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器以及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8681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过热器以及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热器以及空调装置,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管路长度较长,导致传输制冷剂过程中压力损失较大的技术问题。该过热器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以及调温装置,其中:调温装置至少与第一输送管相连,且调温装置至少能加热第一输送管;和/或,调温装置至少与第二输送管相连,且调温装置至少能冷却第二输送管。该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控制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过热器。本实用新型用于降低传输制冷剂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并控制过冷度以及过热度、提高热回收效率。
【专利说明】
过热器以及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热器以及设置该过热器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过热器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空调的换热能效,进而提高空调器的能效系数,同时,过热器还可以防止压缩机出现液击问题。
[0003]现有过热器包括用于吸入制冷剂蒸汽的吸气管以及用于输出制冷剂液体的总冷出管,吸气管以及总冷出管两者互相接触。吸气管内制冷剂的温度低于总冷出管内制冷剂的温度。现有过热器通过增大吸气管和总冷出管两者的接触面积的方式来实现制冷剂的蒸汽过热,液体过冷。
[0004]本 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1、现有技术通过增加管路的长度的方法增大吸气管和总冷出管两者的接触面积,管路长度较长时传输制冷剂的过程中压力损失比较大;
[0006]2、现有技术中制冷剂的过冷度及过热度不可控,只是相互对流传热,热回收效率小;
[0007]3、现有技术中过热器热传递的总热量受压缩机运行频率及工况的影响较大。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过热器以及设置该过热器的空调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管路长度较长,导致传输制冷剂的过程中压力损失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热器,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以及调温装置,其中:
[0011]所述调温装置至少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相连,且所述调温装置至少能加热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或,所述调温装置至少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相连,且所述调温装置至少能冷却所述第二输送管。
[0012]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过热器还包括导热元件,所述导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所述导热元件能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两者之间传递热量,所述导热元件的导热性强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管壁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管壁。
[0013]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元件为导热橡胶,所述导热橡胶填充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且所述导热橡胶与所述第一输送管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相接触。
[0014]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调温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且所述调温装置能从所述第二输送管吸收热量并利用吸收到的热量来加热所述第一输送管。
[0015]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调温装置为热电片,所述热电片的冷端紧贴所述第二输送管,所述热电片的热端紧贴所述第一输送管。
[0016]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过热器还包括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之外,所述保温装置至少能保存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释放的热量。
[0017]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保温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蓄能材料,其中:
[0018]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输送管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输送管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蓄能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两者之间以及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两者与所述外壳之间。
[0019]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保温材料层介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蓄能材料之间。
[0020]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调温装置为电热装置,所述电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接近所述外壳的区域,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电路通口,为所述电热装置供电的线路由所述电路通口延伸出所述外壳。
[0021]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各自均为直管,且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轴向方向相平行。
[0022]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内径。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控制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过热器,其中:
[0024]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出流口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出流口、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进流口、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之间;
[0025]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二流体通口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进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出流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流体通口相连通;
[0026]所述控制阀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第二工作状态;
[0027]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压缩机的出流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相连通,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进流口相连通;
[0028]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压缩机的出流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相连通,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进流口相连通。
[0029]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膨胀阀和/或外风机,其中:
[0030]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出流口通过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流体通口相连通;
