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185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用于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涉及了一在种羰化物生产过程中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
技术背景在羰基镍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气体中夹杂了羰基镍等易燃易爆剧毒液体。在对废气处理前先将其贮存在湿式气柜中,利用这些羰化物不溶于水、且比重较水大的性质,依靠进出口的水封将这些羰化物集中处理。其水封效果不好,且不能将废气中的羰化有毒液态介质有效回收,安全性差,后续操作繁琐,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安全地将废气中的羰化有毒液态介质回收的一种用于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装置的结构组成包括壳体----该壳体是由钢材焊接成的圆筒形,其下部呈锥形,其上部为用法兰固接的顶盖,锥形底带有一排液口;进气管----该管穿过壳体顶盖,上部配套有法兰,并焊接在顶盖上,其伸入壳体内的长度由水封最低液位确定,在伸入水封最低液位之下;排气管——该管穿过壳体顶盖,上部配套有法兰,并焊接在顶盖上,其伸入壳体内的长度由水封最高液位确定,最低管口位置高于水封最高液位;补水管-----该管穿过壳体顶盖,上部配套有法兰,并焊接在顶盖上,安装有阀门;排污管----该管焊接壳体锥形底处的排液口上,并装有排污阀门。
一种用于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还包括液位计----液位计为连通式液位计,安装壳体侧壁上,下口低于水封最低水位,上口高于水封最高液位。
本实用新型能够安全地将难溶于水的气体和有毒液体进行分离,并将难溶于水的有毒液体安全可靠地封存于装置底部,定期进行回收,满足了生产的要求。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如下一种用于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其装置的结构组成包括壳体1----该壳体是由钢材焊接成的圆筒形,其下部呈锥形,其上部为用法兰固接的顶盖2,锥形底带有一排液口3;进气管4----该管穿过壳体顶盖,上部配套有法兰,并焊接在顶盖上,其伸入壳体内的长度由水封最低液位确定,在伸入水封最低液位之下;排气管5——该管穿过壳体顶盖,上部配套有法兰,并焊接在顶盖上,其伸入壳体内的长度由水封最高液位确定,最低管口位置高于水封最高液位;补水管-6----该管穿过壳体顶盖,上部配套有法兰,并焊接在顶盖上,安装有阀门;排污管-7---该管焊接壳体锥形底处的排液口上,并装有排污阀门。液位计8----液位计为连通式液位计,安装壳体侧壁上,下口低于水封最低水位,上口高于水封最高液位。
在羰化冶金过程中,夹杂了液态羰化物的废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水封中最低液位以下,难溶于水的一氧化碳、氮气等气体溢出水面,聚于液面以上,通过排气管排出水封;难溶于水的有毒液体沉积于水封的下部锥形区域。水封内的液位通过液位计进行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水封中液位会有所上升,这说明水封中沉积的有毒液体较多,此时可通过排污口将有毒液体排放出来再进行处理。水封内水位较低时,可通过补水阀进行补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装置的结构组成包括壳体----该壳体是由钢材焊接成的圆筒形,其下部呈锥形,其上部为用法兰固接的顶盖,锥形底带有一排液口;进气管----该管穿过壳体顶盖,上部配套有法兰,并焊接在顶盖上,其伸入壳体内的长度由水封最低液位确定,在伸入水封最低液位之下;排气管——该管穿过壳体顶盖,上部配套有法兰,并焊接在顶盖上,其伸入壳体内的长度由水封最高液位确定,最低管口位置高于水封最高液位;补水管-----该管穿过壳体顶盖,上部配套有法兰,并焊接在顶盖上,安装有阀门;排污管----该管焊接壳体锥形底处的排液口上,并装有排污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还包括液位计----液位计为连通式液位计,安装壳体侧壁上,下口低于水封最低水位,上口高于水封最高液位。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涉及了一在种羰化物生产过程中回收废气中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包括其底部做成锥形的筒形壳体,壳体顶盖上部安装有进气管、排气管、补水管,底部安装排污阀,进气管插入水面以下,排气管高于液面,不溶于水的一氧化碳气体、氮气等溢出水面,通过排气管引出水封,废气中夹杂的密度大于水且又不溶于水的有毒羰化物液体(主要包括羰基镍、羰基铁、羰基钴等),沉降在水面以下,被集中处理。本实用新型能够安全地将难溶于水的气体和有毒液体进行分离,并将难溶于水的有毒液体安全可靠地封存于装置底部,定期进行回收,满足了生产的要求。
文档编号B01D53/72GK2882768SQ20062000820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
发明者李永军, 谭世雄, 张强林, 肖冬明, 王多冬, 徐向荣, 吴琼, 孔永斌 申请人: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