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025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水依序流经各曝气槽,而受曝气的影响,导致些微生物膜剥落,产生有悬浮的固体,并藉由该槽进行沉降分离作用,将生物膜剥落的悬浮固体沉降至槽底,避免体积大的悬浮固体流入生物接触过滤槽23而造成阻塞,且将该沉降的悬浮固体回流至综合污水集中槽13,以作为第一区接触曝气槽18的菌种;
[0020]而由生物过滤沉淀槽22溢流而来的废水,仍然含有极微量细小的悬浮固体及一些未消化分解的有机物,此时,将废水输送至生物接触滤过槽23内,进行吸着捕捉的生化处理,在此槽的生物巢2(如图2所示)所产生的生物膜不可太厚太多,以免产生污泥伴随着流水排出,造成水质不合排放标准,所以经吸收捕捉的悬浮固体有机物则回流至污泥消化分解槽25,再进行消化分解,使COD值从500mgl/l降至300mgl/l ;
[0021]最后,将上述流程处理后的放流水,排放至放流槽24,再输送至处理场,而该放流水的设计标准为 pH:6.0-9.0、COD:350mgl/U BOD:200mgl/U SS:50mgl/l,因此,藉由本发明的生物巢2(如图2所示)在第一区接触曝气槽18、第二区接触曝气槽20及第三区接触曝气槽21产生的生物膜,进行分解剩余污泥,使放流水的pH值及COD值降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0022]此外,在生物接触过滤槽23中,若有微细的悬浮固体或污泥存在时,则能利用气过器回流至污泥消化分解槽25来消化分解,同时为防止废水水质有大变动而引起冲击,导致生物膜剥落,所以将此槽以生物处理消化分解剥落的污泥,经消化分解的废水回流至综合污水集中槽13或第一区接触曝气槽18。
[0023]因此,该废水于处理过程中,特别利用球形的生物巢2来处理剩余污泥的问题,请仍然参阅图2并配合图3所示,而在第一区接触曝气槽18、第二区接触曝气槽20及第三区接触曝气槽21内设有生物巢,并使其形成固定床,请再参阅图4所示,能作为好氧菌体201A及厌氧菌体201B共生共存的巢穴,然后藉由好氧菌体201A及厌氧菌体201B来分解有机物,其将废水反复循环地与生物巢2接触,而在生物巢2上形成生物膜201,于此同时,该接触曝气槽内的污水是处于好氧性的状态,并在生物巢2上逐渐地堆积生物膜201,当生物膜201堆积至一定厚度后,位于生物膜201的内层就形成厌氧性层,供厌氧菌体201B栖息,至于生物膜201外侧则继续累积成更厚的生物膜201,促使生物膜201内层的厌氧性菌体201B的作用更加活跃,以持续在生物膜201内部进行厌氧分解,藉由该好氧菌体201A及厌氧菌体201B的共生共存的平衡状态下反复进行,使废水以不产生污泥而达到净化的处理。
[0024]一般的活性污泥处理技术中,在沉淀池所堆积的污泥,部份必须回流处理,但回流污泥量的多寡、污水的基质和浓度以及季节气温、及物理环境的变化,时常发生净化作用的崩溃,产生污泥澎化(BULKING)现象的困扰,如果要回复净化作用极为不易,又相当耗费时间,此外,活性污泥法无法符合严格的放流水标准,如欲达到严格的标准,必须采用三级的处理设备,其建置费用相当庞大,根本不符处理的成本;而本发明将废水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处理,而以固定式活性污泥生物净化,其特点说明如下:
[0025]在生物巢2上的生物膜201的胶质层对废水浮游分子的吸附性极佳且效率高,并具有高活性,所以处理后的放流水品质较高,可突破悬浮性污泥法处理后的出流水所含有机物质最低极限的瓶颈。
[0026]本发明的特殊设计的生物巢2有当大的表面积,所以处理系统内可保持更多量的生物膜201,同时亦可增加对悬浮物的贮留及捕捉能力,使处理后水质透视度增高。
[0027]大量的微生物附着于生物巢2表面,细胞停留时间长,可维持长时间的生物作用,使废水浮游分子分解更完全。
[0028]对有毒物质或抑制物质有适当程度的抵抗性,也就是说,对不良环境具有较高的忍受度,可构成对槽内细胞的保护作用,若有异常状况发生时,恢复至正常时的处理效果所需的操作时间较短,同时对于有机负荷、体积负荷以及缓冲能力的变化较大。
