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电磁防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2403发布日期:2018-07-17 22:5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管路防蜡设备领域,具体是油气管道电磁防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石油管道工业也不断进步,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原油需求量的大量增加,管道工业迅速崛起,管道输送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在我国的油气管道运输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结蜡,也就是原油管道中的蜡沉积现象。而我国产出的原油,至少八成以上使含蜡易凝原油,原油在管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会析出石蜡、胶质、砂等混合物,影响管道的运输能力,甚至堵塞管道,加大原油运输难度。在蜡的析出过程中,如果通过一定手段干预,能够抑制蜡在管壁的凝结,就能保证正常运输。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常采用对原油升温,或者加入热油的方法,通过提高所输送原油的温度,改善原油的流动性,确保原油在输送中不凝结、低粘,达到防止结蜡的目的。然而随着管道的正常运行,原油温度不断散热而下降,因此为了保证长距离管道的正常输送,还需要沿管道增加一些加热装置,来补充原油输送过程中损失的热量,维持适当的输送温度。然而,现有的加热装置在效率上具有较多不足:

首先,现有加热装置一般为对管道外壁进行加热,从外壁到内壁的热量传递中,损耗了较多的能量,从而对管道内原油的加热效率不高。

其次,一方面,对管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并不需要持续的加热,故很多时候加热装置是闲置的。另一方面同时由于原油管路较长,且加热装置都是固定安装,故需要安装多个加热装置。两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存在较大的资源浪费,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

再有,加热装置只能对安装处的管路点进行加热,与大部分没有安装加热装置的管路部分相比存在较大的温差起伏,容易在安装有加热装置的管路前段结蜡,降低加热装置的防蜡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油气管道电磁防蜡装置,它能够可移动的对油气管道进行加热,使管壁温度较高,较好的保持原油的运输温度,实现防蜡除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油气管道电磁防蜡装置,包括油气管道和防蜡装置本体,所述防蜡装置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筒状壳体且套接在油气管道的外部,所述壳体中部的内壁上固定有电磁线圈,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沿内壁的周侧环形阵列有3~6个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升降杆、门型架、第一弹簧、行走轮,所述升降杆贯穿壳体,所述升降杆位于壳体内的内端与门型架的中部铰接,所述行走轮安装在门型架的两端,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壳体和门型架之间,且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升降杆上。

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振打装置,所述振打装置包括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的底座盒,所述底座盒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凸轮,所述凸轮与底座盒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盒上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直杆,所述直杆设置于底座盒内的一端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与凸轮相配合使用,所述直杆设置于底座盒外的一端设有击打锤,所述击打锤与底座盒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直杆上。

所述升降杆设置在壳体外的一端设有挡块。

所述壳体内沿其内壁环形阵列分布有多个挡板架,所述挡板架设置于电磁线圈的两端,所述挡板架的内端可转动的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内端低于或对应于电磁线圈的内圈所在的平面。

所述壳体中部的内壁上固定有线圈架,所述线圈架上设有螺旋形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截面为与电磁线圈相适应的C形。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防蜡装置本体在安装到油气管道上后,通过设置在两端的行走装置将壳体套接并支撑在油气管道外,使线圈围绕在油气管道的外部,利用电磁加热技术对管道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法采用电磁涡流加热原理,对所覆盖的整个管壁进行加热,不需要将外部的热量向内传递,加热效率高效果好,降低热量损耗。

同时,当当前位置的油气管道升温到适当温度后,即可移动防蜡装置本体,通过行走装置使其移动到油气管道上的其他区域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弹簧将行走轮压在管壁上,且升降杆能够相对壳体升降,故行走装置能够应对油气管道表面法兰接头等起伏变化,顺利通过不同外径的区域。使仅需要一个防蜡装置本体即可满足较长距离范围油气管道的加热要求,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

再有,所述防蜡装置本体能够相对油气管道进行移动,从而能够轮流对油气管道上的不同区域进行加热,消除仅对某固定区域加热造成的油气管道不同区域的温差起伏,使整条管道均能得到均匀的加热,从而避免管路存在易于结蜡的低温区域。

