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机的进料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4549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浓缩机的进料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心传动浓缩机的进料井装置,进料井壁为圆筒形,下边缘有一环形水平外沿,进料管与进料井壁外侧相连,进料管口位于浓缩机溢流液面之下,进料管口下方设置有溢流槽,溢流槽沿进料井壁内侧一圈水平分布,溢流槽边缘等高;在进料井壁下出口处设置有锥形导流板分布,其边缘通过导流叶片与进料井壁下边缘的外沿相连,导流叶片均匀分布;在溢流槽内侧设置有絮凝剂添加管;进料井壁上均匀设置稀释口。本进料井无需任何外动力,节约能耗;矿浆在进料井内均匀分布,从进料井的各个方向流出,提高沉降面积利用率;矿浆从与径向成40°?50°夹角的导流叶片间的通道流出,避免对浓缩机中的沉积层进行冲击,底流浓度更高,便于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浓缩机的进料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应用于湿式选矿、煤炭、钢铁、化工、建材、环保等行业,涉及一种中心传动浓缩机水平切向进料的进料井装置,主要应用在浓缩机布料上。

【背景技术】
[0002]浓缩机是一种连续工作的浓缩和澄清设备,适用于湿式选矿作业中精、尾矿的脱水,也广泛用于煤炭、钢铁、化工、建材、环保等行业;进料井作为浓缩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浓缩机的固液分离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浓缩机处理物料的粒径一般较小,沉降慢,在矿浆中加入絮凝剂成为提高沉降速度的主要方式,矿浆絮凝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浓缩机的固液分离效率。老式设备的进料方式很简单,由进料管直接垂向进入进料井,动能很大的新矿浆破坏了浓缩机中原有的分层平衡,降低了固液分离的效率。现有的浓缩机进料井结构有所改善,如添加了内导流筒,径向分流导板等,但其仍存在很多不足,如进料井稳流作用不强,对絮凝矿浆的扰动大,破坏已形成絮团,进料井内没有稀释系统,絮凝剂与矿浆混合不均匀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浓缩机工作效率的进料井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心传动浓缩机的进料井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中心传动浓缩机的进料井装置,进料井壁为圆筒形,下边缘有一环形水平外沿,进料管与进料井壁外侧相连,进料管口位于浓缩机溢流液面之下,进料管口下方设置有溢流槽,溢流槽沿进料井壁内侧一圈水平分布,溢流槽边缘等高;在进料井壁下出口处设置有锥形导流板分布,其边缘通过导流叶片与进料井壁下边缘的外沿相连,导流叶片均匀分布;在溢流槽内侧设置有絮凝剂添加管;进料井壁上均匀设置稀释口。
[0006]所述进料管水平切向进料。
[0007]所述导流叶片与径向的夹角为40°?50°。
[0008]所述絮凝剂添加管由竖直输送管、水平环形分配管和多个竖直分管组成,竖直输送管分布在进料井内一侧,与分布在进料井下部的水平环形分配管相连,水平环形分配管上分布多个竖直向下的分管。
[0009]所述稀释口上半部分在浓缩机溢流液面之上,下半部分在溢流液面之下。
[0010]本发明的中心传动浓缩机进料井装置,进料管水平切向进料,与进料井壁相连,溢流槽分布在进料管下方,进料井壁内侧,均匀布料,耗散部分动能,多点加入絮凝剂,絮凝剂与矿浆混合更均匀,锥形导流板中心有一锥角,改变矿浆流动方向,絮凝矿浆沿与半径方向成40°?50°的导流叶片间的通道流出,延长矿浆到达溢流沿时间,进料井壁上均匀设置稀释口,实现矿浆自动稀释。
[0011]溢流槽位于进料管的下方,水平分布,从进料管流入的矿浆先在溢流槽内旋转流动,然后从溢流槽的边缘溢流流下,实现均匀布料,耗散部分动能。
[0012]絮凝剂经竖直加压管输送到水平环形管,水平环形管上均匀分布多个分管,絮凝剂从分管多点加入。
[0013]矿浆在锥形导流板作用下改变流动方向,导流叶片均匀分布在进料井的四周,与半径方向成40°?50°夹角,叶片间形成流体通道,絮凝矿浆从通道流出进料井,延长了矿浆到达溢流沿的时间。
