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及方法_3

文档序号:9821683阅读:来源:国知局
清水沿流程向前推进,污泥在侧向流斜板5上表面沉积并 向下滑动。所述澄清区D中两部分侧向流斜板上的污泥由对称两侧分别滑向中间部位的导 泥区E,污泥经斜板导泥后汇集至污泥聚集区F,经进一步浓缩后由底部的排泥管7排出;同 时,净水流经出水集水板11上的透水孔9,流入所述出水区G,再经上部的出水堰12中的出水 管13排出。
[0048]采用上述工艺流程利用本发明装置对某煤矿高浊度矿井水进行了降浊处理试验。 絮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助凝剂采用聚丙烯酰胺(PAM),重辅介质采用140~200目的 微砂,投加量1.5~2. Okg/m3。通过试验得到实际处理效果数据,如表1所列。
[0049]表1微砂重辅絮凝法处理煤矿矿井水监测数据(20m3/h)
[0050]
[0051] 从运行数据和试验现象来看,混凝反应区B中第一行程流速0.28m/s,第七行程流 速为0.04m/s,反应时间7.2min;澄清区D中平均流速0.004m/s,水力停留时间15. lmin。与传 统处理方法相比,反应时间缩短,约是传统混凝法(20~30min)的(0.13~0.25)倍,水力停 留时间缩短,约是传统沉淀法(1.5~3. Oh)的(0.08~0.17)倍,因此达到相同处理效率的功 能区域(或设备构筑物)占地减少;重辅介质的参与不需要大量的药剂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形 成大的絮团,而仅需微絮凝,可节约药剂使用量,仅为传统混凝法处理加药量的1/3~1/2, 节省药剂费用;重辅介质的参与絮凝后形成污泥比较密实,污泥体积变小,浓度变高,经回 收设备分离出的污泥含水率约93%,而普通沉淀污泥含水率约为96%-98%,可不经过浓缩 直接进入脱水设备,可节省污泥浓缩池占地和污泥脱水设备选型时的大小。
[0052]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能有效去除水中悬浮杂质, 降低出水浊度。同时,加快絮体沉淀速度,缩短沉淀时间,减少占地面积,能为用户实现节能 减排的明显效益。
[005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主权项】
1. 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该装置的主体为一箱体,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外设有待处理 水进水管(1)和出水管(13),以及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排泥管(7), 该箱体内分隔成进水配水区(A)、混凝反应区(B)、澄清配水区(C)、澄清区(D)、导泥区 (E)、污泥聚集区(F)和出水区(G),导泥区(E)和污泥聚集区(F)位于箱体轴心处且导泥区 (E)位于污泥聚集区(F)的上方,澄清区(D)位于导泥区(E)和污泥聚集区(F)的两侧,混凝反 应区(B)位于澄清区(D)的下方且两者由倾斜设置的不透水隔板(14)隔开,不透水隔板向内 倾斜使澄清区的污泥与水分离后沿不透水隔板进入污泥聚集区; 待处理水进水管(1)与进水配水区(A)连通,混凝反应区沿程始端与末端分别设有混凝 进水孔(2)和混凝出水孔(8),进水配水区与混凝反应区之间通过混凝进水孔连通,混凝反 应区内由竖直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波纹板(3)分隔成折流的水流流程组成,波纹板(3)的顶部 和底部分别与不透水隔板(14)和箱体底部固定,相邻波纹板组成空间的每个沿程转弯处底 部均设有与排泥管相连的排泥孔(17);澄清配水区与进水配水区分别位于箱体的两端,混 凝反应区与澄清配水区之间通过混凝出水孔连通;澄清配水区与澄清区之间通过带有透水 孔的澄清布水板(4)分隔,澄清区与出水区采用带有透水孔的出水集水板(11)隔开,出水管 (13)与出水区(G)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待处理水进水管(1)和出水 管(13)位于箱体的同一侧,处理水进水管(1)位于箱体的底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在箱体内区沿 水流流程方向呈两侧三棱柱对称分布,所述各波纹板之间"异波"设置。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板厚度为0.5± 0 · 2mm,波纹板波高为30 ± 2mm,波距180 ± 5m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进水孔(2)由距离最近 的两块波纹板形成,混凝出水孔(8)由距离最远的两块波纹板与不透水隔板(14)的开孔形 成。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区在箱体内沿水流 流程方向呈两侧对称分布,澄清区内部设置多个相互平行且与水平方向呈60~65°倾角的侧 向流斜板,各侧向流斜板之间的间距为50~60mm。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泥区内设置多个相互 平行的逆向流导泥板,各逆向流导泥板与水平方向呈65~67°倾角,各逆向流导泥板之间的 间距为100~120mm。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流斜板和逆向 流导泥板均为5-6mm厚的聚氯乙稀板。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泥区和污泥聚集区两区相 互贯通,污泥聚集区底部相隔200mm的间距分别设有与排泥管相连的排泥孔(17);所述出水 区上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中部开孔与出水管连接。10. -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辅絮凝澄清装置的重辅絮凝澄清方法,其特征在于: 含悬浮物的高浊度废水由待处理水进水管流入进水配水区,投加絮凝剂后分成两路分别进 入混凝反应区的对称两部分,在所述混凝反应区沿往复设置的波纹板狭长空间内进行絮凝 反应,形成较小絮体,含有较小絮体的废水从两侧混凝出水孔分别流出后,汇合流入澄清配 水区; 在澄清配水区内投加重辅介质和助凝剂,短暂反应后形成以重辅介质为晶核的大比重 "微絮团"; 含"微絮团"的废水流经澄清布水板上的透水孔,分别进入所述澄清区的对称部分,在 澄清区内进行泥水分离,清水沿流程向前推进,污泥在侧向流斜板上表面沉积并向下滑动; 所述澄清区中两部分侧向流斜板上的污泥由对称两侧分别滑向中间部位的导泥区,污 泥经斜板导泥后汇集至污泥聚集区,经进一步浓缩后由底部的排泥管排出;同时,净水流经 出水集水板上的透水孔,流入出水区,再经出水堰由出水管排出。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及方法。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该装置的主体为一箱体,该箱体外设有待处理水进水管和出水管,以及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排泥管,该箱体内分隔成进水配水区、混凝反应区、澄清配水区、澄清区、导泥区、污泥聚集区和出水区,导泥区和污泥聚集区位于箱体轴心处且导泥区位于污泥聚集区的上方。本发明在澄清配水区,向含悬浮物的高浊度废水投加重辅介质,经充分水力混合,伴随絮凝过程形成以重辅介质为晶核的微絮团,利用微絮团所含重辅介质的重力沉降性,加速絮凝体的形成与沉淀,提高了后续清澄效果。
【IPC分类】C02F1/52, C02F1/56, C02F103/10
【公开号】CN105585090
【申请号】CN201610115039
【发明人】郑利祥, 郭中权
【申请人】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