2、由于随着原油运输温度降低,以及难以消除的析出问题,难免在管壁上存有结蜡。通过防蜡装置本体在油气管道上移动,结合振打装置的振打效果,使刚刚结蜡的管壁在未形成顽固蜡层之前,被及时的震动脱落,实现在结蜡初期的除蜡目的。

3、所述滚轮和挡板架在电磁线圈的两侧对电磁线圈形成保护,当有较大直径的法兰或者遮挡物出现在油气管道的管壁上时,所述挡板架和滚轮能将其挡住,防止损伤电磁线圈。

4、所述电磁线圈通过线圈架固定在壳体内壁上,便于拆装和检修。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附图1自两端观察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振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油气管道;2、壳体;3、电磁线圈;4、升降杆;5、门型架;6、第一弹簧;7、行走轮;8、振打装置;9、底座盒;10、凸轮;11、直杆;12、挡片;13、击打锤;14、第二弹簧;15、挡块;16、挡板架;17、滚轮;18、线圈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油气管道电磁防蜡装置,主体结构包括油气管道1和防蜡装置,所述防蜡装置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为筒状壳体2且套接在油气管道1的外部,所述壳体2中部的内壁上固定有电磁线圈3,利用电磁加热技术对管道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法采用电磁涡流加热原理,对所覆盖的整个管壁进行加热,不需要将外部的热量向内传递,加热效率高效果好,降低热量损耗。所述壳体2的两端分别沿内壁的周侧环形阵列有3~6个行走装置,当当前位置的油气管道1升温到适当温度后,即可移动防蜡装置本体,通过行走装置使其移动到油气管道1上的其他区域进行加热。使仅需要一个防蜡装置本体即可满足较长距离范围油气管道1的加热要求,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由于油气管道1的管壁上可能安装有法兰、接头、测温装置、焊接点等,造成油气管道1的管壁起伏不平,不能保持统一的外径,故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升降杆4、门型架5、第一弹簧6、行走轮7,所述升降杆4贯穿壳体2,所述升降杆4位于壳体2内的内端与门型架5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弹簧6设置于壳体 2和门型架5之间,且所述第一弹簧6套接在升降杆4上。所述第一弹簧6将行走轮7压在管壁上,且升降杆4能够相对壳体2升降,故行走轮7能够适应油气管道1表面法兰接头等起伏变化而高低调整,所述行走轮7安装在门型架 5上,两个行走轮7一组,如附图1所示,遇到前方障碍能够抬起,使通过顺利。

此外,所述防蜡装置本体能够相对油气管道1进行移动,从而能够轮流对油气管道1上的不同区域进行加热,消除仅对某固定区域加热造成的油气管道1 不同区域的温差起伏,使整条管道均能得到均匀的加热,从而避免管路存在易于结蜡的低温区域。

由于随着原油运输温度降低,以及难以消除的析出问题,难免在管壁上结蜡。如果在结蜡的初期敲打管壁,将其振打脱离管壁,使其随着原油运输,就能够避免其在管壁上形成蜡层,从而使管壁粗糙,粘性更强,更加易于结蜡。所述壳体2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振打装置8,所述振打装置8包括固定在壳体2内壁上的底座盒9,所述底座盒9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凸轮10,所述凸轮10与底座盒9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盒9上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直杆11,所述直杆11设置于底座盒9内的一端设有挡片12,所述挡片12与凸轮10相配合使用,通过凸轮10转动,向外拉出挡片12并松开,使击打锤13向管壁击打,所述直杆11设置于底座盒 9外的一端设有击打锤13,所述击打锤13与底座盒9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套接在直杆11上。通过防蜡装置本体在油气管道1上移动,结合振打装置8的振打效果,使刚刚结蜡的管壁在未形成顽固蜡层之前,被及时的震动脱落,实现在结蜡初期的除蜡目的。

为了使升降杆4的外端保持在壳体2外部,所述升降杆4设置在壳体2外的一端设有挡块15。所述挡块15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在升降杆4的顶端,既能够防止升降杆4脱离壳体2。又便于拆卸和安装行走装置。

