒸发温度。在阀2的出口处,冷的两 相混合物离开阀2。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3,其中冷的液态制冷剂蒸发并且将工艺流体 (processs fluid)冷却下来。一般使用的工艺流体有几种,例如空气、水、盐水、工艺液体 (process liquid)等。冷的低压气态制冷剂随后进入压缩机4。制冷剂压力在此处增加到 对于可在冷凝器1中冷凝的预期的制冷剂介质而言足够高的压力水平。结合蒸发器3对阀2的控制对于循环的良好运行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当冷却需求 改变时,必须相应地进行调节阀。如果过多的制冷剂离开阀,则液体可能不会在通道中完全 蒸发。这导致液体离开蒸发器,这在 特定情形下会损坏压缩机。如果过少的制冷剂经过阀 2,则不能保持所需的容量。参看图2,在由许多平行通道6组成的热交换器中,难以获得流体从分配总管5到 平行通道6然后进入收集总管7的精确分配。分配总管5或“总管”为通道6从其分支的分 配歧管。在图2中仅绘制出流型(flow pattern),只将热交换器表示为分离的表面8。其 可由任何类型的平行连接的通道组成。假设压降A-B和C-D比压降A-D和B_C大。由于不论我们是否顺着通路A-D或 A-B-C-D,压降从进口到出口都必须相等,所以断定压降A-D比B-C高。由于压降是用于流 的驱动力,所以断定对于不同通道而言制冷剂的流将不同。对于两相流而言,比如对于制冷装置/设备中的蒸发器而言,正确的分配依然更 加困难。图3显示了阀/蒸发器组件。饱和的或几乎饱和的液态制冷剂在通常接近冷凝压 力的高压力下进入阀2。其在阀2中膨胀到刚好超过蒸发压力,藉此一部分液体蒸发。由此 得到的两相流体具有大体积,其增加了总管中的压降,这使问题复杂化。如果在分配总管5 中制冷剂速度低,则液体部分停滞在分配总管5的入口部分并优先进入从分配总管5的该 部分延伸的第一通道。如果制冷剂速度很高,则惯性将导致液态制冷剂难以改变方向并进 入通道。在这种情形下,液态制冷剂将堆积在分配总管5的最远部分并且随后进入最远的 通道6。因此,总管5中的制冷剂流速是以不期望的方式影响热交换器的性能的参数。如果液体刚好在各通道6之前进行膨胀则两个问题都可得到解决。在图4中,将 许多可变的限流器2’布置在各通道6之前。在分配总管5中现在只有液体,因而没有分相 问题,并且压降A-B将是低的。压降C-D依然比较低,而压降A-A,-D和B-B,-C高,实际上 对应于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间的压差。制冷剂经过不同通道的流将是精确的,因为有精 确量的液态制冷剂经过各可变限流器2’。因此,由于分配总管5中只有液态制冷剂而没有 气态制冷剂,因而不存在分配问题。使用大量已知类型的小且可调的限流器是昂贵的,并且 要实际上将单独的阀结合在蒸发器3中是麻烦的。此外,这种阀或限流器的维护和清洁是 困难的任务。于是实用的技术方案是保留主膨胀阀2并且引入固定的限流器9、10、11来代替可 变限流器2’,如图5-7中所示。固定的限流器9-11可采用管的形式,且固定的限流器9在 其周壁中,所述管被插入分配总管5中,参看图5。在板式热交换器的情形下,可在各通道 进口处将板形成为板状限流器10(参看图6)或插入各通道的端口孔中的钻有孔的限流器 11的圆盘(参看图7)。如果允许承受全部压差,则固定的限流器9-11将实现良好的制冷 剂分配作业。然而,为了以部分负荷操作,必须使用阀2来实现必需的压降以改变经过通道 的流,并且压降越大则再次发生前述具有两相流动的问题的次数就越多。此外,限流器9-11的最佳尺寸根据标称容量、压力、制冷剂的类型等而改变,即,每个制冷系统需要单独定制 的限流器。因而,使用上文中的固定限流器将是一个不灵活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减轻了以上提到的问题并且马上将参考图8和图9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 例。此实施例解决了与两相流的出现有关的实际问题。阀100包括两根同心管101、102。 该管优选地由诸如黄铜合金、青铜合金或不锈钢之类的金属制成,但当然也可由诸如PTFE 等之类的其它材料制成。内管101具有外螺纹轮廓且外管102具有匹配的内螺纹轮廓,这 确保了管101和102之间可靠和可重复的配合。这些螺纹的脊部具有截头圆锥体形以便在 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限定的通道。始于槽/总管110的周向槽108沿着周围延续但刚好在 它们再次到达槽/总管110之前停止。槽108可具有矩形、V形、半球形或任何适当的横截 面,如图9中例示。槽可采用周向脊部的形式单独制成,或形成为螺杆上的螺纹。基于成本原因,外管102可设有如上所述的内槽111但优选地是平滑的。如果设 有内槽111,则两根管101和102上的槽应当形成为螺纹并且内缸筒101被旋拧到外缸筒 102中。