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伏吸入式絮凝剂添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089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潜伏吸入式絮凝剂添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胶结充填采矿中选厂尾砂浓密时添加絮凝剂的装置, 属于矿山胶结充填采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矿山胶结充i真采矿技术中,增加选厂尾砂的浓度主要是靠添加絮凝剂, 使尾砂颗粒絮凝成团,达到快速均匀沉降,增加尾砂浓密效果,提高浓密机底部 出口的尾砂浓度。而絮凝剂的添加是否均匀,至关重要,如果不能稳定均匀i也添 加絮凝剂,就会影响尾砂浆的絮凝浓密效果。现有的絮凝剂添加,有两种添加方 式 一是采用絮凝剂管道与尾砂浆管道连接,絮凝剂注入管道内砂浆流体中混合;二是将絮凝剂加入管道出口处的浆体中混合。经过实验研究分析,由于絮凝剂有 一定的粘稠性,以上两种方式不能将絮凝剂均匀分布于浆体中,难以达到最佳絮 凝浓密效果。本设计人员经过长期研究,根据絮凝剂和砂浆流体的特性,研制出 了一种能均匀添加絮凝剂的装置,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较好。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证絮凝剂添加均匀的一种潜伏吸 入式絮凝剂添加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潜伏吸入式絮凝剂添加装置,该装置包括盛装有液体的容器,横向设置在 容器内的锥形管、从容器外部伸入锥形管中的尾砂输送管和絮凝剂输送管、连接在锥形管出口端位于容器内的竖直的圆筒;锥形管的喇叭口出口与尾砂输送管出 口直对但间隔一段距离;竖直的圆筒与横向的锥形管切线连接;锥形管、尾砂输 送管的出料段、絮凝剂输送管的出料段、圆筒均位于容器内液体液面位以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 采用了潜伏式布置,尾砂与絮凝剂的混合均在液位以下,具有一定^t的 尾砂浆进入锥形管后,由于锥形管的结构,给絮凝剂带来一定的负压,将絮凝剂 吸入锥形管内,同时也吸入部分絮凝后的上清液,当上清液与砂浆在管道中混合 时,砂浆浓度降低,絮凝剂也随之均匀混入浆体中,改善了絮凝剂的混入效果, 保证絮凝剂添加均匀。2、 絮凝剂与尾砂浆混合后,从锥形管端部喷射而出,锥形管端部与圆筒切向 连接的方式,可使混合后的尾砂流体在圆筒内壁呈螺旋式下降而达到自搅拌作用, 进一步均匀混合,并增大浆体的沉,度,使絮凝剂混合更加均匀。3、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加工容易,工作稳定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M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盛装有液体的容器5,横向设置在 容器内的锥形管1、从容器外部伸入锥形管中的尾砂输送管2和絮凝剂输送管3、 连接在锥形管出口端位于容器内的竖直的圆筒4。锥形管1的喇叭口出口与尾砂 输送管2出口直对但间隔一徵巨离。竖直的圆筒4与横向的锥形管切线连接。本 实施例中,絮凝剂输送管3有两根位于锥形管喇叭口出口的两侧。锥形管l尾砂 输送管2的出料段、絮凝剂输送管3的出料段、圆筒4均位于容器5内液体液面 位6以下。工作过程为尾砂浆输送管2输送的高浓度且具有一定流速的尾砂浆在惯性的作用下进入锥形管1,同时在锥形管1喇叭口处产生负压,将絮 疑剂输送管3 内的絮凝剂随上清液吸入锥形管,再进入圆筒4。上清液与尾砂浆在管道中混合 时,砂浆浓度降低,絮凝剂也随之混入浆体中。低浓度砂浆,增加了絮凝剂的混 入效果,保证絮凝剂添加均匀。另外絮凝剂与尾砂桨混合后,从锥形管端部喷射 而出,锥形管端部与圆筒切向连接的方式,使得尾砂浆与絮凝剂在圆筒内形成漩 涡而达到自搅拌作用,使絮凝剂混合更加均匀。尾砂浆与絮凝剂混合后,结成絮凝团块螺旋下降,从圆筒4底部流出,均匀堆积在容器5内。
权利要求1、一种潜伏吸入式絮凝剂添加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盛装有液体的容器(5),横向设置在容器内的锥形管(1)、从容器外部伸入锥形管中的尾砂输送管(2)和絮凝剂输送管(3)、连接在锥形管出口端位于容器内的竖直的圆筒(4);锥形管(1)的喇叭口出口与尾砂输送管(2)出口直对但间隔一段距离;竖直的圆筒(4)与横向的锥形管切线连接;锥形管(1)、尾砂输送管(2)的出料段、絮凝剂输送管(3)的出料段、圆筒(4)均位于容器(5)内液体液面位(6)以下。
专利摘要一种潜伏吸入式絮凝剂添加装置,包括盛装有液体的容器(5),横向设置在容器内的锥形管(1)、从容器外部伸入锥形管中的尾砂输送管(2)和絮凝剂输送管(3)、连接在锥形管出口端位于容器内的竖直的圆筒(4);锥形管(1)的喇叭口出口与尾砂输送管(2)出口直对但间隔一段距离;竖直的圆筒(4)与横向的锥形管切线连接;锥形管(1)、尾砂输送管(2)的出料段、絮凝剂输送管(3)的出料段、圆筒(4)均位于容器(5)内液体液面位(6)以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保证絮凝剂添加均匀。
文档编号B01D21/01GK201168463SQ200820080889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3日
发明者严庆文, 吉学文, 崔茂金, 曾普海, 李文光, 杨胜高, 沈家华, 玉拾昭, 王洪江, 艾显恒, 贺昶友, 郑勤龙, 郑有富, 进 陈, 陈华国, 黄久顺, 黄兆来 申请人: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