[0031 ] 所述外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室外机换热器。
[003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热器中,调温装置可以直接为第一输送管输出热量以加热第一输送管,进而实现第一输送管内制冷剂的蒸汽过热作业,或者,调温装置可以直接吸收或散发第二输送管的热量以冷却第二输送管,进而实现第二输送管内制冷剂的液体过冷作业,调温装置可以同时实现对第二输送管的冷却以及对第一输送管的加热,进而同时实现第一输送管内制冷剂的蒸汽过热作业以及第二输送管内制冷剂的液体过冷作业。当将第一输送管作为吸气管,将第二输送管作为总冷出管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较长的管路就可以实现制冷剂的蒸汽过热作业和/或第二输送管内制冷剂的液体过冷作业,故而避免了较长的管路对空调系统造成的压力损失,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管路长度较长,导致空调系统压力损失较大的技术问题。
[0034]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节调温装置的发热效率以及输出热量的大小的方式、通过调节调温装置的冷却效率以及吸收、散发热量的大小的方式来控制制冷剂的过冷度和/或过热度,所以还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制冷剂的过冷度和/或过热度不可控的技术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过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空调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空调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1、第一输送管;2、第二输送管;3、导热元件;4、调温装置;41、线路;5、保温装置;51、外壳;52、蓄能材料;53、保温材料层;61、压缩机;62、控制阀;63、室外换热器;64、室内换热器;65、膨胀阀;66、外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3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00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长度短、空调系统压力损失小、过冷度以及过热度均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过热器以及设置该过热器的空调装置。
[0042]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0043]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过热器,包括第一输送管I以及第二输送管2,还包括调温装置4,其中:
[0044]调温装置4至少与第一输送管I相连,且调温装置4至少能加热第一输送管I。和/或,调温装置4至少与第二输送管2相连,且调温装置4至少能冷却第二输送管2。
[0045]调温装置4可以直接为第一输送管I输出热量以加热第一输送管1,进而实现第一输送管I内制冷剂的蒸汽过热作业,或者,调温装置4可以直接吸收或散发第二输送管2的热量以冷却第二输送管2,进而实现第二输送管2内制冷剂的液体过冷作业,调温装置4优选为同时实现对第二输送管2的冷却以及对第一输送管I的加热,进而同时实现第一输送管I内制冷剂的蒸汽过热作业以及第二输送管2内制冷剂的液体过冷作业。调温装置4进一步优选为可以利用从第二输送管2获取的热量加热第一输送管I (优选方案在下文详述),此时,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冷剂的过冷度及过热度不可控,只是相互对流传热,热回收效率小的技术问题。
[0046]由于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较长的管路就可以实现制冷剂的蒸汽过热作业和/或第二输送管内制冷剂的液体过冷作业,故而避免了较长的管路对空调系统造成的压力损失。
[0047]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节调温装置4发热效率以及输出热量的大小的方式、冷却效率以及吸收、散发热量的大小的方式来控制制冷剂的过冷度和/或过热度。
[0048]本实施例中过热器还可以包括导热元件3,导热元件3设置在第一输送管I以及第二输送管2之间,导热元件3能在第一输送管I以及第二输送管2两者之间传递热量,导热元件3的导热性强于第一输送管的管壁以及第二输送管的管壁。
[00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热器中的传热元件3可以在第一输送管I以及第二输送管2两者之间传递热量,当将第一输送管I作为吸气管,将第二输送管2作为总冷出管时,导热元件3可以将第二输送管2散发的热量以较高的效率传递至第一输送管1,进而更为理想地实现第一输送管I内制冷剂的蒸汽过热以及第二输送管2内制冷剂的液体过冷,从而可以更为理想地实现第一输送管I内制冷剂的蒸汽过热,由于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较长的管路,故而避免了较长的管路对空调系统造成的压力损失。本实施例中导热元件3可以为导热橡胶,导热橡胶填充在第一输送管I与第二输送管2之间,且导热橡胶与第一输送管I以及第二输送管2相接触。导热橡胶具有传热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当然,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使用导热橡胶之外的其他传热效率强于第一输送管I或第二输送管2的导热元件3。
[0050]本实施例中调温装置4设置在第一输送管I与第二输送管2之间。调温装置4能从第二输送管吸收热量并将吸收到的热量供应给第一输送管。本实施例中调温装置4优选为热电片(或称:半导体制冷片),热电片的冷端优选为紧贴第二输送管2,热电片的热端优选为紧贴第一输送管I。上述结构热电片可以将其通电时产生的热量更充分地传输给第一输送管I。调温装置4既可以冷却第二输送管2的制冷剂,又可以加热第一输送管I的制冷齐U,调温装置4优选为可以利用冷却第二输送管2的制冷剂的过程中从第二输送管2的制冷剂获取的热量来加热第一输送管I的制冷剂的热电片,由此提高了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的换热能效以及能效系数。
[0051]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节热电片的发热效率以及输出热量的大小的方式来控制第一输送管I内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以及第二输送管2内的制冷剂的过冷度。由于导热元件3和/或调温装置4都可以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输送管I内的制冷剂,由此使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汽温度较高,压缩机不会发生液击问题,由于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一输送管I内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故而可以通过控制制冷剂的过热度的方式,保证压缩机总在高效区运转,使整机能效比显著提升。
[0052]本实施例中过热器还可以包括保温装置5,保温装置5设置在第一输送管I与第二输送管2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之外,保温装置5至少能保存第一输送管I与第二输送管2释放的热量。
[0053]保温装置5可以避免第二输送管2内的制冷剂散发出来的热量散发到过热器之夕卜,同时避免第一输送管I内制冷剂的热量外泄,从而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第二输送管2内的制冷剂的热回收效率,更节约能源。
[0054]本实施例中保温装置5可以包括外壳51以及蓄能材料52,其中:
[0055]外壳5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第一输送管I贯穿第一安装孔,第二输送管2贯穿第二安装孔,蓄能材料52填充在第一输送管I与第二输送管2两者之间以及第一输送管I与第二输送管2两者与外壳51之间。
[0056]蓄能材料52可以对第一输送管I以及第二输送管2内的制冷剂散发出来的热量起到储蓄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第二输送管2内的制冷剂吸收热量的效率,更节约能源。外壳51对蓄能材料52以及第一输送管I与第二输送管2具有承载、保护的作用。
[0057]本实施例中外壳51的内壁上还可以设置有保温材料层53,保温材料层53介于外壳51的内壁与蓄能材料52之间。保温材料层53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输送管I以及第二输送管2内的制冷剂散发出来的热量散发到过热器之外。
[0058]本实施例中调温装置4可以为电热装置(优选为热电片),电热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管I与第二输送管2之间接近外壳51的区域,外壳51上设置有电路41通口,可以为电热装置供电的线路41由电路通口延伸出外壳51。
[0059]上述结构不仅有利于调温装置4的拆装,而且可以减少线路的长度以节省成本。
[0060]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管I与第二输送管2各自均为直管。直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弯管长度更短,更节省材料。第一输送管I的轴向方向优选为与第二输送管2的轴向方向相平行。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管I的内径优选为大于第二输送管2的内径。上述结构有利于制冷剂的快速流动,第一输送管I与第二输送管2的管壁对制冷剂以及空调系统造成的压力损失较小。
