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吸收率的油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693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吸收率的油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特别提高油气吸收率的油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轻质油品含有大量的轻烃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在储存、销售和装卸等过程中存在巨大的蒸发损耗,一方面造成能源的极大损失,也污染环境,同时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和各种危害性。而且随着近年来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油品装卸场所周围的空气中烃类浓度已经远远超过环保法规的要求,因此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必要。目前油气回收常见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其中吸收法具有工艺简单成熟、油气回收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吸收法是将油气与适当的吸收剂接触,气体中的轻烃组分溶解在吸收剂中,使气体达标排放。吸收法又分为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低温吸收法两种,常压常温吸收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熟、投资及操作费用低,缺点是排放的尾气无法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常压低温吸收法的优点是油气回收率高,能使尾气在很低的水平达标排放,缺点是工艺流程复杂、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及操作费用高,因而许多研究者将油气吸收方法与其他油气回收方法组合起来以使尾气达标排放。CN101015760提出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及装置,整个油气回收过程分为四部分吸收塔吸收分离,吸附塔吸附分离、解吸卧罐解吸浓缩以及回收塔吸收回收的过程,其中吸收、解吸部分的设备不紧凑、占地面积大、能耗高。CN101185825提出一种将吸收法与膜分离法的集成工艺,该方法将整个油气回收过程分为吸收、解吸、膜分离和回收四部分,该方法虽然能使尾气中的烃浓度达标排放,但是工艺流程过于复杂,设备投资及运转费用也随之较大,不适合在节能减排的形势下应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常压常温吸收然后再用其他油气回收方法来控制尾气浓度。这样选择油气回收方法的原因是常压常温吸收法油气回收率低,回收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油气吸收是放热过程,油气中烃类组分的浓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温度的升高会大大降低油气吸收效果。
发明内容针对常压常温油气回收率低、常压低温油气回收设备和操作费用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制常压常温法油气回收率下降的油气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提高吸收率的油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上部设置贫吸收剂喷淋装置,吸收塔下部设置油气分散器,吸收塔顶部设置尾气排放管路,吸收塔底部设置富吸收剂排出管路,在吸收塔吸收剂和油气的接触区设置冷却管路,冷却管路与吸收塔外设置的制冷设备连通。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吸收塔可以为常规的结构,如采用填料塔或鼓泡塔等,如果采
3用填料塔,则吸收剂和油气的接触区设置的填料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填料,如拉西环、鲍尔环等。本实用新型装置中,贫吸收剂可以是煤油、柴油等馏分油,也可以采用专用吸收剂。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吸收塔内的温度控制为5 20°C。制冷剂进吸收塔冷却管路的温度为-10 -5°c之间。制冷剂在制冷设备中冷却降温,制冷剂在制冷设备和吸收塔中循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吸收塔内的冷却管路为两路或多路,根据吸收塔的规模设置。 制冷剂自吸收塔顶引入到吸收塔,使新鲜制冷剂最先塔顶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冷却降温,有助于控制塔顶尾气中烃类浓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吸收塔的液气比一般为50_80L/m3。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油气中烃类组分的含量在10%-30% (Vol)之间,来源一般为轻质油品(主要是汽油)在储运、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油气废气。本实用新型抑制油气吸收塔内吸收效率下降的装置有如下优点1、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方便使用。2、不需要与其他油气回收方法的组合就能使尾气达标排放,不形成二次污染。3、不需要对吸收剂进行低温冷却,省掉了换热器、机泵等设备,减少设备投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构成示意图。其中1-吸收塔顶排放气管线,2-贫吸收剂进吸收塔顶管线,3-制冷系统,4-制冷剂自制冷机组引出管线,5、6_制冷剂在吸收塔内的冷却管线,7-制冷剂自吸收塔返回管线,8-自装置外来油气进吸收塔管线,9-吸收塔底储液罐,10-富吸收剂抽出管线,11-富吸收剂泵,12-富吸收剂出装置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制冷剂管线引入吸收塔中,不断给塔内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冷却来提高吸收效率。本装置流程简单、装置小巧紧凑,占地面积小、油气回收能力大,非常适合在加油站、油库等使用。本装置具体构成如下自装置外来油气进吸收塔管线8进入吸收塔底,自装置外来的贫吸收剂进吸收塔顶管线2进入吸收塔顶,油气与贫吸收剂在塔内进行逆流接触被吸收后自吸收塔顶排放气管线1排出,富吸收剂由富吸收剂泵11抽出,然后排出装置。制冷剂自制冷系统3引入后进入吸收塔,制冷剂冷却管线在塔内分为5、6两路,给塔内的气液混合物冷却后汇合引出返回制冷系统。经过该方法处理后的尾气可达标排放,油气回收率较高,能达到95%左右。实施例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抑制油气吸收塔内吸收效率下降方法的使用效果进一步说明,但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本实施例采用的是rao II软件进行的模拟计算,所用油气组成见表1、吸收剂性质见表2、操作条件见表3、吸收效果见表4。[0024]从模拟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通过该方法处理后的油气吸收的最佳效果能达到95% 左右,非常高,制冷剂用量也很小,能耗低。表1油气组成(体积分数)
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吸收率的油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上部设置贫吸收剂喷淋装置, 吸收塔下部设置油气分散器,吸收塔顶部设置尾气排放管路,吸收塔底部设置富吸收剂排出管路,其特征在于在吸收塔吸收剂和油气的接触区设置冷却管路,冷却管路与吸收塔外设置的制冷设备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塔采用填料塔或鼓泡塔。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塔采用填料塔,吸收剂和油气的接触区设置的填料为拉西环或鲍尔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贫吸收剂是煤油或柴油。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塔内的温度控制为5 20°C。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剂进吸收塔冷却管路的温度为-10 -5°C之间。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在制冷设备中冷却降温,制冷剂在制冷设备和吸收塔中循环。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塔内的冷却管路为两路或多路。
9.按照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剂自吸收塔顶引入到吸收塔。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塔的液气比为50-80L/m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抑制吸收塔内吸收率的油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上部设置贫吸收剂喷淋装置,吸收塔下部设置油气分散器,吸收塔顶部设置尾气排放管路,吸收塔底部设置富吸收剂排出管路,在吸收塔吸收剂和油气的接触区设置冷却管路,冷却管路与吸收塔外设置的制冷设备连通。本实用新型装置一方面可以通过低温制冷剂温度控制塔顶排放气浓度在很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塔内的油气回收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行,回收能力大,尾气浓度低,能耗低,安全实用。
文档编号B01D53/18GK201940152SQ20102056954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
发明者任龙, 刘忠生, 彭德强, 朴勇, 杨秀娜, 王海波, 齐慧敏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