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4066发布日期:2019-02-11 00:1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冷凝器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冷凝器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用户对制冷机组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提倡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策略的前提下,提高制冷机组的能效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制冷机组的能效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提高压缩机效率、提高蒸发器效率以提高蒸发温度、提高进入节流装置的制冷剂的过冷度等。其中,通过提高进入节流装置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来提高制冷机组的能效,已作为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被技术人员所采用。然而如何提高进入节流装置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则一直备受相关人员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底端的储水槽,以及设置于储水槽中的过冷器;其中,所述过冷器与所述换热器连接,以对经换热器换热后的制冷剂进一步冷却。

可选的,所述过冷器具有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通路和流通冷凝水的水通路。

可选的,所述过冷器具有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通路,流通冷凝水的水通路,以及流通润滑油的油通路。

可选的,所述过冷器外侧设置防水腐涂层。

可选的,所述冷凝器还包括设置于换热器上方的喷淋装置,向喷淋装置输送水的水泵,以及与储水槽连通并向储水槽中补充水的补水装置。

可选的,所述过冷器设置于所述水泵的进水侧。

可选的,所述过冷器设置于所述水泵的出水侧。

可选的,所述冷凝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的风机,设置于风机下方并位于喷淋装置上方的挡板,设置于换热器下方的填料,及设置于填料下方壳体的进风栅格;

所述冷凝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水泵与喷淋装置之间的电子除垢仪。

可选的,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挡板为下凹档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以及如前所述的冷凝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型实施例的一种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型实施例的一种制冷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上”、“下”、“左”、“右”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型实施例的一种冷凝器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冷凝器100可以是蒸发式冷凝器,可应用于制冷机组、制冷系统。

参照图1,所述冷凝器100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换热器2,设置于壳体1内底端的储水槽3,以及设置于储水槽3中的过冷器4。其中,所述过冷器4与所述换热器2连接,以对经换热器换热后的制冷剂进一步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2具有制冷剂进口21和制冷剂出口22。过冷器4具有制冷剂进口41和制冷剂出口42。其中,所述过冷器4的制冷剂进口41通过管道23与换热器2的制冷剂出口22连通。所述制冷剂出口42通常与节流装置连通,以将进一步冷却后的制冷剂提供给节流装置。

此外,所述过冷器4还具有水进口43和水出口44。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冷器4具有用于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通路(未示出)和用于流通冷凝水的水通路(未示出)。其中,所述制冷剂进口41和制冷剂出口42通过所述制冷剂通路连通。水进口43和水出口44通过所述水通路连通。

所述制冷剂进口41和制冷剂出口42可以如图1所示设置,以使得制冷剂通路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水通路中水的流动方向大致互为逆流,以进一部提高制冷剂与水的换热效率,以提高冷却制冷剂的效率。当然,所述制冷剂进口41和制冷剂出口42也可对调位置,使得过冷器4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水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通路可以是管道,也可以是过冷器4内部被隔离出的通道。同样,所述制冷剂通路也可以是管道,或是过冷器4内部被隔离出的通道。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另外,所述水通路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制冷剂通路的个数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以过冷器4中具有所述水通路和制冷剂通路均为多个管道为例,则多个水通路的管道和多个制冷剂通路的管道之间可采用间隔设置,以提高过冷器的换热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冷器4除具有上述的制冷剂通路和水通路外,还具有用于流通润滑油的油通路。在对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的同时,可以对机组或系统中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相应地,过冷器4还具有油进口(未示出)和油出口(未示出),并且所述油进口和油出口通过所述油通路连通。同样,制冷剂进口41和制冷剂出口42通过所述制冷剂通路连通。水进口43和水出口44通过所述水通路连通。当然,此处对水通路、制冷剂通路及油通路的具体结构、个数以及及设置方式也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过冷器4外侧设置防水腐涂层,以防止由于过冷器长期置于储水槽中而被腐蚀,从而有利于提高过冷器4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100还包括设置于换热器2上方的喷淋装置5,用于向喷淋装置5输送水的水泵6,以及与储水槽3连通并向储水槽3中补充水的补水装置9。

所述喷淋装置5包括输送水的管道51,以及设置于管道51的一个或多个喷头52。通过喷头52向换热器2喷淋水,以与换热器2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

所述水泵6具有水泵进口61和水泵出口62。

所述补水装置9通过补水管道91向储水槽3中补充水,以补充蒸发和飘水等其它方式损失的水,从而保持水槽内水位符合设计水位要求。此外,所述补水装置9所补充的水通常为温度较低的水,比如自来水,以对制冷剂进一步冷却。所需补充水的温度等条件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由于水的比热容相对制冷剂较大,因而在储水槽3中的过冷器4对制冷剂进行冷却后,对水温的影响不大,几乎可以忽略。因而对喷淋装置5的喷淋效果也基本没有影响。