[0029]本发明较一般的物理或化学处理更具经济、实用、简单及可靠的优点,完全无需任何凝集材、沉淀剂等化学药品,同时因整个处理过程中可达到无污泥的净化作用,而无需再做任何后续的脱水、掩埋或焚化等处理,确实避免引起二次污染公害,其环保性极高。
[0030]本发明的生物巢2以塑料制成,请仍然图3及图4所示,其强度佳不易损坏,所以使用寿命极长,其空隙率介于95% -97%间,可达到全面散气式,并能以几乎不流动的方式浮在水面,而形成牢固的固定床,加上表面积大,可附着大量的生物膜201,以促进整体的效能,并藉由多个生物巢2的相互连接,同时配合生物巢2的浮力、重量及压力使其堆叠成团块状,使得进行曝气时固定床不会微动,以促进生物膜20的增长,此外,藉由生物巢2的结构设计,使得各生物巢2间只以点和线互相接触,能产生较高的空隙率,而易于剥离污泥以流入下一工程,尤其该生物巢2接触曝气槽中,水流成乱流而接触生物巢2,促使生物膜201较平均地附着于任意面,所以生物膜201附着会较薄,以保持较佳的气流效果,使剥离的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使剩余污泥量能完全分解。故本发明能达到无污泥的净化水质,避免处理剩余污泥所产生的庞大费用,且其建置成本低,处理效能相当理想,加上使用维护成本低,而具极佳的经济效益,当已符合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003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其主要是将废水统整于A场及B场做集中处理,再依其流量、PH值、COD值、温度分别汇集于各槽,再依一定行径进行曝气预处理,以控制进入处理的水质标准为PH6?8之间、COD值4000?5000mgl/l、温度35°C以下,其中,综合污水集中槽收集由A场及B场的废水,槽内有曝气装置,当将废水收集至指定水位后,就会由沉水式曝气机将废水出至后续的处理设备,其功用是综合A场及B场的废水,并确认综合后废水的COD值在5000mgl/l以下,用以定时测定COD值,且该废水经由综合污水集中槽内的固液分离机,利用振动将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体以滤网作物理发筛选去除,然后依序经过第一pH中和槽、第一流量计槽、第二 pH中和槽、第一区接触曝气槽、第二流量计槽、第二区接触曝气槽、第三区接触曝气槽、生物过滤沉淀槽、生物接触过滤槽及放流槽,且于每一槽内皆与鼓风机组连通,藉以输送空气,以利于菌种的生存, 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区接触曝气槽、该第二区接触曝气槽及该第三区接触曝气槽内设有生物巢,并使其形成固定床,以作为好氧菌体及厌氧菌体共生共存的巢穴,然后藉由好氧菌体及厌氧菌体来分解有机物,其将废水反复循环地与生物巢接触,而在生物巢上形成生物膜,于此同时,该接触曝气槽内的污水是处于好氧性的状态,并在生物巢上逐渐地堆积生物膜,当生物膜堆积至一定厚度后,位于生物膜的内层就形成厌氧性层,供厌氧性菌体栖息,至于生物膜外侧则继续累积成更厚的生物膜,促使生物膜内层的厌氧性菌体的作用更加活跃,以持续在生物膜内部进行厌氧分解,藉由该好氧及厌氧菌体的共生共存的平衡状态下反复进行,使废水以不产生污泥而达到净化的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其中,该生物巢为塑料材质并呈球形,且其空隙率介于95% -97%间,能达到全面散气式,并能以几乎不流动的方式沉浮在水里,而形成牢固的固定床。
【专利摘要】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利用特殊形状及结构的生物巢作为固定床,使好氧及厌氧共存的情况下来净化废水,以达到无污泥的废水处理。本系统以生物膜法的接触氧化(曝气)方式,即将生物巢固定在接触曝气槽内,并送入适量的空气,使好氧性与厌氧性的菌体能同时共存、栖息而将污水净化。
【IPC分类】C02F3/30
【公开号】CN105565492
【申请号】CN201410628612
【发明人】山本鹤一
【申请人】联奇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三和科技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