[0014]在进料井壁上均匀分布若干个稀释口,每个稀释口上半部分在浓缩机溢流液面之上,下半部分在溢流液面之下,没入水中,实现矿浆的自动稀释。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进料井无需任何外动力,节约能耗;矿浆在进料井内均匀分布,从进料井的各个方向流出,提高沉降面积利用率;矿浆先在溢流槽内旋转流动,耗散部分动能,然后与絮凝剂混合,形成较大絮体,同时多点加入絮凝剂使絮凝剂与矿浆混合更均匀,絮凝效果更好;矿浆从与径向成40°?50°夹角的导流叶片间的通道流出,避免对浓缩机中的沉积层进行冲击,使底流浓度更高,同时延长矿浆到达溢流沿的时间,使溢流液更澄清;提供了一种无外动力自动稀释法,保证了进料浓度稀释到最佳浓度,达到最大的沉降速度。压缩层稳定,底流浓度高,溢流液澄清,提高了浓缩机的固液分离效率。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运行稳定,便于推广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0017]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导流叶片的平面分布图。
[0019]图中:1、进料井壁,2、进料管,3、溢流槽,4、导流叶片,5、锥形导流板,6、稀释口,7、絮凝剂添加管,8、传动轴,9、溢流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中心传动浓缩机的进料井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图2所示,进料井由进料井壁1、进料管2、溢流槽3、导流叶片4、锥形导流板5、稀释口 6、絮凝剂添加管7、传动轴8组成。进料井壁I呈圆筒形,下边缘有一环形水平外沿,进料管2水平切向进料,与进料井壁I外侧相连,溢流槽3与进料井壁I内侧相连,位于进料管下方,水平分布,溢流槽边缘等高,锥形导流板5中心存在一定锥角,其边缘通过导流叶片与进料井壁I下边缘的外沿相连。如图3所示,导流叶片4均匀分布在进料井四周,与径向的夹角α为40°?50°,与进料井壁I下边缘的外沿、锥形导流板5相连,导流叶片4间形成流体通道,絮凝剂添加管7由竖直输送管、水平环形分配管和多个竖直分管组成,竖直输送管分布在进料井内一侧,溢流槽内侧,与分布在进料井下部的水平环形分配管相连,水平环形分配管上分布多个竖直向下的分管,进料井壁上均匀设置稀释口 6,实现矿衆自动稀释。
[0022]矿浆由进料管2水平切向进料,先在溢流槽3上方旋转流动,耗散部分动能后沿溢流槽内侧溢流流下,由于溢流槽水平分布,溢流槽边缘等高,能保证矿衆在进料井内均勻分布,从进料井的各个方向流出,充分利用浓缩机的沉降面积。矿浆从溢流槽3溢流流出后,在进料井中与絮凝剂充分混合,矿浆动能减小后能形成更大的絮体,加快沉降速度,同时多点加入絮凝剂使絮凝剂与矿浆混合更均匀,絮凝效果更好。絮凝矿浆在锥形导流板5的导流作用下从与半径成40°?50°夹角的导流叶片4间的通道流出,锥形导流板5中心的锥角能够避免颗粒堆积,堵塞通道,同时锥形导流板能够避免矿浆对沉积层形成冲击,使底流浓度更大,矿浆沿与半径成40°?50°夹角流出进料井,延长了矿浆到达浓缩机溢流沿的距离,使溢流液更澄清,提高固液分离效率。进料井外侧的澄清液体会通过溢流口 6自动注入进料井内对矿浆进行稀释。这种改造后的进料井结构无需任何外动力,节约能耗,克服了原有进料井的缺点,提1? 了浓缩机的处理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心传动浓缩机的进料井装置,其特征是进料井壁为圆筒形,下边缘有一环形水平外沿,进料管与进料井壁外侧相连,进料管口位于浓缩机溢流液面之下,进料管口下方设置有溢流槽,溢流槽沿进料井壁内侧一圈水平分布,溢流槽边缘等高;在进料井壁下出口处设置有锥形导流板分布,其边缘通过导流叶片与进料井壁下边缘的外沿相连,导流叶片均匀分布;在溢流槽内侧设置有絮凝剂添加管;进料井壁上均匀设置稀释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料管水平切向进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叶片与径向的夹角为40°?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絮凝剂添加管由竖直输送管、水平环形分配管和多个竖直分管组成,竖直输送管分布在进料井内一侧,与分布在进料井下部的水平环形分配管相连,水平环形分配管上分布多个竖直向下的分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稀释口上半部分在浓缩机溢流液面之上,下半部分在溢流液面之下。
【文档编号】B01D21/24GK104208923SQ201410471205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谭蔚, 陈晓楠 申请人: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