当然,所述储水槽3中补充的也可以是其他具有过冷作用的液体,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冷器4设置于所述水泵6的进水侧。

其中,所述过冷器4设置于所述水泵6的进水侧,实际可理解为过冷器4的水出口44与水泵进口61连接,比如通过管道46连接。而过冷器4的水进口43可以直接设置于补水管道91位于储水槽3的出口附近,或者通过管道45连通于补水管道91的出水口附近。从而可通过水进口43向过冷器4的水通路输入温度较低的水,有利于对制冷剂进行冷却。

所述管道46可封闭连接,即进入水泵进口61的水,只来自过冷器4的水出口44。当然,所述管道46也可不封闭连接,即进入水泵进口61的水,可以有一部分来自过冷器4的水出口44,还有一部分直接来自储水槽。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冷器4设置于所述水泵6的出水侧。

其中,所述过冷器4设置于所述水泵6的出水侧,实际可理解为过冷器4的水进口43与水泵出口62连接(结合图2)。而水泵进口61可直接设置于补水管道91位于储水槽3的出口附近,或者通过管道63连通于补水管道91的出水口附近,可向过冷器4提供温度较低的水。这种设置方式还可提高流入过冷器4中的水流速度,有利于提高过冷器的换热效率,即提高对制冷剂的冷却效率。同时,还可避免水泵入口发生气蚀。此外,过冷器4的水出口44可与喷淋装置5连接,以向喷淋装置5提供喷淋水。

当然,喷淋装置5的喷淋水可仅来自水出口44。也可一部分来自水出口44,一部分来自储水槽3。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冷器4设置于水泵6的进水侧或出水侧,并非限定过冷器4设置的具体位置,而主要是为了限定过冷器4和水泵6的进水顺序。

此外,所述水泵进口61通过管道63连接于储水槽3,或通过过冷器4间接连接于储水槽3。在水泵6工作时,储水槽3中的水在水泵6提供的动力作用下,在过冷器4外侧快速流动,有利于提高过冷器4对制冷剂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顶部的风机7,设置于风机7下方并位于喷淋装置5上方的挡板8,设置于换热器2下方的填料20,及设置于填料20下方壳体1的进风栅格12。

所述风机7可以是轴流风机,以与进风栅格12配合,将自进风栅格进入的冷风向上流动,依次流经填料20、换热器2、挡板8,并最终经风机7的顶部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8为如图中所示的下凹档板。当然,所述挡板8也可以是位于同一平面的平直板件,或其他具有挡水作用的板件,本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100还包括设置于过冷器4进水侧的过滤器(未示出)。比如,干燥过滤器,以在制冷剂进入冷凝器4之前对制冷剂进行干燥。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水泵6与喷淋装置5之间的电子除垢仪10。

上述冷凝器100处于工作模式时,制冷剂自换热器2的制冷剂进口21进入换热器2,通过换热器2的管部等结构与自进风栅格12进入的冷风及自喷淋装置5喷淋的水进行换热,并在换热后通过制冷剂出口22流出换热器2。流经管路后自过冷器4的制冷剂进口41进入过冷器4。在过冷器4中,过冷器4内部水通路的水与制冷剂进行换热,以对制冷剂进一步冷却。同时,储水槽中过冷器4外侧的水也可对制冷剂进行冷却。从而使得制冷剂呈液态状进入节流装置。

在制冷剂流经换热器的过程中,喷淋装置5喷淋出的水,一部分吸热气化形成水蒸气,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并在风机7的作用下自风机顶部流出。另一部分未被蒸发的水则直接下落或经挡板8的遮挡后下落。该部分水在下落过程中,被自进风栅格12进入的冷风冷却,并最终落入储水槽3内,以实现循环再利用。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凝器,通过在储水槽中设置过冷器,该过冷器对经换热器换热后的制冷剂进一步冷却,有利于提高过冷器出口处制冷剂的过冷度,即提高冷凝器出口处制冷剂的过冷度,以提高向节流装置提供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从而有利于提升机组的制冷量及提高制冷机组的制冷能效。

进一步,将所述过冷器设置于储水槽中的设计,有利于节省空间。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如图3所示。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200、蒸发器300及节流装置400。所述节流装置400可以是膨胀阀等。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上述的冷凝器100。

该制冷系统工作时,压缩机200吸入来自蒸发器300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并对该制冷剂蒸气进行压缩做功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继而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100,依次经过换热器2和过冷器4冷却后,呈液相进入节流装置400。经过节流装置后依然呈液相进入到蒸发器300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