当有较大直径的法兰或者遮挡物出现在油气管道1的管壁上时,有可能会损伤壳体2内壁的电磁线圈3,所述壳体2内沿其内壁环形阵列分布有多个挡板架16,所述挡板架16设置于电磁线圈3的两端,能够挡住大于电磁线圈3 内圈大小的障碍物,使本装置的前进停止,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此处问题,所述挡板架16的内端可转动的安装有滚轮17,当遇到的法兰等障碍物的直径,刚刚好能使电磁线圈3顺利通过,所述滚轮17能够避免与障碍物的解除摩擦,帮助本装置顺利的通过障碍物,且保持使油气管道1位于壳体2内的中间,避免由于行走不居中而使通过的障碍物刮伤电磁线圈3。所述滚轮17的内端低于或对应于电磁线圈3的内圈所在的平面。所述滚轮17和挡板架16在电磁线圈3 的两侧对电磁线圈3形成保护,所述挡板架16和滚轮17能将其挡住,防止损伤电磁线圈3。

为了方便安装和检修本装置,所述壳体2中部的内壁上固定有线圈架18,所述线圈架18上设有螺旋形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截面为与电磁线圈3相适应的 C形。电磁线卡入卡槽内后,即形成缠绕的线圈并固定在壳体2内壁上,便于拆装和检修。

实施例1:油气管道电磁防蜡装置,主体结构包括油气管道1和防蜡装置本体,所述防蜡装置本体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为筒状壳体2且套接在油气管道1的外部,所述壳体2中部的内壁上固定有电磁线圈3,所述壳体2中部的内壁上固定有线圈架18,所述线圈架18上设有螺旋形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截面为与电磁线圈3相适应的C形。所述壳体2的两端分别沿内壁的周侧环形阵列有4个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升降杆4、门型架5、第一弹簧6、行走轮7,所述升降杆4贯穿壳体2,所述升降杆4设置在壳体2外的一端设有挡块15。所述挡块15的底面设有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为橡胶圈,所述升降杆4位于壳体2内的内端与门型架5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弹簧6设置于壳体2和门型架5之间,且所述第一弹簧6套接在升降杆4上。所述行走轮7安装在门型架5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行走轮7上设有轮毂电机,所述壳体2的外壁上设有电池,所述电池为电磁线圈3、轮毂电机、以及电机提供电源,所述壳体2的内壁上还设有2个振打装置8,所述振打装置8分别位于壳体2内壁上相对设置,所述振打装置8包括固定在壳体2内壁上的底座盒9,所述底座盒9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凸轮10,所述凸轮10与底座盒 9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盒9上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直杆11,所述直杆11设置于底座盒9内的一端设有挡片12,所述挡片12与凸轮10相配合使用,所述挡片12与凸轮10相邻的一端在凸轮10的转动轨迹以内,能够被凸轮10带起,所述直杆11设置于底座盒9外的一端设有击打锤13,所述击打锤13与底座盒9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套接在直杆11上。所述壳体2内沿其内壁环形阵列分布有多个挡板架16,所述挡板架16设置于电磁线圈3的两端,所述挡板架16的内端可转动的安装有滚轮17,所述滚轮17的内端低于或对应于电磁线圈3的内圈所在的平面。

实施例2:油气管道电磁防蜡装置,主体结构包括油气管道1和防蜡装置本体,所述防蜡装置本体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为筒状壳体2且套接在油气管道1的外部,所述壳体2中部的内壁上通过卡箍固定有电磁线圈3,所述壳体2上设有电源线,所述管道沿途设有电源,所述电源线的插头能够与电源配合连接为电磁线圈3供电进行加热。所述壳体2的两端分别沿内壁的周侧环形阵列有3个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升降杆4、门型架5、第一弹簧6、行走轮7,所述升降杆4贯穿壳体2,所述升降杆4位于壳体2内的内端与门型架5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弹簧6设置于壳体2和门型架5之间,且所述第一弹簧6套接在升降杆4上。所述行走轮7安装在门型架5的两端。当当前的位置加热完成后,人工拔下电源,并将本装置沿着油气管道1推到下一加热点进行加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