[0061]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61、控制阀(优选为四通阀)62、室外换热器63、室内换热器64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过热器,其中:压缩机61的进流口与第一输送管I的出流口相连通,控制阀62连接在压缩机61的出流口、第一输送管I的进流口、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以及室内换热器64的第一流体通口之间。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二流体通口与第二输送管2的进流口相连通,第二输送管2的出流口与室内换热器64的第二流体通口相连通。
[0062]控制阀62的工作状态包括如图2所示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如图3所示第二工作状态。
[0063]如图2所示,控制阀62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压缩机61的出流口与室外换热器63的第一流体通口相连通,室内机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与第一输送管I的进流口相连通。
[0064]如图3所示,控制阀62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压缩机61的出流口与室内换热器64的第一流体通口相连通,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与第一输送管I的进流口相连通。
[0065]当控制阀62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图2中四通阀的实线所表示的制冷剂通道导通,此时,压缩机61启动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装置会对室内进行制冷作业。当控制阀62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图3中四通阀的实线所表示的制冷剂通道导通,此时,压缩机61启动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装置会对室内进行制热作业。
[0066]本实施例中空调装置还可以包括膨胀阀65和/或外风机66,空调装置优选为包括膨胀阀(优选为电子膨胀阀)65以及外风机66,其中:
[0067]第二输送管2的出流口通过膨胀阀65与室内换热器64的第二流体通口相连通。外风机66的出风方向朝向室外机换热器。
[0068]膨胀阀65作为节流元件可以降低由其经过的制冷剂的压力。外风机66可以加速室外机换热器与其周围环境的换热速度。
[0069]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0070]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夕卜,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71]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0072]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007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过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以及调温装置,其中: 所述调温装置至少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相连,且所述调温装置至少能加热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或,所述调温装置至少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相连,且所述调温装置至少能冷却所述第二输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还包括导热元件,所述导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所述导热元件能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两者之间传递热量,所述导热元件的导热性强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管壁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管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元件为导热橡胶,所述导热橡胶填充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且所述导热橡胶与所述第一输送管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且所述调温装置能从所述第二输送管吸收热量并利用吸收到的热量来加热所述第一输送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为热电片,所述热电片的冷端紧贴所述第二输送管,所述热电片的热端紧贴所述第一输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还包括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两者之间以及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两者之外,所述保温装置至少能保存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释放的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蓄能材料,其中: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输送管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输送管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蓄能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两者之间以及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两者与所述外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保温材料层介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蓄能材料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为电热装置,所述电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接近所述外壳的区域,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电路通口,为所述电热装置供电的线路由所述电路通口延伸出所述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内径。
1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控制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以及权利要求I 一 10任一所述的过热器,其中: 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出流口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出流口、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进流口、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之间; 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二流体通口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进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出流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流体通口相连通; 所述控制阀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第二工作状态; 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压缩机的出流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相连通,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进流口相连通; 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压缩机的出流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相连通,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进流口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膨胀阀和/或外风机,其中: 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出流口通过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流体通口相连通; 所述外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室外机换热器。
【文档编号】F25B40/04GK203964468SQ201420278793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8日
【发明者】罗永前, 熊军, 吴俊鸿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