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579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聚结、斜板分离工艺集于一体的油田常规污水和低含聚污水净化装置,具体地说就是聚结除油与斜板沉降除油及除悬浮物技术集成一体的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适用于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常规污水和低含聚污水的净化处理。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针对污水站大罐出水曝氧、收油难、排泥效果差、罐体大占地多、停留时间长、处理效率较低等诸多存在的问题研制而成,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常规污水和低含聚污水的处理效率,改善处理效果,减少运行管理难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克服油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适应含聚污水的处理要求,通过对传统的油水分离器进行内部结构创新、材料升级、沉降流态优化、聚结型式改进、斜板间距可调等方式,提高了污水处理工艺的效率,拓宽了装置的应用范围,在不加药、来水含油1000mg/L条件下,出水含油在100mg/L以内,含油去除率在90%以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罐体、配水腔、聚结段、分离段、整流段、集水腔、冲泥系统、排泥系统和收油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罐体的左侧椭圆形封头中心处设进水管,进水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以外的来水管线相连;在罐体右侧或椭圆形封头中心处设出水管,出水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以外的输水管线相连;在靠近进水管一侧的罐体内,设有配水腔;在配水腔向后逐序设有一级聚结段、二级聚结段、三级聚结段、分离段、整流段、集水腔,整流段和集水腔通过挡板隔开,挡板焊接在罐体上;在罐体下部的二级聚结段、三级聚结段和分离段的下面各设有一组冲泥盘管,冲泥盘管通过冲泥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外的冲泥泵相连;在罐体底部设有四个集泥斗,集泥斗收集的污泥通过排泥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外的污泥系统相连;在罐体的顶部设有三个收油口和三个填料口,收油口采用敞开式设计,油、气可同时排出,收油口收集的污油通过收油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外的污油收集系统相连。进水管深入罐体后采用回转折流式结构,进水管的出口朝向椭圆形封头一侧,出水进入配水腔,配水腔与一级聚结段相连;出水管与集水腔相连,在集水腔一侧的出水管末端设有集水喇叭口。每个聚结段均设有水平波折流聚结板填料,聚结填料采用装配式结构,便于拆卸、检修;每个聚结段的聚结填料的高度一致,一级聚结段和二级聚结段填料宽度相同,三级聚结段填料宽度比一级、二级段填料宽度宽;聚结段确保水中大部分的分散油和乳化油发生聚并,形成大油珠,从而加速上浮分离;斜板间距可根据水质特点进行调节,斜板填料采用装配式结构,便于拆卸、检修;斜板组的两侧与罐体密闭一体,中间留有积泥腔,分离段填料高度比聚结段低,填料的宽度比聚结段都宽;分离段采用低表面负荷油水重力分离方式,确保油、水、泥三相快速分离。各组冲泥盘管的下面均匀分布着冲泥喷嘴,通过外加动力源,实现自动冲泥;集泥斗为圆筒式结构,圆筒下端为椭圆形封头,在椭圆形封头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排泥口通过法兰与排泥管连接,集泥斗收集的污泥通过排泥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外的污泥系统相连;冲泥系统、排泥系统通过自动控制实现联动。收 油口为圆筒式结构,在圆筒上端为椭圆形封头,椭圆形封头以下填有填料,在椭圆形封头的顶部设有收油口。本实用新型根据碰撞聚结、润湿聚结和浅池分离等理论研究开发而成。依据多相流动物系物相接触与颗粒碰撞的动力学致因、多相流动物系亚微观传质规律及其动力学致因提出的物相接触、亚微观传质的惯性效应理论,强化聚结作用,将水平波折流聚结及小间距异向流斜板等应用于装置中,将自然状态下难以聚结的小油珠通过多级聚结材料,使其聚结形成相对较大的油珠,加大上浮速度而产生分离。该设备具有分离速度快、停留时间短、除油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少等特点。采用压力式密闭运行,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收油、排泥方便,实现了油、水、固三相在压力密闭条件下的分离,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撬装化,有利于保证设备质量及缩短施工周期,降低运行成本。

