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分液控制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091发布日期:2019-03-27 09:4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分液控制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分液控制装置及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能够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度的需求,空调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工作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用品。

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大大影响着空调的使用效果,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室外机中的换热器以两排或者三排的换热器结构最为常见。其中,换热器翅片排与排之间紧密贴合,实际上为一个整体换热器,在管内冷媒与外侧空气换热过程中,空气流经第一排换热后进入第二排时,与管内冷媒的换热温差有所下降,第二排的换热效果下降明显,若继续流经第三排则换热温差进一步下降,第三排换热效果更差。虽然为了改善换热效果,市面上出现了一些间隙分离设置的换热器,但是对于多排设置的翅片式换热器,随着换热管排数的增加,由迎风面到背风面,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仍旧下降许多,整个换热器的效率依旧不高,导致室内温度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分液控制装置及空调器,其结构简单,通过将相邻两翅片排之间留设间隙空间,并增加向间隙空间中引风的引风装置,使得翅片排与排之间具有足够的空气流通换热,提高了流动速度,增大了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包括至少两排翅片排,相邻两所述翅片排之间设置有间隙空间,还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间隙空间中引风的引风装置。

可选地,所述引风装置设置于换热器的底盘上和/或顶盖上。

可选地,换热器的底盘上和顶盖上均设置有所述引风装置,位于底盘上的所述引风装置和位于顶盖上的所述引风装置上下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引风装置为引风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液控制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上述的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设有至少两组进液端口,所述换热器的每组进液端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分液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换热器的各组进液端口一一对应的分配器,各所述分配器的各个出液端口与其对应的一组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端口一一对应连通。

可选地,所述分液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分配器的进液端口相连通的电子膨胀阀。

可选地,所述分液控制装置包括干路、与所述干路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支路,各个所述分配器的进液端口与所述支路相连通,所述电子膨胀阀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各个所述支路上。

可选地,所述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分配器之间设置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分液控制装置,所述分液控制装置为上述的分液控制装置。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感应各个所述分配器流出的冷媒温度的化霜感温包、及与各个所述化霜感温包可通信地相连接的用于控制化霜的化霜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分液控制装置,所述分液控制装置为上述的分液控制装置。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的各组进液端口均对应有一组出液端口;各组所述出液端口均通过集管相汇集;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感应其对应的集管汇集的冷媒温度的第一感温包;还包括电子膨胀阀控制装置,所述电子膨胀阀控制装置与各所述第一感温包和各所述电子膨胀阀可通信地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感应各个所述分配器流出的冷媒温度的化霜感温包、及与各个所述化霜感温包可通信地相连接的用于控制化霜的化霜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空调器,包括:

检测任意一个集管汇集的冷媒温度T;

将采集的冷媒温度T与机组低压温度a的差值与设定的机组目标值c进行比较;

若T-a>c,则控制与被检测的所述集管相对应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大;

若T-a<c,则控制与被检测的所述集管相对应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

若T-a=c,则控制与被检测的所述集管相对应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相邻两翅片排之间留设间隙空间,增大了换热面积,有效保证了换热效果,并在翅片排与排之间的间隙空间中引风的引风装置,从而增加了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而现有的换热器的翅片排与排之间紧密贴合,实际上为一个整体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大部分换热面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影响换热效果,导致室内温度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度的要求,即使市面上有一些分离设置的换热器,但是对于多排设置的翅片式换热器,随着换热管排数的增加,由迎风面到背风面,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仍旧下降许多,整个换热器的效率依旧不高,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将现有的紧密设置方式改为具有换热空间的方式,从而增大了换热面积,有效保证了换热效果,并在翅片排与排之间的间隙空间中引风的引风装置,从而使得翅片排与排之间具有足够的空气流通换热,且增加了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使用户使用更加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换热器的各进液端口对应设置分配器,从而进行分液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冷媒不均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通过增设感温包、控制器和电子膨胀阀,从而实时监测冷媒温度并实时调节冷媒流量,从而做到精准控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换热器的性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器轴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器轴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器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器俯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器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液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第一感温包的分液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中:1、翅片排;2、间隙空间;3、引风装置;4、分配器;5、电子膨胀阀;6、过滤器;7、化霜感温包;8、第一感温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如图1-图5所示,包括至少两排翅片排1,相邻两翅片排1之间设置有间隙空间2。还包括至少一个向间隙空间2中引风的引风装置3。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相邻两翅片排之间留设间隙空间,增大了换热面积,有效保证了换热效果,而现有的换热器的翅片排与排之间紧密贴合,实际上为一个整体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大部分换热面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影响换热效果,导致室内温度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度的要求,即使市面上有一些分离设置的换热器,但是对于多排设置的翅片式换热器,随着换热管排数的增加,由迎风面到背风面,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仍旧下降许多,整个换热器的效率依旧不高,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换热器,将现有的翅片排与排之间的布设方式由紧密设置方式改为具有换热空间的方式,并增设引风装置,将引风装置设置为向翅片排与排之间的间隙空间中引风,从而增加了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间隙空间的结构可以是上下贯通的,也可以设置为不贯通的,只要是能够将翅片排与排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能够增加换热面积的方案都可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向间隙空间2中引风的引风装置3。在使用时,通过增设引风装置,并将引风装置设置为向翅片排与排之间的间隙空间中引风,从而增加了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引风装置的设置位置并不进行限定,可以设置为翅片排与排之间的间隙空间内部,也可以设置为翅片排与排之间的间隙空间外部,也不局限于间隙空间的底部或者顶部,只要是能够实现向间隙空间中引风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即可。