内管的外周也可以是平滑的,从而通道108实质上由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组成。内管101还具有未示出的进口,该进口通向其中空内部112。通过进口进入的制 冷剂将沿着中空内部112的轴向分配,后者可操作地工作作为分配总管。制冷剂随后将沿 着图8中以箭头114表示的通路前进,经内缸筒101中的孔104径向流出,周向地沿着内缸 筒101与外缸筒102之间的间隙/通道108 (下称“通道”)并且随后将经外缸筒102中的 出口 108从阀100排出。在制冷剂从内管101中的孔104流经通道108并经外管102中的 开口 106流出时,制冷剂经历了压降。确定通道108的尺寸使得从冷凝压力到蒸发压力的 压降沿着所述通道108发生。如前面所指出的,该压降根据制冷剂类型改变,这是阀组件可 调的原因之一。当压力由于压降而降低时,液体开始闪蒸并且从外管102的开口 106出现 气态和液态制冷剂的两相混合物。通过转动内管101来改变从内管101中的孔105经通道108并经外管102的开口 106出来的流动通路的长度,从而孔104与开口 106之间的周向距离改变。由于流动通路的 长度改变,所以压降改变,并且经过阀100的流因此改变。物理挡块107防止制冷剂顺着沿 通道108周围的任选流动通路前进。在图10中,挡块107与内管101 —体形成,挡块107 对应于内管101的一部分,该部分具有对应于外管102的内径的外径。因此,所述物理挡块 107仅容许制冷剂经通道108沿着一个流动通路/方向流动。流经通道108的制冷剂将具有专门的流动方向。这会引入两根管101和102之 间的相对扭矩。而且,制冷剂将在较高的压力下进入通道108而在较低的压力下离开通道 108。这会导致偏压(bias)并因而导致不对称的控制特征。如果认为这种不对称是一个问 题,则可通过更精细的结构来处理它们,如以下将描述的那样。在图8所示的设计中,偏压 源并未被取消,并且为了提高阀100的可操作性,可在内管101与外管102之间布置滚珠轴 承(未示出)。滚珠轴承布置在槽中,该槽靠近至少一根管的每一端形成。注意,孔104、通道108和出口 106的数目并不一定为一或相同。此外,当阀100用 在热交换器系统的蒸发器中时,为了实现良好的分配,出口 106的数目不一定等于蒸发器 通道的数目。通常每两个或三个蒸发器通道设置一个出口 106将满足需要。为了简化制造, 孔104和出口 106通常呈圆形,但它们可通过狭槽、椭圆形开口等同样良好地实现。图10a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阀100。在此实施例中,与内缸筒的内部112相
8通的孔104沿直径布置在转动轴R的相对侧上。这样,内缸筒101被平衡并且没有弯曲力 (bending force)作用在其纵向轴上。此外,如图10a所示,通道108不需要沿着通道长度 具有相同高度。当通过转动内缸筒101来减少其长度时通过使通道高度增加,流的变化可 适当地与对于通道长度的给定变化而言的总流成正比。这意味着已获得具有对数特征的阀 100。该第二实施例明显有许多可能的变型。这些变型的共同之处在于控制范围(改变压 降的可能性)比如果采用恒定的通道高度或通道横截面的情况下大。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变型在图10b中示出。这里内缸筒的外周具有例如通过两个互 相连接的半圆限定的椭圆形横截面,因而形成沿着通道长度改变高度的通道。内缸筒在内 缸筒的最大半径上在两个沿直径相对的位置处抵靠在外缸筒上。在此实施例中孔104布置 在内缸筒的最小半径的沿直径相对的位置中。这为平衡的阀组件做准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图11中示出。对于图10的实施例而言,图11的阀100由 于压差而关于作用在内管101上的弯曲力平衡。此外,在使用中,流动将顺着以114表示的 线条和箭头所示的通路前进,使得流完全对称,如图11明显地示出。这也平衡了制冷剂流 引起的可能扭矩。注意在外管上具有沿直径相对的出口。由于存在两组出口,所以可布置 第三管(未示出)作为在外管外部的壳体。该壳体仅包括一组出口,所述出口基于阀100 的预期用途定位在适当的部位。如果需要,外壳体的使用也可应用于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 施例。第四实施例在图12中示出。此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似,但各通道108的主要部 分具有大横截面,从而其不会引起任何显著的压降。然而,外管102具有突出体116,其向内 延伸到各通道108 (与前面一样,可能仅有一个通道),因而形成限流部。此外,内管101具 有变化的直径,从而内管101的转动将不但如前所述改变通道108的长度,而且将致使限流 部的横截面改变。膨胀的主要部分于是将发生在为通道的一部分的限流部上。第五实施例在图13a和图13b中示出。