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生产用混合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110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氯化生产用混合料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氯化生产时使用的混合料仓,适 于在氯化法制取四氯化钛时使用。
背景技术
粗四氯化钛是工业生产海绵钛白的主要原料,沸腾氯 化法制取粗四氯化钛是目前世界上工业制取四氯化钛的主 要方法,其工序包括混合料的准备、液氯的气化、沸腾 氯化、尾气净化处理等,其中混合料准备时,根据流态化 氯化反应动力学,将富钛物料直接氯化的工业实现可能几 乎没有,因为直接氯化的困难在于该反应系统里氧气分压 太高,为改变该系统状态,常常需要加入一种还原剂,改 变该系统的气氛,使系统从氧化气氛转为还原气氛,降低 氧的分压,使氯化反应的还原氯化能正向顺利进行。常用 的还原剂为,碳,当使用C—Cl2氯化时,称为加碳氯化,其总 的反应式为
Ti02+ ( 1+ n) C+2Cl2=TiCl4+2 n C0+ U- n) C02 从上式可以看出,富钛物料与加入碳之间要有一个合理的 比值,氯化反应才能顺利进行,即配碳比要合适,生产中 常使用石油焦作为还原剂,配碳比若过大,不会使反应速 率增加,反而造成浪费;配碳比若过小,富钛物料反应不 完全, 一部分Ti02进入炉渣排出,降低了钛的回收率,所 以需要求合适的配碳比。
3目前物料的混合有两种方式
一是高铁渣和石油焦经破碎后,用机械筛分出所需的 粒径颗粒,并按预定的配碳比计算配料,然后经混合器混 合,运送到混合料仓,从混合料仓出料口输送到氯化工序 使用;二是釆用竖井风选方法,按预定的配碳比计量配料, 经粗碎后直接加入竖井风选机构进行粉碎和风选。这两种 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式配料较精确,但生产流程较 长;第二种方法配料生产流程较短,但结果不是很精确, 且容易产生粉尘,恶化作业环境,特别是混合料在混合料 仓内因两种物料比重相差大,分层严重,导致加入炉内的 混合料出现单一料偏多,对氯化生产不利,操作工人常需 根据炉况进行判断补充所缺物料,很难准确掌握混合料配 比,同时又不能对已配好的混合料进行配比调整,使氯化 炉反应不好,,严重影响氯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氯化生产中存在的上述 问题,提供一种配料方便、准确,操作方便的混合料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氯化生产用混合料仓采 用下述方案 .
该混合料仓包括仓体、减速电机、电机支撑平台、功 频回转窑,其中仓体中部设有隔板,将其分为两仓室,一 仓室盛装高钛渣,另一仓室盛装石油焦,两仓室下端各安 装一计量螺旋,同时所述两计量螺旋与混料螺旋连接,混 料螺旋另一端连接功频回转窑,减速电机分别与两计量螺 旋与一混料螺旋连接。
其中仓体形状为倒锥体,上部为筒形,下部为锥形。
4采用上述方案后,仓体中各仓室料在底部通过计量螺 旋调整合适的配碳比对混合料进行炉前配料,提供混合料 给氯化生产,并能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随时对配碳比进行微 调,避免人工混料的不确定性,以更好满足氯化生产需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侧视图中l-仓体、2-隔板、3-计量螺旋、4-混合螺旋、 5-功频回转,窑、6-减速电机、7-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混合料仓包括仓体1、减速电机 6、电机支撑平台7、功频回转窑5,其中仓体1为倒锥形, 上部为筒形,下部为锥形,仓体中部设有隔板2,将整个仓 体分为两仓室, 一仓室盛装高钛渣,另一仓室盛装石油焦, 两仓室下端各安装一计量螺旋3,同时所述两计量螺旋与混 料螺旋4连接,混料螺旋另一端连接功频回转窑5,位于支 撑平台7上的减速电机6分别与两计量螺旋与一混料螺旋 连接。
生产使用时,根据氯化炉实际生产情况通过计量螺旋 配料,随时调节混合料配比,操作工人调节混合料配比操 作简单,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沸腾氯化炉生产情况良好, 减少了配料场所的粉尘,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1、一种氯化生产用混合料仓,该混合料仓包括仓体(1)、减速电机(6)、电机支撑平台(7)、功频回转窑(5),其特征在于仓体中部设有隔板(2),将整个仓体分为两仓室,两仓室下端各安装一计量螺旋(3),同时所述两计量螺旋与混料螺旋(4)连接,混料螺旋另一端连接功频回转窑(5),位于支撑平台(7)上的减速电机(6)分别与两计量螺旋与一混料螺旋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化生产用混合料仓,其特 征在于所述仓体(1)为倒锥形,上部为筒形,下部为锥 形。
专利摘要一种氯化生产用混合料仓,该混合料仓包括仓体、减速电机、电机支撑平台、功频回转窑,仓体中部设有隔板,将整个仓体分为两仓室,两仓室下端各安装一计量螺旋,同时所述两计量螺旋与混料螺旋连接,混料螺旋另一端连接功频回转窑,位于支撑平台上的减速电机分别与两计量螺旋与一混料螺旋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氯化炉实际生产情况通过计量螺旋配料,随时调节混合料配比,易操作,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配料场所的粉尘,经济效益显著。
文档编号B01F3/18GK201239619SQ200820096550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1日
发明者周振涛, 旭 金 申请人: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