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引风装置3设置于换热器的底盘上和/或顶盖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换热器的底盘上和顶盖上均设置有引风装置3,位于底盘上的引风装置3和位于顶盖上的引风装置3上下对应设置,如此对应设置,可以使得上下对应设置的引风装置实现互吹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使用户使用感觉更加舒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引风装置3为引风机,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分液控制装置,如图6-图7所示,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为上述的换热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换热器设有至少两组进液端口,换热器的每组进液端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液控制装置还包括多个分配器4,并与换热器的各组进液端口一一对应,各分配器4的各个出液端口与其对应的一组换热器的进液端口一一对应连通。由于设置有分配器,能够对冷媒进行均匀分配,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每组进液端口流入的冷媒较为均匀,不至于因为某个进液端因为冷媒量过多而影响流动速度,也不至于因为某个进液端因为冷媒量过少而影响换热效果。

为了实现节流降压,并对冷媒实现精确控制,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分液控制装置还包括与分配器4的进液端口相连通的电子膨胀阀5。当冷媒量较少时,可以增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增加冷媒的流速,当冷媒量较多时,可以减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降低冷媒的流速,从而对冷媒实现精确精准控制。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分液控制装置包括干路、与干路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支路,各个分配器4的进液端口与支路相连通,电子膨胀阀5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各个支路上。通过在换热器的各进液端口对应设置分配器,从而对冷媒进行分液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冷媒不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一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换热器设有至少两组进液端口,换热器的每组进液端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液控制装置还包括多个分配器4,并与换热器的各组进液端口一一对应,各分配器4的各个出液端口与其对应的一组换热器的进液端口一一对应连通。由于设置有分配器,能够对冷媒进行均匀分配,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每组进液端口流入的冷媒较为均匀,不至于因为某个进液端因为冷媒量过多而影响流动速度,也不至于因为某个进液端因为冷媒量过少而影响换热效果。

为了实现节流降压,并对冷媒实现精确控制,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分液控制装置还包括与分配器4的进液端口相连通的电子膨胀阀5。当冷媒量较少时,可以增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增加冷媒的流速,当冷媒量较多时,可以减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降低冷媒的流速,从而对冷媒实现精确精准控制。

为了对冷媒进行净化,从而提高使用寿命,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5和分配器4之间设置过滤器6。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之后,率先经过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经过净化后的冷媒再进入分配器进行分液,不仅能够对冷媒进行净化还能够对冷媒进行分液,具有较优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分液控制装置,分液控制装置为实施例2中的分液控制装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感应各个分配器4流出的冷媒温度的化霜感温包7、及与各个化霜感温包7可通信地相连接的用于控制化霜的化霜控制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设置有多个化霜感温包,因此,将化霜感温包和分配器的各个出液端口对应设置,通过化霜感温包来感应分配器流出的冷媒温度,从而化霜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程序来进行对应的操作,从而更好地实现空调器的调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分液控制装置,分液控制装置为实施例1中的分液控制装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各组进液端口均对应设置一组出液端口;各组出液端口均通过集管相汇集;空调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感应其对应的集管汇集的冷媒温度的第一感温包8;还包括电子膨胀阀控制装置,电子膨胀阀控制装置与各第一感温包8和各电子膨胀阀5可通信地相连接。

如图7所示,还包括化霜感温包7以及化霜控制装置,其中化霜感温包7用于感应各个分配器4流出的冷媒温度,化霜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空调的化霜,各个化霜感温包7与化霜控制装置可通信地相连接。在使用时,通过化霜感温包来监测来自于各个分配器流出的冷媒温度,从而化霜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程序来进行化霜操作,从而更好地实现空调器的调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流程,应用于上述的空调器,包括:

检测任意一个集管汇集的冷媒温度T;

将采集的冷媒温度T与机组低压温度a的差值与设定的机组目标值c进行比较;

若T-a>c,则控制与被检测的所述集管相对应的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增大;

若T-a<c,则控制与被检测的所述集管相对应的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减小;

若T-a=c,则控制与被检测的所述集管相对应的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不变。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机组低压温度a是机组压缩机吸气口的冷媒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C值是一个设定值,即机组目标值,需要根据机组控制的可靠性及制冷效果制定的一个合理值或者范围,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将采集的冷媒温度与机组低压温度a的差值与设定的机组目标值c进行比较,从而,根据设定好的程序通过电子膨胀阀控制装置来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实现冷媒量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分配器、电子膨胀阀、化霜感温包的个数均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合适的数量选取,并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风机的设置位置也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安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