在此实施例中,内管101与外管102之间 的通道108具有变化的高度或横截面,与第二实施例相似。然而,在该第五实施例中,内管 101被布置成在内管101转动时沿着外管102的内周“滚转”。这可以是一种减少磨损并因 此使设备更耐用的方法。图13a显示了关闭位置而图13b显示部分打开的位置。第六实施例的变型在图14中示出。此实施例包含所有其它实施例之处在于其示 出了可应用于所有实施例的替换结构。在该第五实施例中,内管的结构与在其它实施例中 所述的内管相似,优选为具有平滑外周的缸筒。然而,外管102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从分散 的元件(环102’)组装而成的。使用分散的环102’使得能够使用替换的材料和制造方法。 在此实施例中,内管101与前面一样为金属而环102’由挤压成型的聚四氟乙烯(PTFE)制 成。PTFE还有一个优点是作为润滑剂,这样环还起到轴承的作用,从而不需要外部轴承。图 14示出了所述环的三个不同实施例,其中仅最右边的环设置有参考标号。图14从上至下分 别包括该三个实施例的轴向剖面图、径向剖面图和透视图,各实施例在各图中从左至右示 出。可注意到,外壳体118在图14中示出。为了清楚,应当注意在图14的最下部用108标 记的部分对应于外管元件102’的内部中的凹槽。一旦阀组装好,该凹槽就将形成通道108, 所以这样标记。当阀组件100安装在板式热交换器的分配总管5或端口孔中时,外管或外壳体 18 (当可用时)相对于端口孔/板静止地安装而内管101可转动。
阀100还可与包括回路的热交换器系统相结合,该回路包括冷凝器、压力改变装 置、蒸发器以及压缩机,每个均具有进口和出口,蒸发器包含阀在其中与几个平行耦接的流 体通道流体相连地布置的分配总管。冷凝器的出口与阀的进口相连而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 进口相连,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相连,且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所述 回路包括流体制冷剂且阻止制冷剂闪蒸直到其已通过以下任何一种措施经过阀为止降低在冷凝器下游并在阀上游的制冷剂的温度;以及使用能够增加在冷凝器下游的制冷剂的压力的装置改变制冷剂的压力。优选通过使用预冷器降低温度,且优选使用泵改变压力。也可在根据本发明的阀 前面加装常规的膨胀阀,其布置在阀与冷凝器之间的回路中。虽然根据本发明的阀可用作 单独的单元,但所述设置使得可在热交换器装置/设备的起动期间将本发明的阀调到适当 的设置,因而将其调节到一定的容量范围、制冷剂介质、周围环境温度等。此后通过其它装 置实现容量的日常调整,诸如预冷、压力和在本发明的阀之前的进一步膨胀的变化。通过使 用本文中的阀,可增加现有热交换器系统的可用性。图15显示了当用于板式热交换器128中时根据任意实施例的阀的总装配的分解 图。壳体120具有制冷剂经其流动(以箭头表示)的进口开口 130。壳体还包括驱动和 传输装置,以步进电机132例示。外缸筒102装配有以可转动方式容纳内缸筒101的轴承 134,例如滚珠轴承、轧辊轴承等。壳体120通过焊接、螺纹等密封地安装到热交换器128的 套管136上。电机120的传动轴136耦接到悬置在内缸筒101中的轴138上,以便可通过 电机120实现内缸筒101的转动。箭头140表示进入壳体120并离开外缸筒102的制冷剂 流。显然,内缸筒与外缸筒之间的支承面需要与进入的流密封,以防止泄漏到最外部的通道 或从最外部的通道泄漏。然而,注意此密封不必是完全的密封,只要优选的用于流的通路进 入进口、经过通道并经出口出去即可。图16是适合容纳根据发明理念的阀的板式热交换器118的横截面图。热交换器 118包括基板142和压力板144以及阀插入其中且阀组件安装在其上的套管136。压力板 144包括适合容纳和定位阀的一端的缺口 146。缺口的使用是一种将阀定位在热交换器中 的可靠和成本划算的方式。可以设想,缺口的这样使用对于定位其它类型的阀是有用的。在 一个替换实施例中,缺口可设置在单独的板中,其可布置在压力板的内侧或外侧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认识到有几种材料可能用于生产本发明的装置或其构件,诸 如加工而成的黄铜、挤压成型的铝、PTFE等。