图I-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冲泥盘管示意图图中A配水腔B聚结段C分离段D整流段E集水腔I-椭圆形封头2-罐体3-人孔4-进水管5-—级聚结段6-二级聚结段7-三级聚结段8-斜板分离段9-冲泥管10-冲泥盘管11-集泥斗12-收油口 13-填料口 14-挡板15-集水喇叭口 16-出水管17-冲泥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的进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配水腔A,在配水腔A内完成均匀配水后,污水进入一级聚结段5,通过水平波折流聚结填料的聚结作用后,水中部分的分散油和乳化油发生聚并,形成大油珠,与浮油共同穿过一级聚结段后上浮,并在罐体2的上部聚集,同时,部分污泥在此沉淀,沉积在罐体下部;通过一级聚结段5的水再依次进入二级聚结段6和三级聚结段7,在上述两级聚结段对污水的作用效果与一级聚结段5相同;通过三级聚结段7的污水进入到斜板分离段8,斜板分离段8的填料为不锈钢斜板,采用高斜度小间距侧向结构布置,其低表面负荷油水重力分离方式,可确保油、水、泥三相快速分离,上浮的油聚集在罐体2的上部,下沉的污泥沉积在罐体下部;通过斜板分离段8的污水进入整流段D,整流段D采用挡板结构确保流态稳定,整流段D和集水腔E通过挡板14隔开,少量油上浮聚集在罐体2的上部;出水经集水喇叭口 15收集后通过出水管16排出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外的出水管线相连。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采用自动启闭收油结构设计,在罐体2上部聚集的污油经收油口 12和填料口 13收集后,及时排出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外的污油收集系统相连。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应定期排除罐体2底部聚集的污泥。排泥时,依次开启三组冲泥系统和排泥系统,完成罐体2底部污泥的外排。当要排除二级聚结段6下部的污泥时,开启该处的冲泥管9,冲泥盘管的冲泥喷嘴17将罐体2下部沉积的污泥冲入集泥斗11中,在开启冲泥管9的同时开启该处集泥斗11下阀门,此时排泥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后,关闭该处的冲泥管9和集泥斗11的阀门,同时开启三级聚结段7处 的冲泥管9和集泥斗11的阀门,三级聚结段7处排泥完成后,关闭该处的冲泥管9和集泥斗11的阀门,同时开启斜板分离段8处的冲泥管9和集泥斗11的阀门,待排泥完成后,关闭斜板分离段8处的冲泥管9和集泥斗11的阀门。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复上述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主要由罐体、配水腔、聚结段、分离段、整流段、集水腔、冲泥系统、排泥系统、收油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罐体的左侧椭圆形封头中心处设进水管,进水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以外的来水管线相连;在罐体右侧或椭圆形封头中心处设出水管,出水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以外的外输水管线相连;在靠近进水管一侧的罐体内,设有配水腔;在配水腔向后逐序设有一级聚结段、二级聚结段、三级聚结段、分离段、整流段、集水腔,整流段和集水腔通过挡板隔开,挡板焊接在罐体上;在罐体下部的二级聚结段、三级聚结段和分离段的下面各设有一组冲泥盘管,冲泥盘管通过冲泥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外的冲泥泵相连;在罐体底部设有四个集泥斗,集泥斗收集的污泥通过排泥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外的污泥收集系统相连;在罐体的顶部设有三个收油口和三个填料口,油、气可同时排出,收油口收集的污油通过收油管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外的污油收集系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深入罐体后采用回转折流式结构,进水管的出口朝向椭圆形封头一侧,出水进入配水腔,配水腔与一级聚结段相连;出水管与集水腔相连,在集水腔一侧的出水管末端设有集水喇叭口。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聚结段均设有水平波折流聚结板填料,聚结填料采用装配式结构;每个聚结段的聚结填料的高度一致,一级聚结段和二级聚结段填料宽度相同,三级聚结段填料宽度比一级、二级段填料宽度更宽。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油田常规污水和低含聚污水处理的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由罐体、配水腔、聚结段、分离段、整流段、集水腔、冲泥系统、排泥系统和收油系统组成;污水从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的进水管进入罐体内的配水段,然后依次进入一级、二级、三级聚结段,每段聚结段都填充有聚结填料;聚结段的出水进入分离段,分离段填充有间距可调的斜板;分离段的出水进入整流段,后进入集水段,整流段和集水段通过挡板隔开,集水段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一端设集水喇叭口,水经集水喇叭口从出水口排出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本实用新型除油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结构设计紧凑,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内构件采用装配式结构,便于拆卸、检修。
文档编号C02F1/52GK202657986SQ20122007479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丁慧, 高金庆, 徐松林, 李毅, 栾希炜, 呙如地, 姚明修 申请人:胜利油田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赛瑞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