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藻水连续絮凝分离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378发布日期:2019-06-26 01: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藻水连续絮凝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藻水输送单元、加药与絮凝单元、均匀布水单元、藻泥分离单元、可移动支撑单元;其中的藻水输送单元、加药与絮凝单元、均匀布水单元、藻泥分离单元通过管路相互连接,除藻水输送单元外,依次集成安装于可移动支撑单元上,且相互之间设置为可拆式装配结构;所述的藻水输送单元由输送泵(1)、进液管(2)、流量计(3)及控制阀(4)组成,所述的输送泵与进液管相连接,进液管上设有流量计和控制阀;加药与絮凝单元是由初级絮凝反应池(5)、次级絮凝反应池(6)、搅拌装置(7,8)、絮凝剂储药池(9)、助凝剂储药池(10)、自动加药装置(11)、溢流孔(15)、溢流管(16)组成,初级絮凝反应池与进液管末端相通;絮凝剂储药池和助凝剂储药池通过自动加药装置与初级絮凝反应池连接,次级絮凝反应池与初级絮凝反应池通过上部溢流孔串联连接,初级絮凝反应池和次级絮凝反应池的池体顶部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次级絮凝反应池内部设有溢流管;

均匀布水单元由控制阀(17)、布水器筒体(18)、散水孔(19)组成,控制阀与次级絮凝反应池中的溢流管出口连接,布水器筒体底部设有散水孔;

藻泥分离单元由传送带式滤网系统、清水池(30)和污泥池(31)组成,所述的传送带式滤网系统是传送带(25)上设有带式滤网,滤网上设置前刮泥板(26)、后刮泥板(27)和气混水喷头(28);

可移动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底板(34)、支撑侧板(35)、支撑顶板(36)、连通孔(37)、底轮(38),支撑底板下部设底轮,底板上部左右两侧与支撑侧板连接,支撑侧板上部连接支撑顶板,支撑顶板上设置连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藻水连续絮凝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药与絮凝单元,次级絮凝反应池体积是初级絮凝反应池的4倍,二者之间通过池体上部的溢流孔连通,次级絮凝反应池内设置高度低于溢流孔的溢流管,絮凝出水从溢流管进入下一操作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藻水连续絮凝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均匀布水单元顶部与溢流管出口连接,中部设置控制阀,布水器筒体底部设置有5~20个直径为0.1~2 cm的散水孔,保证絮凝出水散布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移动式藻水连续絮凝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上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材料为不锈钢、尼龙或涤纶,滤网孔径在0.01~1 cm之间,具体要根据实际藻絮体尺寸进行选择,传送带滤网上设置有前刮板、后刮板和气混水喷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藻水连续絮凝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初级絮凝反应池的进水流速与次级絮凝反应池的出水流速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藻水连续絮凝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能够设置在船舶或岸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