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制冷剂流体膨胀的减压阀,所述阀包括进口(104),其用于接收所述流体,和出口(106),其用于排出得到的膨胀液/气混合物,以及通道(108),其将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流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08)的长度可变以获得特定程度的膨胀,并且其中所述进口(104)布置在内缸筒(101)中,所述内缸筒(101)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具有包括所述出口(106)的内壁的空腔中,其中所述通道(108)由所述内缸筒(101)的周壁与所述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并且其中所述内缸筒(101)的转动改变所述通道(108)的长度,所述长度为所述进口(104)与所述出口(106)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101)是中空的,并且其中沿着 所述缸筒(101)的纵向轴线布置的孔(104)将所述缸筒(101)的内部与所述通道(108)流 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101)在其外侧上具有轴向延伸 的槽(108),所述孔(104)延伸到所述槽中。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08)具有随着所述 通道(108)的长度改变而改变的横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08)的横截面朝着所述出口渐缩。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孔(104)本质上成对地布 置,沿直径布置在所述内缸筒(101)的转动轴线的相对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具有向内延伸到所述 通道(108)中的突出体(116),其中所述内缸筒(101)的转动改变所述突出体(116)的末端 与所述内缸筒(101)之间的距离并因而改变所述通道(108)中的自由通路的横截面,其中 压降改变。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包括内缸筒(101)和外 缸筒(102)的组件,所述组件能插入热交换器系统(128)中的空腔中。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分别是静止零件和能绕 着转动轴线转动的零件的组件,所述阀沿着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具有纵向尺寸L,其中所述 零件中的至少一个由长度为1的分散兼容元件(118)构成,其中1 < L。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所述阀布置在包括回路的热交换器系统中, 所述回路包括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压缩机,每个均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蒸发器包含与几个 平行耦接的流体通道流动相连的分配总管,其中所述冷凝器(1)的所述出口与所述阀的所述进口相连,所述阀的该出口与所述蒸发器 (3)的该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3)的该出口与所述压缩机(4)的该进口相连,并且所述压 缩机(4)的该出口与所述冷凝器(1)的该进口相连,从而所述阀布置在所述分配总管中或 构成所述分配总管。
1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
12.—种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具有内缺口(146)的板(144),所述缺口(146)用于定位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的一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144)为压力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具有本质上圆 形的基部区段并且定尺寸成用以容纳所述阀的端部的一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制冷剂流体膨胀的减压阀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流体的进口(104),和用于排出得到的膨胀液/气混合物的出口(106),以及将进口(104)和出口(106)流动相连的通道(108)。该阀的特征是所述通道(108)的长度可改变以获得特定程度的膨胀。
文档编号F25B39/02GK101802514SQ200880103558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5日
发明者C·斯坦赫德, K·伯蒂斯森 申请人: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